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合作经济教育培训的特征与问题

2016-10-22滕世盛杨旭

中国合作经济 2016年9期
关键词:农民培训经济

滕世盛 杨旭



我国合作经济教育培训的特征与问题

合作经济教育培训包括政府工程类培训、高等院校综合教育培训、职业院校与地方合作的专业培训、远程教育培训、涉农企业业务培训。

滕世盛 杨旭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法》实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得以明确。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点面结合”的培训体系开始建立,政府行政推动正在主导教育培训规范与正规化、合作经济高等教育开始恢复、新型教育培训形式不断涌现,合作经济教育培训呈现诸多新特征。2016年1号文件提出,“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通过5年努力使他们基本得到培训”。要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真正为推动农村合作事业发展积蓄力量,对现有的合作经济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状

我国专门针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教育培训起步较晚。但是,依托原有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合作经济教育培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一些特色培训内容。

政府工程类培训。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教育培训主要依靠政府的项目推动,一般由农业部等政府部门牵头,通过制定培训规范,选择一批有资质、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围绕某一主题,阶段性的实施具有一定政策目标的培训活动。中央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给予适当的财政资金的支持,地方提供相关的配套资金,这一模式也已成为了农民合作社教育培训的主流形态。2004年起,农业部等六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2007年农民合作社法颁布之后,针对农民合作社的教育培训项目开始大量涌现,2009年农业部将阳光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项目”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增实施的一项主要任务。2010年农业部研究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等3项规章制度,2011年农业部等四部门共同出台了《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实施方案》,确立了2011年—2020年农民合作社人才培训工作目标、主要内容、工作方案。

高等院校综合教育培训。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中仍有一些大学保留了合作经济类专业,诸如安徽财经大学的合作经济、华南农业大学农村合作经济管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股份制与合作经济、北京工商大学的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云南民族大学的合作经济理论研究等。但是,由于高校的合作经济专业属经济大类,并且大部分的院校并没有开展相关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因此,高校教育与目前农民合作社发展中所需要的侧重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方向不太相符。从全国范围来看,仅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统筹设置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院不仅进行全日制本、硕人才培养,还面向全国培训合作社管理与发展高级技能人才。自2008年成立以来,面对农民合作社,先后开设了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监事长培训班、辅导员培训班、财会人员培训班、营销人员培训班、农民渔业合作社培训班、农民林业合作社培训班、农机合作社培训班等多种类、多层次和多元化的专业培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另外,农业部也于2008年9月初在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教育中心”,重点加强合作组织人才的培养。

职业院校与地方合作的专业培训。1995年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之后,原有的供销学校开始面向市场办学。一部分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一些下放给地方政府合并后升格为综合性的高职院校,逐渐失去供销合作社特征。随着供销合作社系统和合作社的快速恢复和发展,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借助区位优势,根据自身特色调整教学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逐渐面向供销合作社系统与农民合作社等基层组织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山东经贸职业学院配合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完成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日用品流通网络建设规划,承担山东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店长培训工作,同时,还受部分市县供销合作社的邀请,提供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技术咨询等服务。此类培训多数根据当地实际,采用专家授课、现场观摩、业务座谈、促销竞赛等多种形式,培训效果十分显著。

远程教育培训。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对农民进行远程培训的一种传统形式,通过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为广大农村培养了大批农业技术人才。我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发展,基本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建制农广校和乡村教学点五级办学体系,截至2015年全国拥有省级农广校36所、地(市)级农广校314所、县级农广校2171所。在互联网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现实背景下,其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十分宝贵的存量资源。2013年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发展远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意见明确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教育培训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结合点,要加大对一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扶持力度。

涉农企业业务培训。由于各地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参差不齐,现有培训机构的资源与运作模式难以满足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个性化需求。而企业的市场化探索成为教育培训领域一支活跃的力量。对于企业而言,教育培训是其网聚合作社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合作社对公司业务的依赖,以此为后续的咨询和付费服务筛选目标用户。以中农信达集团的合作社教育培训为例,2015年该公司农民合作社的教育培训已达几千万元的市场规模。一方面他们为农民合作社提供管理与财务信息系统;另一方面,通过菜单式培训建立了一个完整、高效、准确的信息反馈机制,依靠对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为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与政府部门的教育培训相比,商业化的教育培训瞄准机制更为精确与高效。

存在的问题

虽然合作经济教育培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多元化培训渐成趋势,但存在的问题依旧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现有的合作经济教育培训体系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全国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专用网络和机构,培训任务主要由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系统间完成,重复培训或空白培训的问题较多;职业教育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人教育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任务分界不明,培训主体比较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基层的培训尤其是合作社内部专业培训激励与财政奖补制度缺失。

