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心理情景剧对中职受助学生心理援助的意义

2016-10-21周薇邓小燕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4期
关键词:情景剧心理健康心理

周薇 邓小燕

[摘 要] 心理情景剧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特殊的心理问题呈现和介入方式对于中职受助学生具有重要的援助作用。从中职生受助学生接受经济资助过程中呈现的不良心理状况成因和特点入手,分析中职受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中职生心理情景剧的内涵、实践过程及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情景剧的积极导向作用对加强中职生心理情景剧创作指导的实践意义进行了阐释。

[关 键 词] 心理情景剧;意义;作用

[中圖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1-0080-02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近年来心理辅导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在中职生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方面发挥了独特和良好的教育作用和效果,是中职学校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辅导方式。心理情景剧是在心理剧的理论基础之上,从中职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以体验和观赏为主要途径,通过演绎校园生活中的人和事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它寓教于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获得成长。

一、中职受助学生心理状况的成因及特点

当前,我国中职学生资助体系已初步建立了以普惠式免学费为主,“助奖补缓,工勤结合,顶岗实习”补贴为辅的助学体系。资助活动的实施不仅具有高度的制度设计和推行艺术要求,同时还有赖于对受助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估量。目前,中职受助学生中部分群体产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一)厌学

受助的中职学生中大部分是因为中考失利才选择了中职学校。学习上的失败使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多数科目分数很低。看到成绩,在短时间的懊悔后就抛之脑后,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对分数没有感觉。“普惠式”的经济援助政策解除了学生以往求学经济全部依赖家庭的模式,原本不具备良好学习品质的部分中职生更容易认为“免费教育”不值钱,缺乏家庭经济支持的压力更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二)叛逆

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追求自我、标新立异以及挑战常规的心理特征。不少中职学生常与家长、学校和老师“对着干”,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如果家长、老师再三叮嘱同一件事情就会感到厌倦等。在执行学生资助政策过程中学校借助资助工作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比较单一,具有强制性,导致学生心理上产生被动感恩的心理。部分学生容易对说教感恩的教育产生反感情绪,甚至出现不表达美好情感的叛逆行为。

(三)浮躁

浮躁心理是当前一些中职学生的通病。比如一些刚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嫌工资低、职位低、工作辛苦,往往干不长久,缺乏毅力和恒心,见异思迁,不愿吃苦又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一些受助学生“等、靠、要”的不劳而获人生态度,形成对经济资助的依赖心理等。

(四)逃避

无偿的经济资助容易使学生长期陷入“被动感恩”的教育期待模式,导致一部分受助学生难以正确面对和处理回报能力与成长不匹配的矛盾,无力感和内疚感双重束缚学生的心理。一部分学生形成“当我无力回报时,我选择无需回报”的逃避心理。

(五)自卑

自卑是一种因为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在中职学生人群中相当普遍,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担心自己被人耻笑、对自身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善主动与人交往等。一些学校在评定受助资格过程中审核方式也容易促使受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六)孤独

部分受助中职生因家庭经济或学业上处于劣势,造成了性格孤僻、内心封闭、不理解他人、不接纳自己,由此产生一种孤单寂寞、自闭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经济援助项目中享受越多的经济相对贫困的受助学生,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中更容易自闭。

二、心理情景剧的内涵

中职受助学生一方面接受经济援助,一方面心理上承受着援助带来的各种压力而难以调适。往往随之而来的是惶恐、烦躁、自我否定、逃避、敏感的心理特征引起的自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当消极状态积压到一定程度,排斥、封闭、愤怒等负能量也全面爆发。

如何更有效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通过更吸引学生、更可以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来帮助有此方面需要的学生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迫切完善和创新的地方。

心理情景剧通过展示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使中职生把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解脱,同时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及获得处理问题的灵感并加以练习。

心理情景剧表演浓缩了部分中职学生在日常交往中的恐惧、自卑、焦虑等现象。中职学生可以共同表演和讨论一些关系到学生切身体会的心理现象,从而引出各方不同的立场。情景剧表演有助于学生增强对角色的理解力,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

