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本”
2016-10-22斋藤孝程亮
斋藤孝+程亮
不是读得快就好
我的读书节奏,基本上是一晚上读一本多。不过,我的习惯是等到“想睡觉”之后再翻开书,但又不能熬夜,所以时间很有限。即便如此,我也能读完一本,虽说这与我的职业有关,可速度还是相当快的。
但并非那种走马观花、一掠而过的感觉。比如小说,跟别人聊天时随便谈起的小说里的有趣场景,就仿佛浮现在眼前一般。
进一步形容那种感觉,就是对话部分并非作为铅字,而是作为声音进入脑中的。尽管我并没有出声朗读,但感觉如同有演员或配音员饱含感情地读给我听。当然,阅读普通的书或资料时并不会这样。这是仅属于阅读小说中对话部分时的“特别优惠”。或许,这正是我们沉浸在小说世界里的一大原因吧。
不过,想以超快速度阅读的时候,这种特别优惠反而会变成障碍。因为文字信息,用眼睛看比用耳朵听的速度更快。以理解内容为主的场合,开本较小的书只需10分钟到20分钟就能总结出大概来。
关键在于,要根据不同的书来改变阅读速度。也就是说,要具备换挡的感觉。我读书时就经常换挡,有时读完一本只需10分钟,有时则要花十个小时还多。甚至于哲学书籍,以年为单位来阅读也是有的。
总而言之,只要根据目的和难易程度灵活应对即可。
难懂的部分也可“跳读”
小说还好,一般的书里也有不少难以理解的内容。越有价值的书往往越难读懂,所以有时会犹豫该不该开始读。在这种时候,请不要犹豫,直接开始读吧。不妨事先做好需要花些时间的心理准备,使其成为生活中的固定节奏,一直坚持下去。
话虽如此,倘若不清楚如何去品味难懂的书,终归还是难以坚持的。因此,建议在开始阅读之前,弄清楚难懂的原因,确认是由于翻译不到位,还是内容本身过难。
若是前者,请放弃那本书,寻找其他译本。若是后者,可以事先阅读解说书籍,或选择附有注释的译本。多少掌握一些预备知识,即便是难懂的书,往往也能逐渐理解。
在此基础上,再去判断其难懂程度是否在可理解的范围内,若超出范围,则看是否由于自己的知识量不够所致。当然,就算有不理解的部分,也没必要过于自卑,此时可以优先选择跳读。
所以,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部分,完全可以跳过去,先读能理解的部分。如此一来,回头再看难懂的部分,就能大概知道讲的是什么了。
有意设定“读书时间”
最近,智能手机似乎已迅速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各种软件程序繁多,用起来很花时间。
当然,这种轻松的娱乐未必能让自己进步。要想成长,还需要承担并忍受一定程度的负荷。从这一点上讲,读书令我们通过文字想象影像,学习贤人们的思想,可谓具有一定的训练效果。这恰恰是空手走在平坦路上与身背重负爬坡的区别。
智能手机很方便,也很好玩,但若是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就有些得不偿失了,还不如有意识地确保足够的读书时间。
例如,可以把晚上十点半到睡前的这段时间定为读书时间,还可以在十点半就关闭手机和网络。最近很多人直到后半夜才睡觉,这样至少能确保两三个小时用来读书。
我也会看电视,但很多深夜节目并不需要一直盯着看,所以我会一边读书,一边偶尔瞥一眼电视。这就是我平时的读书方式。
在睡前定下读书时间,我会觉得这一天都过得特别有意义。如果读的是有趣的小说,更能获得“沉浸在美妙世界中”的满足感。如果当天没有读完,第二天夜里还能继续享受余下的乐趣。
对我而言,所谓“丰富的生活”,就是指像这样在书的陪伴下度过的每一天。
当然,读书时间未必仅限于睡前。根据我以前读过的一篇采访报道,作家江国香织女士会在泡澡时读书,时间长达两个小时。我很惊讶,就问身边的人,结果发现,在浴室里待上近一个小时的女性并不罕见。时间如此之长,若是不带一本书或杂志进去,自然会无事可做。
我个人还建议有效利用咖啡馆。比如平日白天,利用吃完饭或坐车前的空暇时间,只要有个15分钟或20分钟,就可以跑去附近的咖啡馆(或更便宜的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