合作社高等教育几近空白。从全国范围来看,青岛农业大学成立的合作社学院起到的辐射作用有限,国内的诸多高校开设的合作经济课程理论与实践难以实现有效融合;全国范围内的农业院校的教育培训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网络;各省市农业院校也未与政府行政部门以及基层科研机构形成机制互补。高等院校的教育培训带动作用并不突出。

培训师资力量不均衡。合作经济教育培训领域知名专家较少,缺乏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同时专注于合作经济的教师队伍,中青年骨干力量不足,复合型人才匮乏;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与引导,很多优秀教师投入到教育实践;教育培训过程中,并没有建立教师的教育成效反馈机制,无法激励教师改善教育方法与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多元培训模式亟待完善。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熟悉合作社法规和政策、具备合作社理论知识、擅长合作社经营和管理,又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精通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流通领域的企业管理等高端人才培训、网络教育培训等,都要求更加专业化与针对性的内容。单一的课堂式的培训难以满足不同生产流通不同环节的需求。

信息互通渠道不畅。我国的合作经济基础教育落后,通过项目培训或者系统内的培训,难覆盖所有基层人员。加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合作社系统均缺少准确的信息获取与互动渠道,农民合作社的教育培训供需市场难以成型。

市场培训机制缺乏。我国的农民合作组织或者相关农业产业化企业,自觉或者主动寻求培训教育习惯短期内难以形成,市场化开展合作经济教育培训动力不足。社会组织或者企业开展合作经济教育培训,要得到市场的认同,形成自有品牌,逐渐确立付费与后续服务模式,还需要更多的尝试。

思路与方向

随着国家对合作经济教育培训的重视,我们迎来了体制改革的窗口期,建立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促进合作经济教育培训的整体提升,统筹规划、科学整合势在必行。

打造“上下贯通,优势互补”的教育培训体系。我国的合作经济教育培训并不成系统,整体上缺乏固定的培训实施的主体,政府主导的工程类培训引领了教育培训的方向,持续性较差。为此,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层级开展教育培训的范围,规范教育培训的发展,确立国家级,省级、市县培训机构的职能分工。上一级的培训机构要将带动下级机构培训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着重为下级机构提供教育培训新知识与新技能。对于下级机构无法独立完成的内容,上级机构逐级整合资源,开展具有规模优势的培训。从而给予基层培训机构足够的空间,避免重复、空白培训,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

政府工程类培训一方面要引导不同层级间的分工协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农村广播电视学校等资源,促成多方共同参与的教育培训格局。在教育培训基本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上,制定长期的教育培训规划。对高校等培训机构,赋予一定的权能,确立不同机构间稳定的协作关系,逐步打造省、市、县不同层级高校、职业技术院校等为主体的培训体系,形成全国一体化的培训机制。

培训机构要着力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

教育培训可以兼顾公益性和经营性,如何进一步延伸与拓展教育培训的服务功能,将可能成为影响培训机构持续发展的关键。现阶段政府对购买公共服务具有相当高的诉求,为机构研制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内容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职业技术院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可以与各级政府共同合作,为地方定制教育培训课程,以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组织实施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培训。并通过挖掘基层的需求,强化瞄准机制,开展更大范围内的跨层级的培训,甚至跨区域的横向培训,形成自有的商业品牌优势。

培训要明确农民合作社的需求导向。合作经济教育培训的对象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合作社成员、其他群众以及有志于从事合作社工作的人员,并且各地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培训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方式方法选择,需要体现出区域或行业特征,需要通过案例式教学,使得培训受体,更新观念,快速接受新生事物;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并结合典型示范、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等形式在更大范围增强广大农户的合作兴趣和合作意识;通过建立合作社信息系统,准确掌握基层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使得基层合作社获得主动寻求教育培训的渠道。

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培训主体作用。高质量的教育培训,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作为支撑。相较于教育培训其他参与主体,研究人员有长期跟踪与发现受训者需求的基本条件,若能够将研究资源导向教育培训,则教育培训活动的质量将大大提升。相关政策需要向这一群体倾斜,可将一部分的财政支持资金,以教育培训专项课题的形式下放,各地培训机构进行相关的课题申请,并可结合或者捆绑一定的公益性培训,以检验课题成果的有效性,从而,引导这一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教育培训工作。

(作者单位:滕世盛,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园林局;杨旭,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合作经济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农民培训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