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泻腑滋阴汤对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

2016-10-21李慧侠李兰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脓毒症

李慧侠 李兰

[摘要]目的:探讨清热泻腑滋阴汤对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脓毒症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清热泻腑滋阴汤治疗,疗程为5天,观察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进行中医症状学评分,并于治疗前后进行PCT的检测。结果:通过治疗,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下降,中医症状学评分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清热泻腑滋阴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降低患者血清PCT水平,降低患者中医症状学评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脓毒症;清热泻腑滋阴汤;PCT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加重可出现脓毒症休克。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治疗费用,高死亡率的特点。现代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脓毒症方面具有优势性,该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清热泻腑滋阴汤治疗多例脓毒症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

脓毒症西医的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中的规范,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症状学积分参照《2014年中国中医急症的高热(脓毒症)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制定的标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治疗原发病、抗感染、脏器功能保护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清热泻腑滋阴汤:麻黄9g、杏仁9g、生石膏30g、柴胡18g、黄芩9g、芍药9g、半夏9g、枳实9g、川芎9g、麦冬12g、玄参9g、甘草9g。中药由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药剂科煎药房代煎,浓煎至300ml,鼻饲,3次/日,服用5天。

1.2.2 观察项目

(1)血清PCT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中医症状学积分。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学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PCT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PCT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据脓毒症临床特征,将其归为“温病”的范畴。中医学现代研究认为,脓毒症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证型可分为:卫气同病、气分实热证、气分湿热证、气营两燔证。经研究显示,脓毒症的气分实热证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以阳热亢盛为主症。清热泻腑滋阴汤的作用是清热宣肺、通腑泄浊、滋阴,且本课题研究显示中医症状学积分较前明显降低,证明其能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气分实热证的临床症状,对脓毒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有研究证实,脓毒症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病死率与其血清PCT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可以通过动态监测PCT的变化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清热泻腑滋阴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降低脓毒症患者血的PCT水平,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学积分,改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减轻患者体内的感染有关。

猜你喜欢

脓毒症
胸腺肽结合生脉注射液在免疫功能低下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的微循环及免疫改善效果分析
警惕!脓毒症易“伪装”成感冒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 1-酸性糖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血清MicroRNA—122作为脓毒症诊断特异性标志物的研究
脓毒症的相关概念及常见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