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基于“微课导学”模式的中职物理实验课堂重构
2016-10-21王昌
王昌
[摘 要] “微课导学”作为当前最行之有效的适宜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 键 词] “微课导学”;中职物理;实验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1-0127-01
中职物理作为一门需要通过实验操作去完成知识探索的学科,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中职生的创新意识、实际操作实验能力、分析解析能力并不是通过教师自我的文字叙述就可以获取的,而是需要在大量的实验操作中逐渐获取。“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问世,为教师及时地解决了这一现实问题,进而全面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教学途径。
一、微课导学
当前阶段,“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是由王同聚同志于2015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是将“微课”教学技术引入至教学活动中,同时对“翻转课堂”及“研学后教”等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隐含的内在属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后,进行全面总结出的,以“微课”和“研学案”为介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微课导学”模式在中职物理实验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文中主要是以中职物理教程第十章“恒定电流”第一节“电阻定律”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课为实际教学案例,从课堂教学活动前期、课程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结束后三个环节来进行充分叙述“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实验课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课堂教学活动前期
物理教师需要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事先进行准备充足的教学材料,并要求学生严格遵照“研学案”进行预习。物理教师需要依据“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需求,进行设计与之对应的学习目标。针对学生的自主學习活动、课堂学习讨论成果、课后复习等3个环节,进行有效地制作4个微课教学视频。学生在自主学习预习过程中,会用到2个“微课”视频。如:“在串联电路中依次添加一节干电池与定值电阻,随即进行细致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的演示实验,在学生进行观看完后,教师需要对此种物理实验背后隐含的物理知识进行一一解析。通过简单播放这两个“微课”视频,学生清晰明了地认识到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电阻有关系。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通过循序渐进地观看微课教学视频,进一步明确电流的大小变化与电压、电阻的变化,具有关联性,并进一步明确自身可以运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探究。
(二)课程教学活动中
物理教师,需要拿出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物理实验所需要的实验仪器,进而充分开展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物理实验。如:干电池(2节)、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定值电阻(5Ω,10Ω,20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
物理教师需要依据班级中的总人数与实验器材的数量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小组划分,以学习小组为一个单位,充分遵照“研学案”的教学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学习。在学生进行实际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教师不可以直接告知学生可以通过滑动变阻器来进行物理调节,而是需要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生在第一学期想法通常是通过改变干电池的节数来进行实际调节。在学生进行尝试多种调节方法后,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充分概率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此种教学方法,与频繁更换电池节数相比,可以在完全保证不改变电路的情况下,依据自身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有效调节电压。
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在经过学习讨论后,纷纷参与到了电路数和实际数据的记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此环节保证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进而逐渐加深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在学生进行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探讨,在进行深入的认知实验过程中,在完全保证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调动滑动变阻器来有效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数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尝试,逐渐认识到当定值电阻的阻值发生一些变化时,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有效保障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三)课堂教学结束后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自己在课前准备的教学环节,即课中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从中发现“研学案”微课教学视频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正。通过不断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二次教学环节的改进和优化。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运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监督,进而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微课导学”与过去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相比,
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到有效发挥。以期文中所提及到的“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可以对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李平,张学军.基于“微课导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以“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