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护理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6-10-21范栩桦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效果护理干预

范栩桦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风险护理管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42例患者,随机选取71例给予常规风险护理管理(对照组),另71例给予风险护理管理(观察组);比较两组发生风险事件、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风险事故发生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可由风险发生概率体现,11.27%<2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65%,较对照组(84.06%)显著提高,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结论:加强风险护理管理,有效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也相应提高,可广泛运用于精神科护理中。

[关键词]精神科;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基于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复杂性,科室护理管理中逐渐重视风险管理,借助风险管理理念基础,识别、评估医疗风险,针对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实施护理干预。风险护理管理,即依据以往发生的风险事件,具体分析风险产生原因,从而进行周密的风险护理管理,阻断风险源,提高护理质量。本次以我科142例患者为对象加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精神科,共抽取精神疾病患者142例,均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经诊断满足中国精神疾病分类;随机分组加以研究,对照组71例,男37例、女34例,年龄23-58岁、平均(31.4±23)岁;观察组71例,男38例、女33例,年龄22-61岁、平均(33.7±3.1)岁。护理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定期给予常规检查与心理护理,并在护理中落实责任制,护理内容均为常规护理干预;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给予患者如下护理干预:

1.2.1 时刻观察患者精神状态

通过简单的言语交流观察患者的反应,做出综合分析,掌握患者病情。对于重度精神病患者增加查房次数,密切关注患者做了什么、在做什么、想要做什么,护士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每隔15~30分钟进行一次查房并做好记录,按时帮助患者服药,保证药物服下后,观察患者反应。对于重症患者应重点交班,出现任何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保护患者的安全。

1.2.2 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尽可能阻断精神患者自身原因带来的危险因素,以及周围环境带来的危险因素;新入院的患者严格检查随身物品,避免携带利器,并对患者家属采取必要的安全教育,严格避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因素流入病房;其次是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安全排查,包括门窗,尤其是玻璃是否完好,如若出现不良隐患及时做出处理。

1.2.3 加强陪护人员管理

入院时,及时和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家属病人基本情况,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让家属做到心中有数,家属应当承担一定的住院风险。如果家属将病人带出医院,应做好安全意识宣传,要避免患者在院外受到伤害。护士应做好安全防范,在医疗纠纷严重的当下社会,保护个人和医院及患者的权益,其次对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的知识,使家属正确认识精神病,护士做到一切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1.2.4 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精神科患者屬于特殊群体,护理纠纷发生较多,为有效的降低或者避免纠纷发生,我科加强了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在患者入院后进行护理评估,并认真书写护理文书,确保记录内容完善、客观,做到与病程记录相一致。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风险事件,包含出走、自残、攻击他人、家属投诉等;我科自制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或家属,收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资料,做好记录与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均借助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形式(x+s),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形式(%),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发生风险事件对比

观察组发生风险事件共8起,发生率11.27%;对照组发生事件20起,概率高达28.17%,差异显著,P<0.01,统计学意义显著。(见表1)。

2.2 两组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对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两组均回收有效问卷69例,其中对照组不满意11例,满意度为84.06%(58/69);观察组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5.65%(66/69);X2=14.382,P

3 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多存在间歇性的意识失常,肢体与言语行为在某一时间内不受控制,为此会对自身以及他人造成伤害,比如自伤、自杀、损坏物品,甚至对他人进行言语以肢体攻击。基于此,精神科护理工作十分复杂,面临的风险因素多,出现安全事故也较为常见,加强风险护理管理,不仅可包含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更可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医患矛盾,降低护理纠纷发生。

依据本次研究可看出,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后,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有所降低,且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更高,大大降低了家属投诉事件,避免医患矛盾的出现。可见,该种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精神科护理效果护理干预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