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付学术造假有大招
2016-10-22刘茂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38期
刘茂
整体来说,德国高校对学术要求较高,对学术造假处罚较重。
以博士毕业论文为例,任何专业和主题,通常需要3年左右来做前期论文设计、后期资料收集或实验室工作。在德国我没有看到过国内研究生那样临近毕业,短时间搞论文突击的情况。论文写作中,对于已发表文章的观点和方法的参考,都需要在引文部分严格注明。随意复制粘贴其他文章部分段落的做法,都属于剽窃,而整篇照搬照抄基本不存在。在发表之前,所有论文都要送交相关部门审核。
根据德国版权法规定,未经他人授权而复制、传播或在公开场所展示他人作品或修改后作品的,将面临罚金,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外,通过民事法可以强制侵权人不能再次出现类似侵权行为;通过行政管理法可以撤销其所获得的学位。不同州还有各自的大学管理法,内容十分详细。
罚金方面的规定也比较细致。比如对某些类型的剽窃可以处以最高5万欧元罚金。我了解到,德国波鸿大学的一名社会科学硕士,因剽窃行为被剥夺学位,并被处以1万欧元罚金。
德国国防部前部长古腾贝格、教育与科研部前部长沙万,都因被发现论文剽窃而辞职,可见学术造假行为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危害之大,这也体现了德国社会对学术造假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正因为社会对此有共识,学生们一般对学术造假都很排斥,也比较能够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