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6-10-21刘建国
刘建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07-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之核心,为了适应新时代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数学教师将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1 激发创新的兴趣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最高境界。其实我们每个思维正常的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只是没有经过科学的训练,无法使之完全释放出来。创造性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借助环境因素刺激作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1小时=60分”时,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进行了教具演示,创设环境,让学生观察模拟钟面的变化情况,分男、女两组,分别观察时针和分针,看看两根针在老师的操作全过程中,时针和分针各是如何走动的,然后男、女交换过来观察一次,课堂上无人说话,但学生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操作结束后,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经过交流,学生认识到两只针在走动时总是同时走同时停,时针走了60分。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根据小学生特点,有意识创设具体一、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创造兴趣,使其处于跃跃欲试和积极求知状态,从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 动手操作,激发创造灵感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动手操作”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教材内容编制也充分体现了“动手操作”的特点,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动手体验,激发创造灵感。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笔者设计了学生动手操作求知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分别用钝角、锐角、直角不同形状三角形去拼摆平行四边形。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说出拼摆理由,对不同拼摆方法引起争议、共鸣,学生们最后归纳出同样结论,这种凭借操作动手的设计使学生在拼摆、交流、争论、归纳过程中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教学12-7=?时,怎样从12个苹果时里减去7呢,教学中安排了示意图,教学中先按照书上示意图上学生用学具在课桌上摆一摆,算一算,互相讲一讲是怎样算的。笔者设置了这样情境,激发了学生们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上全身心地摆、算、说,出现了摆法不同,说法不同,思考不同,答案也不同的结果。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种多样,选择适合自己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体会到操作、探索、发现答案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引导联想,培养创新意识
联想是创造的翅膀。从数学科角度上讲,也是一个数学问题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的心理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方式。在进行数学应用题毕业总复习时,通过投影仪出示了“甲、乙两队人数比为3:2”,引导学生从这个命题出发联想到了什么?学生积极思索,大胆讨论,通过联想,提出这句话有关的新命题。
如:“甲乙两队人数的比是2:3”;“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
4 求异训练,发展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尤为重要,当表现获得成功时,越能激起再表现的欲望。数学课上,教师应多设计一些活动空间,从一些数学题出发,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新颖、简便的解法,创造性解决问题。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某队修一条长480千米公路,前3天修了20%,照这样速度,修完这条路还需几天?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一般学生提出两种解法:
方法1: (480-480×20%)÷(480×20%÷3);
方法2: 480÷(480×20%÷3)-3.
老师提出还有别的解法吗?思维水平比较好的學生将本题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抛开480米这个条件,将全工程看作“单位1”按工程问题的角度列式为:1÷(20%÷3)-3。此时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老师趁机推波助澜,提出和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有新的解法,能不能再和其他类型应用题解题思路联系起来呢?有的学生将其与倍比问题联系起来,解法为:3×[(1-20%)÷20%];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思路列式为3÷20%-3。可见,通过求异思维训练,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