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6-10-21艾敏韩玉婷周建飞石崇

绿色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

艾敏 韩玉婷 周建飞 石崇

摘要:指出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头号工程,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在规划编制、工程勘定、任务推进、项目管理等方面做了深入探索和积极实践,并取得较好效果,目前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已被省委政策研究室作为优秀案例加以推荐。分析了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强化管理,明确权责;制定标准,统一建设;机制完善,高效推进;公众参与,加强互动的具体做法,以期为其它城市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绿城;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29-02

1.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常州不断加大精品城市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得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常州市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但是,制约常州发展的生态问题依然较多。①区域建没发展品牌不显。改革开放以来,常州曾经是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但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建设,高品质空间逐渐缺失,人文资源挖掘不够,城市品牌不显,城市地位下滑。②城市空间增长土地受限。常州主城区高效集聚,呈现大饼式蔓延,生态廊道空间不足。局部地区粗放发展,碎片化严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缺乏整体有序开发,呈现出“小”、“散”、“乱”的特征,重大基础设施条件利用不足。同时全市2012年建设用地仅557km2,目前仍以15~20 km2/年的速度开发建设,土地存量难以为继。③城乡生活绿色空间不足。常州城市的城镇化进程不断扩张、人口的快速增长集聚使城市市民生活空问面临巨大压力,主城区空间绿量瓶颈严重制约市民的生活品质,优化人居环境压力彰显,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是当前市民最迫切的期待。④產业发展而临生态压力。全市产业发展面临同质竞争、动力不足和生态环境总量的瓶颈。传统产业面临低层级同质竞争的挑战,新兴产业方向不明,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生态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城市环境质量亦不容乐观,这些都制约城市产业扩张。

2.规划引领

面对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严峻的制约形势,常州提出了“生态绿城”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常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的一次积极的探索,从战略角度对常州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引导。“生态绿城”建设是以解决常州生态主要问题为导向,以城市生态安全基础为出发点,以城市跨越发展为宗旨,以生态网络构建、生态要素建设为途径,以工程建设为抓手,增强生态功能、提高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品质、实现民牛幸福。

为了使“生态绿城”建设能够立足实际、有序推进,常州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2013年起,常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多次调研,在系统梳理生态环境资源的基础上编制了《常州“生态绿城”建没规划》,指导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常州“生态绿城”建设规划》的建设理念是“以人为本-功能复合-主体多元-城乡一体”。“以人为本”立足从“维绿”到“靓绿”冉到“享绿”,在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与“治理”的“维绿”基础目标上。,升华到以建设“处处皆绿,人人可享”的高品质幸福宜居“享绿”的总体目标。“功能复合”体现从“绿色”到“深绿”,从单纯性的绿化功能导向提升至复合功能体系,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兼顾安全、多样、舒适、活力、竞争力等多方面要求。“主体多元”旨在从“政府主导”到“多方参与”,在生态绿城规划建设中探索社会、市民和政府三方主体融合。“城乡一体”追求“绿色城区片”、“生态城郊片”和“美丽乡村片”的协同打造,牢固树立全市域生态环境建设理念,以重要生态红线区为生态源,以主要道路、河流为骨架,构建了几道十二片的空间发展格局。

3.建设“生态绿城”的具体做法

常州“生态绿城”建设通过2014年、2015年的努力实践,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益于统筹兼顾对规划实施的重视,是常州市从规划引领到组织实施、统一协调、共同努力的结果。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规划编制-组织管理-建设实施

督查考核”的可操作制度体系。

3.1强化管理,明确权责

2014年和2015年,“生态绿城”建设被分别列入常州市委、市政府2014年和201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写进年度政府丁作报告。常州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辖市、区以及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工办、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依据《常州“生态绿城建设”规划(2014-2016)》,经过多次征求各辖市区和市有关部门意见,在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了《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2014年目标任务书》和《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2015年目标任务书》,并按年在全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下发。

3.2制定标准,统一建设

常州市生态办牵头,会同规划、建设、园林等部门联合制订了《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引导》,作为“生态绿城”各项建设任务的配套标准和技术指南。重点从常州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和建设工程引导、常州市生态廊道建设保护和建设引导、常州市区生态绿道建设工程引导、环城郊野公园体系建设引导四个方面入手,为“生态绿城”建设任务中的“生态源保护建设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郊野公园建设工程”及“生态绿道建设工程”中各类项目的建设设立了统一的标准;制订了《常州市生态绿道系统建设引导》,进一步细化生态绿道建设的实施标准;制订了《常州市生态红线、生态廊道标识系统建设导则》,进一步统一、细化生态红线、生态廊道标识的建设标准。具体建设过程中,围绕生态绿道建设最突出的问题,及时制订、印发相应协调规划、方案等并组织实施。

3.3机制完善,高效推进

(1)建立评审监督机制。由常州市生态办牵头负责,成立生态绿城建设专家指导小组,成立专家评审组,对各区和部门各实施项目上报的规划方案和施工图方案进行评审;专家组定期(每月)对实施项目现场踏勘督察,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2)强化考核机制。细化量化考核目标到年度目标任务的具体每一个项目,常州市生态办下发《关于切实做好生态绿城建设项目推进协调和督查工作的通知》,辖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按月上报推进情况,市生态办按月督查,并纳入“生态文明在行动”点评,分管副市长按月督查点评,市长按季点评通报。

(3)创新协调机制。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以生态办为平台,及时共享方案审查和现场督察情况,各实施主体也应及时与生态办沟通建设进度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建立例会机制。明确各实施主体具体例会责任人,定期开会沟通情况,通报专家组现场督察情况,并形成会议纪要。

(5)建立每月通报机制。将每月生态绿城建设进展情况及点评以月报形式抄送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辖市区及相关责任部门。

(6)通过先行推进环高架生态绿道示范段、藻江河生态廊道示范段等一批示范工程建设,引领全市生态绿城建设工程的高质量和严标准的打造。

3.4公众参与,加强互动

为了让广大市民百姓切实参与、了解“生态绿城”的建设,除了在主流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户外广告媒体发布“生态绿城”建设主题宣传之外,通过主题活动举办、市民规划师参与、网上问卷征集、设计方案公开征集、社区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与公众百姓形成良性互动,争把生态绿城建设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让市民共同参与到生态绿城建设中,“生态绿城”建设为城市增强了生态功能,给市民更多的绿色空间,连续两年在十件民生实事满意度市民调查中名列第一。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