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德育方法对辅导员工作的现实镜鉴
2016-10-21唐元
【摘要】陶行知先生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他的德育思想具有非凡的前瞻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借鉴陶行知德育方法,对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德育方法;辅导员工作;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他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后又留学美国,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尤其是德育方法,对提升目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陶行知德育方法的基本观点
1、注重社会实践,提倡“知行合一”
陶行知原名陶文浚,因為他相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所以改名陶知行,但后来他认识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道理,改名陶行知。他认为品德教育应当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使学生在知行统一中修养品德。陶行知先生曾尖锐地批评学校德育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他说:“嘴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所作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要革除这种弊端的方法,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不可。”他认为“我们道德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解决了一个问题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己解决得愈多,则经验愈丰富”。因此,他特别重视德育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程度,认为只有在生活实践中的德育才有意义,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
2、强调“集体主义”和“学生自治”相结合
陶行知认为,依靠集体和学生自治是非常重要的两种德育方法,他认为,集体生活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推动力,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所必需的。“集体生活可以逐渐培养一个人的集体精神。这是克服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及悲观懦性思想的有效药剂。”通过集体生活,受教育者会明白“集体生活是用众人的力量集体地创造合理的生活、进步的生活和丰富的生活。”陶行知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要满足“在集体之下,发展民主,看重个性”的条件,为此他提出了学生自治的观点。1919年他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自治是学生练习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是学生自己组织起来养成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好办法。通过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自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得自动”的精神,从而使学校的道德教育摆脱因单向灌输而形成的师生关系间“对峙”的局面。
3、提倡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也。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就是互相改造。”他强调师生间应关系亲近,感情融洽,真正做到“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陶行知强调“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青少年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家长都是他们最直接的效仿对象。所以陶行知强调教师要做到“言传”和“身教”的结合。陶行知一生中始终严于律己,诚以待人,对学生既重言教,更重身教,成为相师互学的典范。他说“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能做小孩的先生。”这就要求老师也要虚心向学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师必须放下面子和架子与学生共同生活、共同学习。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揭示了师生之间的辨证关系,体现了民主的精神,突破了传统德育对学生主体性的禁锢和传统师道尊严的不可冒犯,为当时的教育注入了新鲜空气。
4、注重师爱感化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学生才会把教师对他们的爱和鼓励变成克服困难和努力前进的动力。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先生的这段格言,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关心的重要性。
二、对辅导员工作的现实镜鉴
1、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重视感悟和体验
一个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集知、情、意、行于一体。在注重道德认知的同时,注意对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培养,并积极促成道德行为的转化。一直以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政治理论和社会道德规范,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不重视学生是否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必然会导致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因此,德育要想收到实效,就必须走出课堂,广泛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走入社会、群众中,不仅可以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锻炼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还可以磨练意志,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服务活动,比如志愿者活动、进养老院照顾孤寡老人、进社区帮助困难群众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服务社会,增强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学会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道德原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深刻理解“道德”的内涵实质。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通过社会实践积累自己的道德经验。把学生带到工厂、农村、军营、监狱、博物馆和展览馆等,使学生学到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实用知识。这些实践活动不断的将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信念,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缺乏实践性的问题。
2、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问题自己解决得愈多,则经验愈丰富。若是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也被旁人拿去了。所以在保育主义之下,只能产生缺乏经验的学生,若想经验丰富,必须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专著《教育与自我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管的最高境界是不管,教育者的教育只有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让教育内容在学生心中内化,才是有效的教育。因此,能否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促使道德内化,是德育工作是否有效的标志之一。因此,辅导员一方面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调动高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充分发挥现实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教化功能。
3、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与引导作用
《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俗话也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心目中,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可能成为模仿的对象。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高校辅导员必须以身作则,并加强对学生的主动引导。陶行知一再强调教师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学生进行主动、正确的引导。首先,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了解国家、社会的热点问题,紧跟时代,并善于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德育工作。其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道德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缺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耐心的教导,加强沟通。要主动地、真心实意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使他们自觉接受帮助和教育,以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4、情感陶冶,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与沟通
爱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润滑剂和催化剂。如果舍弃爱,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手段、多么先进的管理制度,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更加无法代替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为此,高校辅导员应从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和解决实际问题,缓解其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适应高校学习和生活的能力,用真心真爱感动学生,与学生做知心朋友。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在品德的四要素中,知是基础,行为关键,情是动力,意是保障。陶行知曾在《我之学校观》一文中说:“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自己的学生。陶行知奉行的是“爱满天下”的宗旨,在他看来,爱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高尚且纯洁的师生关系,更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改变传统德育工作中一味灌输的方法,是陶行知德育方法中“教学做合一”的具体体现。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展现出师生间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辅导员老师不仅仅是施教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受教者通过对话和交流沟通,使得老师与学生处于了彼此平等的地位,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
基金项目: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课题“陶行知德育思想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项目编号:2015R04);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课题“陶行知德育思想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ZY15B16)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全集[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
[2] 江苏省陶研会. 陶行知文集(修订本)[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183.
[3] 陶行知全集:第4卷[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462,467,128,446,634.
[4] 周洪宇.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265.
[5] 陶行知. 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文集(上)[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21.
[6] 付燕妮.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
[7] 叶金勇. 陶行知德育思想及其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J]. 保定学院学报, 2015(6).
[8] 赵志华. 陶行知德育方法对提高高职思政课实效性的启示[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2(4).
[9] 钱业洪. 陶行知德育方法对当代德育工作的启示[J]. 网络财富, 2009(8).
[10] 狄梅娟. 陶行知德育方法对提高高中思政课德育效能的启示[J]. 考试周刊, 2013(99).
【作者简介】
唐元(1983—),男,漢族,四川江油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