心理情景剧对于中职生及时、准确而有效地情绪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提供消极情感表达的平台,让中职生了解自己,分析生活,是中职生心理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心理情景剧的实践过程

在心理情景剧的实践过程中,剧本、演员、舞台效果是每一部优秀的心理剧必备的要素。这三个要素环环相扣,每一个都是关键。把它们串联起来,再加以反复地磨合排练,经过专业指导后,心理情景剧便可搬上舞台。

心理老师通过排演心理情景剧——《你和我》,将主人公在获取经济援助的过程中遭遇的事情进行扮演和剖析,从而引申出资助者和受助者彼此尊重的问题。由此提出在评审受助资格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心理现象,如何保护受助学生的自尊以及如何调整资助者期待的问题,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和思考。

优秀的剧本需要优秀的演员和精湛的演技来精彩演绎。演员的挑选与一般的演员挑选不同,心理情景剧的演员优先考虑那些需要心理援助的人员,再由心理咨询师根据相应的剧本,对照剧本中存在的相应的心理疾病进行编排。 这是一个全民都可以参与其中的项目,无论内心是否有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谁都可以参与。我们通过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扮演甚至是心理戏份的观赏,可以提前预防此类心理疾病。通过自身的亲身演绎,来达到一种共情,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存在心理问题的人需要怎样的理解与帮助。

除了剧本和演员,我们还需要舞台效果,让整部剧的演绎更加到位。这时,灯光的配合、音乐的加入、服装的搭配、道具的使用等可以令整个情景剧仿若情景再现,画龙点睛。因此,有灯光、音乐、服装、道具的舞台剧,一方面能让演员享受演出的过程,也使演出過程更加轻松、形象、具象化;另一方面也能营造出我们所需要的氛围,让观众更加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四、心理情景剧的意义和作用

心理健康对于受助中职学生的就业和生活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受助中职生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上、学业上的压力,还面临室友间存在的矛盾,更有社会舆论、旁人的看法、懵懵懂懂的感情问题带来的困境等。心理情景剧这种方式既贴近现实,又淡化了心理健康这个敏感词,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因此有着积极意义。

(一)心理情景剧可以让中职生认识心理问题,正确对待和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情景剧的角色扮演可以提供给成员宣泄情感的机会,特别是困扰他的消极情绪。在表演或欣赏的同时,更可以深入地了解真实情况和他人的感受,增加人际关系敏感程度。

(二)心理情景剧创作过程也是中职生自身成长的过程

剧本的素材都来源于自己生活与学习中的切身感受,比如面对家庭贫困而自卑的学生;习惯接受资助而无自立意识的学生;逃避回报压力而放弃学习的学生等。 心理情景剧策划编剧者的工作过程和学生观众的欣赏过程,也是他们心理体验变换的过程。

(三)心理情景剧的排练,提升了中职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在校园心理情景剧表演过程中,编导与演员需要共同创作才能完成一个完整意义的心理故事。剧中的演员们共同讨论人物语言表达的真实感,心理感受变化的情境性,这一共同讨论再创作的过程,既扩大了校园心理剧的影响,也在学生深入挖掘心理冲突的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面对中职受助学生目前存在的普遍心理状态,学校需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和产生的心理状况,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异常行为的出现。除了采用普通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传统心理援助方式之外,还需要寻找一些更有效更全面更能提前干预的新措施。

而心理情景剧为师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学生可以在这里重现生活场景、展示心理现象、讨论新异观点,让学生以扮演和观赏的方式介入受助过程中培养体验关爱、珍爱自我、感受幸福、健康心态、健全人格、优化品质、回报社会的能力。不管心理情景剧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中职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情景剧这类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开展,可以让受助中职生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增强心理正能量,提升从感恩他助转化为自立自助的心力。

参考文献:

[1]朱月龙.心理健康全书[M].3版.海潮出版社,2008.

[2]颜苏勤.中职生心理健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俞国良.心理健康:撑起中职生一片守望幸福的蓝天[N].中国教育报,2009.

[4]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5-137.

猜你喜欢

情景剧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妙用
动物手偶
心理小测试
大型生活情景剧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