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家伦的功绩

2016-10-22牛力

教育家 2016年33期
关键词:中央大学罗家伦清华大学

文/牛力

罗家伦的功绩

文/牛力

提到民国大学校长,人们自然会想到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等人,很少有人知道罗家伦。

出生于1897年的罗家伦曾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五四”运动健将,后赴欧美著名大学游学六年。归国后他出任东南大学教授,并于1928年成为国立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之前清华只是留美预备学堂)。从1932年到1941年,他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达九年。

在民国时期的教育、文化界,罗家伦无疑是一位“很有权势”和影响力的人物。

正因为权势二字,给罗家伦带来负面影响。即使在他曾经倾注心血和年华的清华大学、中央大学,争议也时有发生。

1930年罗家伦辞去清华大学校长职务,起因是清华学生发起了“驱罗”运动。1941年,罗家伦作别长校九年的中央大学,离开时也没有鲜花、掌声,甚至没有送别。

这种境遇与一些知名校长相比,不啻霄壤。就是罗家伦在中央大学的继任者顾孟余,办学上鲜有作为,但在1943年辞去中央大学校长时,众多学生也还步行拥至其寓所,热泪挽留。罗家伦含辛茹苦,励精图治,却换来如此待遇,不禁让后人扼腕叹息。

在当时,罗家伦的政治色彩和官僚背景,在崇尚学术和斯文的大学校园,难以获得认同。罗家伦曾参军,官拜少将。就任清华校长时,他身着少将官服,在清华园宣誓“受命党国”,踌躇满志。

此后他在清华推行纪律和军训,时常“挂着武装带、登着大皮靴,嗒嗒地在操场走来走去”。这种派头别说是在文化故都北平显得十分异类,就是在一般大学里,与当时的校园文化也难以合拍,在师生中造成了很深的恶感。

在中央大学,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抗战时期重庆沙坪坝“中大校园文学之厕所版”里,曾有这样的打油诗描写校长罗家伦:

一脸猪狗熊,两眼盯上峰;

三技吹拍骗,四维礼义廉。

其中“四维”指当时提倡的礼义廉耻,而独缺“耻”字,暗指罗家伦“无耻”。

同时代的中大还流传着另一首“厕所版”打油诗,也是描写校长罗家伦的“佳作”:

鼻子人人有,唯君大得凶;

隔江打喷嚏,对岸雨蒙蒙。

据说罗家伦对此诗也有耳闻,听后一笑置之。

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

1928年9月,罗家伦得到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和外交部部长王正廷的联袂提名,持蒋介石手令,出任清华校长。

到任之际,他誓言要把清华从留美预备学堂改建为大学,做大做强。

罗家伦就职后做了题为“学术独立与新清华”的演讲,他将教育方针归纳为学术化、民主化、纪律化、军事化。他提出“我们的发展,应先以文理为中心,再把文理的成就,滋长其他的部门。”

在就职演说中,他还说:“我想不出理由,清华的师资设备,不能嘉惠于女生。我更不愿意看见清华的大门,劈面对女生关了!”上任之初罗家伦即拍板,清华大学实现了男女同校。

罗家伦掌门清华,在“做大做强”方面狠下了一番工夫。赴任时,蔡元培曾建议他不要把摊子铺得太开:“鄙意清华最好逐渐改为研究院,必不得已而保存大学,亦当以文理两科为限。若遍设各科,不特每年经费不敷开支,而且北平已有较完备之大学,决无需乎复重也。”

罗家伦尊重恩师,但在建校方面上却坚持己见,上任后把清华的工科提升到了与文、理科同等重要的地位。

罗家伦充分利用自己在政界的人脉,将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一举升格为国立清华大学,促成清华基金由外交部转交给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代管。

这样清华每年除了有额定的教育经费到账,还可动用基金四十万元,在当时的国立大学中经费相当充裕。

有钱了,罗家伦大兴土木,建造全新的图书馆,派人购入杭州杨氏丰华堂的大量善本书;又建起生物馆、天文台、大礼堂、学生宿舍、教职员住宅。曾有人善意提醒他:“我们是在创办一所大学,不是建造一座宫殿。”殊不知,“宫殿”也是罗家伦心目中大清华的轮廓。

