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肿瘤患者实施PICC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6-10-21鲁林艳孙明侠孙丽于洋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肿瘤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鲁林艳 孙明侠 孙丽 于洋

[摘要]目的:探究对肿瘤患者实施PICC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照组10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置管后在PICC常规护理基础上对106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PICC技术指导,在PICC穿刺操作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尽量避免紧张情绪对操作的影响,其次在操作中尽量保持动作轻缓,避免对患者的血管造成损伤。在操作结束后进行感染预防,如有送管阻碍现象立即停止,在保持穿刺点无菌的情况下送往影像带导丝行x线定位。实验组导管异常以及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配合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兩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缓和实施PICC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配合程度,有效降低患者置管后异常情况的发生率。

[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综合护理干预

PICC是安全系数较高、操作难度低、留置时间长的一种静脉留置导管方法。但PICC的留置以及操作不规范则有可能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本次研究通过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减少了置管后异常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PICC患者212例,男性128例,女性84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2.45±2.87)岁。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106例,对照组10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和穿刺部位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穿刺时保持动作匀速,对不适感强烈的患者进行一定安抚;对于送管过程中发现的静脉条件比较差的患者,应在操作结束后抽出导丝,而后做X线辅助定位,调整PICC位置至最佳。PICC穿刺操作结束后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静脉炎症状,应外敷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至症状结束后2天。在PICC患者的常规护理中需注重导管维护,使用匀速冲管。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之前应对护理人员充分培训,强调整体护理概念。操作中注意穿刺过程中动作轻柔匀速,避免对患者静脉造成不必要的损害,置管后外涂多磺酸黏多糖乳在静脉炎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工作,大幅度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概率;维护管道过程中需注意必须采用脉冲式冲管,并且须严格按照规定频率进行冲管操作,每4h冲管1次;患者静脉条件较差以及送管过程中存在阻力立即停止送管,使用无菌布将穿刺部位完全覆盖后,行带导丝X线辅助导管定位,操作完成后撤去PICC管内导丝,并重新消毒,进行妥善固定。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4例,占比3.77%,对照组17例,占比16.04%,实验组导管异常4例,占比3.77%,实验组15例,占比14.15%,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程度和护理满意度,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PICC引起管道相关感染的病例在临床上屡有出现,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隐患。临床实践中一旦发生并发症或管道异常情况则会为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威胁生命。本次研究中对106例PICC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时集中的PICC技术培训并且定期进行操作抽查。在PICC穿刺操作进行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帮助患者转移负面情绪,尽量保证其心情平静、舒畅,减少紧张和焦虑对于穿刺和置管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穿刺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速度缓慢而均匀,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并且尽量避免损伤患者静脉或送管速度过快导致导管进入血管分支。操作过程发现患者静脉条件不佳、不适感强烈或送管稍有阻力,必须立即暂停送管操作,不撤出导丝,在保证穿刺部分被无菌布完全覆盖的条件下将患者送往影像科,进行X光辅助导管定位,在X光定位下进行后续送管,将PICC导管送放置最佳位置后再撤去导丝。穿刺操作结束后应立即为患痣外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软膏。这一操作过程从根本上降低了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可能性,防患于未然,大大减少了感染和静脉炎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威胁,在护理工作中应强调对PICC管道的日常维护,严格遵守4小时冲管1次的规定,采用脉冲式进行管道冲洗,减少管道堵塞现象的发生。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77%,导管异常发生率3.7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04%,导管异常发生率14.15%,数据说明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置管引起的感染和导管异常情况的发生率。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4.3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08%,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ICC的并发症具有一定多样性,且导管脱出、导管异位等情况的发生往往具备多种原因,因此,单一的护理措施往往起不到良好护理效果。对PICC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基本原则是实施预见性处理措施,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并在导管引起感染和导管发生异常情况之前作出预判,对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预见性处理,减少患者痛苦,提升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肿瘤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患者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