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互助模式研究

2016-10-24朱小艳

考试周刊 2016年81期
关键词:实践思考小学语文教学

朱小艳

摘 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此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自己所教学生的具体实践中构建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获取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互助模式研究,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互助模式 实践思考

互助合作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理念,人们赖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运用合作模式实施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能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互助模式的构建应当利于全体积极参与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是群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场所。过去我们将课堂教学操作为教师的“一言堂”,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感悟根本没有学生的份额,将学生变成一个个机器人。把阅读本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搞得严重意义上的变味,多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人们强调合作学习时,人们也在思考、实践着,但从相关合作教学看,还没有真正甚至就是完全意义上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问题。虽然三五个学生组成一个互助小组,但出现的新问题是互助小组中的组织者,往往都处于霸气的地位。不管阅读感悟的正确与否,霸气者都在以自己的感悟代替组员的感悟。这就不得不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思考:互助模式的构建是否有利于全体组员的积极参与?回答应当就是完全意义上的肯定。对此,在互助模式的构建中,我们首先应当思考的是有利于全体组员的积极参与问题。譬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时,在《我爱你,中国》的歌曲激趣导入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参加的小组,在小组中围绕相关主题自由畅谈。一个个学生将自己的见闻和盘托出,有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见到的美丽山河——九寨沟、故宫、十三陵等;有的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祖国蒸蒸日上的事业——幸福的居住、快乐的旅行、繁华的街市等;有的用自己的语言憧憬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还有的比较理想地扣住“跳出东海的碧波”、“依然是群星闪烁”、“银装素裹”、“盎然的春色”展开丰富的想象,透过时空乃至季节的反差体会祖国之幅员的辽阔,进而产生祖国山河优美、祖国历史悠久、祖国欣欣向荣,实现小组互助的机动灵活,实现组员的积极参与。

二、互助模式的构建应当利于个性潜能发挥

无论是自己的语文课堂,还是同仁的课堂,我们都发现课堂相当热闹。但如果从这样的现象看其本质,绝大部分热闹的背后是学生比较肤浅的感悟,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相互之间仅停留在比较浅表地做着一些文字上的互动游戏,并没有促使学生做内层之文学意义和深层之文化意义上的感悟。应当说,这种互助模式的实践,实践得越多对学生的危害越大。因此,互助模式的构建应有利于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这就需要我们力避形式主义的互助,力求实实在在的互助。语文教学比较实实在在的互助,应当建立在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让学生互助学习的内容,首先应当有个性化探究的价值,当学生互动交流时,则应当交流出更深层的感悟意义。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姥姥的剪纸》,比较简单的感悟是学生从姥姥的剪纸中看出姥姥剪纸动作的娴熟,剪出来的东西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如果让学生停留在这样的互助学习上,就可以说是十分的失却着互助的意义。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看姥姥的剪纸,当学生在看到姥姥的剪纸是那样美丽的基础上,再将学生组合成适当的小组,围绕一定主题内容进行探究。如小时候姥姥的剪纸是为了拴住我童时的心,姥姥的剪纸的作用就是如此?这在文本内没有直接叙述,但在字里行间已经有比较深刻的内涵。当学生进入比较实质意义上的互助感悟时,还真探究出不少究竟。某些学生大多这样以为,姥姥的剪纸不仅仅拴住我童时的心,更要拴住我一辈子的心,是剪纸让我懂得怎样为人和为事,还有学生认为姥姥的剪纸不仅仅是一幅幅简单的窗花,更主要的是姥姥在尽着自己传播精神文化的职责,是一个平凡人的伟大精神。

三、互助模式的构建应当利于群体智慧凝聚

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之间的互助不能就相当简单地理解为同学之间的共同完成语文阅读感悟方面的训练,如果这样理解就显得十分狭隘。平时学生之间的互助,如果处理较好,甚至就是某种程度上的相当好,那一个个学生显得比较大胆而又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那一个个学生则不管读怎样的内容都可以做出相当积极的反应。如阅读叙事性作品,学生不仅仅能够比较自主地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诸多真切的感受,反之则完全意义上的不可能。从阅读教学的相关实践看,构建学生学习的互助模式,也需要思考比较理想的境界,那就是互助必须互助出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而应当产生相当理想的智慧火花。所以,在平时学生互助模式的践行中,注意通过互助凝聚群体智慧。譬如维克多·雨果的作品《船长》,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船遇险的20左右分钟的时间里,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脱险,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永远沉入大海深渊的故事。课文最能扣人心弦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教学时让学生互助对话,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船长和洛克之间的对话特色,从比较坚定有力的语言中发现船长命令的坚定有力,发现船长的命令毫无商量的余地,那是他在危急关头尽一个船长勇于担当的职责;学生互助感悟船长的对话,发现船长了解洛克还能坚持多长时间,洛克回答还能坚持20分钟,船长说“够了”,从60人的安全转移到最后船长随着船只沉入深渊,学生发现船长不仅是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船长,而且是经验相当丰富的船长。灾难临头,指挥者必须具有丰富的指挥经验。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实践思考小学语文教学
加强油田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