后来梅贻琦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是因为清华大学的大楼已臻完善,梅校长完全可以“站着说话”。

罗家伦在盖大楼的同时,也开始延聘名师。到任伊始,他采取了重发聘书的措施以再塑教师队伍。

1928年10月29日只送出十八份教授聘书,为期一年,解聘了原来清华五十五名教授中的三十七人。

难办的是解聘那些外籍教师,有人怕引起国际干涉。一位荷兰籍的教授对女生有失礼行为,罗家伦当即解聘,然后写信给荷兰公使,详述缘由,什么风波也没发生。

同时,罗家伦四处挖人,延请一大批学有专长的著名教授,如历史学家蒋廷黻、政治学家张奚若、萧公权、哲学家冯友兰、文学家朱自清、化学家张子高、地质学家翁文灏、数学家华罗庚等等,来清华任教。罗家伦请人也有过三顾茅庐的表现。

留美博士、历史学家蒋廷黻是南开大学的台柱子,罗家伦要移走这棵“大树”应该说不大可能。张伯苓校长固然不肯放人,蒋廷黻自己也不太想走。但罗家伦身为大学校长,竟然“赖”在人家里不走。他说:“蒋先生若是不肯去清华任教,我就只好坐在你家客厅中不走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蒋廷黻吃不消,只好点头。十余年后,罗家伦在贵阳清华同学会的演讲中提到这一点时还特别得意。他说,“我心里最满意的乃是我手上组织成功的教学集团”。

〉〉 1926年留学巴黎时的罗家伦

罗家伦在清华如此敬业负责,大刀阔斧革新又收效显著,为什么反遭诟病呢?

《蒋廷黻回忆录》是这样叙述此一时期的:清华教授中有些是不满罗的,因为他是个国民党员。他们认为罗的办学政治色彩太浓,不适合他们的胃口。再者罗校长过去和清华没有渊源,因此也使他遭到不利。此外,他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喜欢展露才华的人,此种个性使他得罪了很多教授。所以当反罗运动一开始,多数教授都袖手旁观,不支持他。

〉〉 1920年秋在北大毕业的同学赴美前合影。(前排右起汪敬熙、康白情、后排左起罗家伦、段锡朋、周炳琳)

应该说,气魄宏大,作风果敢,为人坦率,是罗家伦的优点;年轻气盛,露才扬己,治校强调铁腕,较少变通,则是罗家伦的缺点。他在清华时身着戎装,秉承恩师蔡元培的军国民教育思想(北大的学生军很成气候),强推军训,起先是吓跑了张岱年(转投北京师范大学),其后又险些开除沈有鼎(哲学系才子),此举自始就不受学生欢迎,终于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但无论横看侧看,罗家伦都是功大于过。中原大战时,阎(锡山)系势力意欲控制北平学界,给罗家伦强加“党化教育”的罪名,迅速酿成“驱罗风潮”,某些罔顾真相的清华学生推波助澜,多数教授默不援手,这种乐观其败的态度令罗家伦十分寒心

罗家伦任清华大学校长不足两年,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时间长达九年,在那里,他可以说轰轰烈烈大干了一番。

国立中央大学1928年建校,几经学潮几次更换校长,再加上办学经费不足,校政已相当于半瘫痪。罗家伦上任三个月前,以教育次长代理中大校长的段锡朋在校园被学生殴打。国民政府决定将中央大学解散整理,但并无实效。

罗家伦原本也不想接下这个烫手山芋,无奈前任中央大学校长、时任民国教育部长朱家骅受蒋介石指派,登门劝说。罗家伦有强烈的爱国心,“不忍在国难期间,漠视艰危而不顾”,他决心“个人牺牲非所当惜”,临危受命。同时提出政府要保障办学经费,给予他“专责与深切的信任”。(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大树

猜你喜欢

中央大学罗家伦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1932年中央大学教授索薪事件研究
罗家伦:登门求贤彻夜不眠
罗家伦的倔劲
跟尼赫鲁较真的中国大使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从学人刊物看学人谱系
《国风》半月刊的思想理念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