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新课标下的高效语文课堂

2016-10-21毕美艳

俪人·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文实践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毕美艳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这也是语文课程落实“育人为本”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全面加强学习方法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学习方法 语文实践

落实“育人为本”教育方针,构建新课标下的高效语文课堂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語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主体能力。它能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特别是改变了语文教学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在课堂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学生常常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三个方面特征既有各自独立的一面,也需要有机结合和相机渗透的一面。独立运用时可作为三种学习方式,能显露出各自的优势,融三为一时更能显现教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完整性。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探究获取知识的乐趣。

一、注重学习方法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教学是最根本知识的教学。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布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新课程强调必须彻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之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结合新课程的科学思想和理论,我不断地观察、探索、实践、总结,探讨出由“放手自学”到“拓展消化”的学习主线,让学生从理论学习逐步深入到实践运用,引导学生由被动听到主动学,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例如:《院子里的悄悄话》是一篇科学童话,选编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运用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基本上能自己读懂课文,了解关于树的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兴趣。教师教学时可首先让学生根据已学的汉语拼音知识和查阅工具书等读准字音,了解字词意,并依照“阅读提示”,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边读边想,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再次,教师结合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这一特点,适宜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分角色朗读、个人摸拟对话、反复读、讲故事、表演等多种方式,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年轮、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在课外开展“科学在我身边”系列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科学童话,办一期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报,促使学生进行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查阅资料等实践应用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二、树立新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班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寻找疑点难点,最终通过研读、深思、查阅、总结,从而自己解决疑难,达到自定的学习目标。同时,便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设计形式多样、灵活有趣、能开发学生潜力的作业,让学生根据本人兴趣、生活经历和文化层次自主选择答题,以消化恐固课文内容;还可以把课内作业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自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根据文章内容、结构条理、训练重点难点等有机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可以引导学生边学习边总结学习方法,然后在学习当中依此法去理解课文;还可以让学生从阅读实践中不断感悟、领会,逐步了解掌握,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拥有自主学习的技能。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布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

三、广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运用中感悟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文章内容、结构条理、训练重点难点等有机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可以引导学生边学习边总结学习方法,然后在学习当中依此法去理解课文;还可以让学生从阅读实践中不断感悟、领会,逐步了解掌握,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拥有自主学习的技能。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而进行设计,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整个学习过程分二步进行:(1)初读课文,理线索。教师引导质疑,激发学文情趣;学生自读,整体感知。(2)自主学习,谈感悟。其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真意切,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进行自主学习。我采用了抓段落,谈感悟;抓句子,谈感受;抓品读,促感悟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其反复阅读,细品深味,再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让其自选自读自悟,显现了自主与合作学习之功力。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与本领。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要从接受式学习变为发现式学习和自主者学习,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个人的才能和智慧,有助于学生学到获取各种知识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极为有利。

猜你喜欢

语文实践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创新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