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本体论视野下“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探究

2016-10-21吴静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快乐体育

吴静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5-000-02

摘 要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由来已久,自该理念在我国体育教育界应用以来,取得了广泛且明显的效果,“快乐体育”理念在我国的应用,也产生了我国体育教育自身的特色。体育本体是指体育教育本身是以教育为其宗旨的,基于体育本体论,“快乐体育”是体育本体教育的一种工具和方式,帮助推动体育本体教育的发展。本文重点着眼于讨论在体育本体论视野之下,应当如何理解与认识“快乐教体育”理念、“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应该如何发展与推动。

关键词 体育本体 快乐体育 运动之乐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开始不断引进外国的技术和理念,以结合我国国情应用,来推动我国科技、经济、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开始引用参照了西方的一些体育教育思想,来推动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其中“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便是比较典型的一个西方教育理念引入。但是基于体育本体而言,体育教育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因此“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也必须結合我国的国情特点,从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一、体育本体论下的“快乐体育”

(一)什么是体育本体论?

体育教学本体论,从字面也可看出这是在讨论体育教学是什么的问题,它是一切体育教育的基本,是对体育教育的理念、思想、行动的规范。只有基于体育本体论的支持之下,一切其他的体育教学的目标、判断以及教学方法才会更为准确和有效。就如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曾经说过:“应注意把体育教学目标与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相区别。”

(二)“快乐体育”教学理念

“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育方法,最早在二战之后的日本和德国发展传播。该教学理念旨在让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之中,除了获得身体的锻炼之外,还能收获深层的心理快感和成功感。学生通过“快乐体育”教育,更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更加能够自发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育之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性和创造力,从而达到终身参与体育实践习惯的目的。

(三)体育本体论下的“快乐体育”教育理念

基于体育本体论,体育教育就是其本职的工作,而其他的体育教育理念都是其辅助工具。我国引进“快乐体育”理念以来,基于我国国情,对“快乐体育”做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我国的体育教育。总的来说,体育本体教育本身是快乐与不快乐并存的,而“快乐体育”教育则是更多地想让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收获心理的快乐和成功。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本体与“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其实一直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

二、“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作用

以“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为辅助手段发展体育,证明“快乐体育”教育的存在具有其特殊的价值意义,而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体育本体的根基。

(一)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

体育本体的本职工作就是“体育教育”,它更多地着眼在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被教育者的重要性。在“快乐体育”这一教学理念之中,则更加注重学生这一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重要依托之一就是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的兴趣不能被重视,就无法使学生保持其自觉学习的机动性,学生也无法从教育之中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功感。教师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也只能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积极引导才能够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故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重视。

(二)帮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本体本来就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活动。教师本身需要用自己的才能、品德、运动技能引导教育和影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的兴趣被老师激发,那么学生才更加能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快乐体育”旨在让学生在体育教育之中获得快乐的感觉,这便十分有助于学生和老师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更加有利于学生本身个性的和谐发展。

(三)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收获快乐

体育本体教育的目标即是使学生获得体育教育、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技能。“快乐体育”则在教授体育的同时,又更倾向于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激发学生在运动项目选择和运动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例如:智力、心理素质、德智体美等。

接受“快乐体育”教学的学生,他们更加乐于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之中,一旦他们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就会对运动产生更大的乐趣,这样就提升了他们运动的机动性。而运动得越多,他们收获的快乐和满足感也会越多。

三、如何发展“快乐体育”教学理念

(一)利用体育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正是旨在贯彻这一概念。学生不喜欢体育教育,多数是因为体育教育很辛苦,反复同样的训练枯燥乏味,让人提不起精神。但“快乐体育”如果能很好地推行,便可解决这一问题。教育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其实体育是十分有趣的,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老师可以在体育课上开发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等,让学生处在一种“角色情景”之中,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营造一种充满乐趣、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收获到快乐和满足感。

(二)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古语有云,教学工作应该做到有教无类,这也就是说老师在教授之时要做到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果在体育教育之中老师能够注重践行这一点,那么“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必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每个学生的个体体质、兴趣爱好本来就有差异,这注定了每个学生擅长的体育项目和喜爱的体育运动是各不相同的。

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有教无类。体育老师在课堂上应当注重发掘学生擅长的和兴趣所在的,不要一概而论。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尽量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并更加注重推动其学习体育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既可以很好地发展自己的体育个性,又能够得到锻炼并在其中收获满足。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学生学习,只不过是把学习当作一件任务去完成,从中并不能收获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功感,时间久了,反而还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的情况就注定了在教学工作之中,老师要不断改变老师为主导,学生服从这一思想观念了。

在体育课上,往往也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就照做,但这对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育并无益处。现在,在“快乐体育”教學理念的指导之下,老师更应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建立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选择喜爱的体育项目,还可以更好地和老师沟通自己适合那些体育活动。如此一来,学生就不再会只把体育学习当作任务,而是会作为兴趣和享受了。

四、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学生主体地位的逐步提高,“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被引入我国,并在各个学校进行拓展。作为体育本体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在我国还有很长的实践之路和适应期要度过。本文对体育本体论视野下的“快乐体育”理念进行了分析,体现了“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内涵,并提出体育本体论是以体育教育为中心的这一观点,更好地以创新的手段推动发展“快乐体育”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谢莉娟,王晓东.中国商品流通费用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马克思流通费用构成的经验识别[J].财贸经济.2014.12:75-86.

[2] 罗永义,仇军.基于体育本体论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2:105-111.

[3] 古玖新,李新晖.将快乐融入体育教学中——浅谈快乐体育教学思想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2:171-175.

[4] 张维兴.让快乐体育教学思想走进体育课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148.

[5] 王晓琴.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6:169,172.

[6] 王爱兵.“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分析及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0:171.

[7] 李桂玲.试论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和改革[J].四川体育科学.2004.02:163-164.

猜你喜欢

快乐体育
浅谈“快乐体育”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
体育本体论下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反思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高校专科生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如何将快乐体育带入小学体育教育的思考探析
如何在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理念
足球游戏在高职足球课战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