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问”先行
2016-10-21廖金红
廖金红
【摘要】新课程要求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因而教师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课堂提问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教师就要明白课堂提问的作用,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提问,提问的方式怎样,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初读阶段,进行阶段,深化阶段该怎样设计问题,让语文教学在愉快和谐中完成。
【关键词】课堂提问 作用 问题设计
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学起于思,思生于疑”,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引导疑,而要学生有疑,且疑在关键处,疑在困惑处,就必须给学生以思维的支点,在教学中要问。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提问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由若干问题组成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问题解决了,语文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课堂提问教学方法的改变,绝不是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改变,而是有它深层的内在基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表述,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中,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中,它们需要重新建构。作为学习者的学生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已经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学习也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改选自己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学习,让学生具有对知识的好奇,然后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除自己认知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问教学注重的不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是获的答案思维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让他们探索过程,获得结论。
那么,课堂提问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联系作用——教师的提问首先引导学生接触课文,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这样,本来与学生没有关系的课文变得与学生关系密切了。
推进作用——课堂提问犹如推进器,推动课堂前进,课堂是要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借助提问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
路标作用——教师的提问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设计出来的,体现教学意图,这个意图好比路标,导引学生思考的方向,没有教师的提问,学生就无所敌人;没有教师的提问,课堂就呈现无序的状态。
既然课堂提问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提问呢?
首先要吃透教材,它是设计出好的课堂提问的前提,教师把自己的理解和课堂学习重点变成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只有把教材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让学生接受教材。
课堂提问是一门技术,提问的方式有很多,我们还要注意到提问的种类,课堂提问可以采用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直接提问简单明了,学生立刻就明白教师的意图,方向性强,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提问都应该是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则是旁敲侧击,迂回战术,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某个问题有深刻的印象,故意采取绕弯子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最后才显露真实意图。
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许多问题:如问题太多而且零碎,一节课用众多的问题来轰炸学生,而这些问题都是孤立存在的,看不出它与其他问题的联系,也看不出它与整体的关系,学生在这些问题引导下,获得一些构成文章的零部件,可就看不到一篇完整的文章了。好教师的教学应该使没问题的学生有问题,使有问题的学生学会探究解答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和想法,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我们应如何进行问题的创新和设计呢?由此,我谈点拙见。
在教学实际中进行问题的创新和设计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对教材悉心研读,以设计出精妙的教学问题;二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问题”进行科学运用。
一、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可设计如下问题:
提纲挈领,理清思路
叶圣陶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问要体现作者的思路,这就是“遵路”,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勾勒出文章行文的线索,让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结构图。“
如课文《药》,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是如何交织一起的?
二、在课堂教学的进行阶段,可按照以下原则设计问题
拓展思维,启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在阅读中发挥想象,是创造性阅读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学生的想象有时需要外力的指点和引导,学生到达豁然开朗的境界。”如王维《山居秋暝》。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是:“品摩洁之诗,诗中有画,品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提问:根据此诗描绘的意象画出一幅山水画来,意象有:明月、松、空山、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在课堂教学的深化阶段,往往用精粹的问题激发思考,引发讨论,酿造课堂教学的高潮
转换角色,练习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转换角色,让学生觉得十分新鲜,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事先也会对全文进行比较详细的预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轻松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改善了。如莫泊桑《项链》。本文是旁观者的身份叙述玛蒂尔德悲惨的命运,揭示虚荣心的罪恶,如果要学生以路瓦栽的身份来叙述自己太太的遭遇,又该如何表达呢?或以弗来思节夫人的口吻而来叙述又会怎样?
在教学过程中,不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本身也应该培养问题意识,教师独立解读文本时,请清空以前阅读他人的评论及自己以前的阅读体会,静下心来调动你的想象力,你的感知力。仔细阅读原文,最好把你那本写满各种评论文字的课本放在暂时找不到的地方,阅读文本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能和作者做一番对话,将熟悉的文章读陌生。因为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感悟作品,不能质疑文本,就很难引导学生去这样做,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没有语文能力或语文能力不强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好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的。因此,教师本人就应该善于阅读,特别善于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建华 杨绍莲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
[2]章曉莉 张宇清 杨卫红 《新课标催生高效课堂》 学校党建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