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探析
2016-10-21魏宇
魏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院校作为我国专业技术人員的主要培养场所,身兼重任。通过对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能够提高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1-0182-01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日益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这也导致了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中职院校则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摇篮。但现今中职院校由于生源和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中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组织纪律性较差,缺乏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不仅给职业院校的发展蒙上了阴影,更给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中职院校应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他们的奋斗潜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普遍较弱,再加上学校和家长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就业情况,导致中职院校的学生对德育课普遍兴趣不高,逃课或上课不听的情况普遍存在,可见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较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德育教学内容的呆板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这就使得现今的学生见得多,懂得多。而现今的德育教学内容大多是死板、闭塞的,没有及时与时俱进,自然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育的实效性发挥。
(二)德育教学方式的单一
现今绝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单纯地将书本上的内容生硬地讲授给学生,很少联系实际问题。而中职院校的德育更应该具有针对性,联系中职院校的职业规划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但现今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师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忽略了学校和学生的特点。
(三)德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德育虽是五育之首,但现今不少中职院校在德育管理体制方面并不完善。一方面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它们认为德育工作不能立竿见影,所以对其经费的投入则能省就省,导致德育工作缺乏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是缺乏激励机制,现今不少中职院校对老师的评定标准是发表论文的数量,或者所带学生的就业情况、获奖情况,德育工作一般处于“幕后”,很难有一个评定标准,这就使许多德育老师懈怠工作,缺乏工作的动力,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挥。
二、优化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途径
(一)优化中职院校德育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中学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以一般的高中德育内容为基础,还应重点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以适应中职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中职院校应注重开发校本德育教材,德育教师在传授德育内容时,应结合中职院校的职业发展特点和地区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丰富中职院校德育的教学方式
“德育方法是指在学生思想和道德主体人格建构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而采用的工作方法和修养方法。”德育教师不应采用单一的“满堂灌”的教育,应采用多种方式,如课堂对话、课堂讨论。同时德育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展社会实践、主题讲座以及学校的红色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让学生亲身经历体会,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效果。
(三)完善中职院校德育的管理体制
“德育管理是协调实施德育的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德育工作之间的关系,保持德育组织的良好机能状态和德育工作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提高德育效率。”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为此,国家一方面应完善保障机制,保证德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从而使各项德育活动能够无后顾之忧,从而使德育活动的效果得以巩固。另一方面,国家应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如设立德育科研奖励制度,吸引更多的德育工作者投入到德育科研中来,也使更多的中职院校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中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基层劳动者的重任,加强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面对现今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优化德育内容、方法和管理体制等途径,相信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会越办越好,培养的综合性人才也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王志超.和谐社会建设下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2]胡柱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7(3).
[3]全宏伟.试论加强中职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J].成才之路,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