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大阪每日》对中日妇女之期望研究
2016-10-21刘倩男
【摘要】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沦陷区发行的华文刊物《华文大阪每日》,以“东方妇女固有之美德”与西方妇女独立自主之观念相杂糅,通过创办专栏“妇女界”实现教化女性群体的目的。本文即通过对《华文大阪每日》中关于妇女问题的言论,并从中了解日本侵华期间对妇女展开的奴化教育。
【关键词】《华文大阪每日》;妇女界;形象;宣传
一、职业与家庭的统一
对于日本本土和沦陷区的妇女来说,处于大東亚战争的背景下,有关妇女应以职业为重还是家庭为重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华文大阪每日》主张“职业妇女与家庭妇女这一个问题不是指妇女应否从事职业,一个妇女既要作一个健全的国民、健全的女性,必须是一个职业妇女,同时也是一个家庭妇女。”
《华文大阪每日》的一篇三周年纪念征文《职业妇女与家庭妇女》揭示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认识,直言“社会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他们轻视女性的能力,不肯把重大的工作,较多的薪金给予女性”,且当时社会风气讲究关系人情,“往往真有学识和能力的妇女不能得到一个职业,来施展她的怀抱,反之能力薄弱的女子可以借着私人的势力,可以得到较优的位置和待遇。”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一方面让怀才不遇的妇女就此消沉,并在无形中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那些低能女性的服务效率低劣”让人们“视女职员为花瓶,女子职业受到重大的打击”。因此,文章除了呼吁社会给予职业女性更多尊重外,更是希望所有职业女性能觉悟自己责任的重大。
而关于家庭妇女,《职业妇女与家庭妇女》指出家庭的第一困境乃“经济的枯涩”,战中物价飞涨、家庭收入入不敷出,文章甚至以曹禺所作话剧《北京人》为例,用“少妇文瑞(此处或为笔误,《北京人》中的相应人物名瑞贞,笔者注)咀嚼着痛苦而生活”来反映战争期间家庭妇女生活的艰难。
战时日本征调了大量男子开赴战场,“因男子的劳力不够用,日本人全体都在参加于为求东亚和平的战争”,所以“后方的日本,现在正由于勇敢的女性之手而维护着”。专栏文章《不让须眉勤劳卫国的日本女性职业》,明确写出了日本本土的劳动力情况,迫于生计不得不“身背着幼儿继续工作其丈夫的本业”被宣扬为“勇敢”、“雄伟”。文章作者希望把这些勤劳勇敢的日本妇女“介绍给新中国的女性们,尤其是从蒋政权的束缚解放出来的新中国女性们”,使之“引为无上的光荣”,并“大大的努力奋斗,以建设新中国,以建设能够和日本真心提携的新中国。”
然而对于职业与家庭的双重困境,《华文大阪每日》却并没有鞭挞社会对待女性的不公平和战争对经济发展的破坏,而是将问题的症结归咎为“东亚得不到解放,中华民国还未能复兴”!中国经济的崩坏是由于“东亚的资源已为英美帝国主义者所掠取,他们利用买办阶层为爪牙、银行企业为血管,吸取着我们民族的血液”,中国自身经济的破产、民族资本的不振又导致了民众为求生活必屈服于英美企业,在殖民地的国度里,职业问题是不会得到合理解决的,要想解除职业问题的的痛苦,争求家庭经济的合理化,“只有先求中国的解放,欲求中国的解放,又必先求东亚的解放”,为日本侵略者披上了大东亚解放的外衣,将一切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归于东亚解放,希望中国妇女能在大东亚战争中“共同觉醒,共同奋斗,在战时体制下对国家贡献忠诚,刻苦节约,做一个困难时期下的健全女性”。
在妇女界的专栏中,多篇文章要求“处在这个非常时期的妇女们,应该特别把追求物质的欲望愈薄弱愈好,要立志艰苦,而不可流连于浅薄的享乐”,“一致联合起来打破当前的难关,以为国家民族树立一新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日中国妇女应有的觉悟》认为妇女同胞“不能不注重心理与人格的修养,而忽略种种无意义的形式外表”,新时代的妇女必须接受相当的教育,明了世界大势,有充分的常识,独立的能力,与自尊的人格。
二、美与艺术的追求
在文艺领域,“妇女们所占的地位,实在是低微的很”,中国妇女文艺生命的薄弱本就是受到整个社会“男性中心论”的支配,文学史上的阳盛阴衰不足为奇。这并不归结于妇女对文艺事业的不热爱或天生无研究之能力,而是男性社会对妇女文艺的压制所致。
在《中国妇女与文艺》一文中,作者夏孟刚借由清代文学家史学家章实斋在《文史通义》《妇学》一篇,阐述了自己的妇女观,认为上天给予男女的聪明智慧是相同的,妇女也可以明诗礼,同时妇女更是有优美的文学天性,不应该阻碍她们的发展,且“男子之治文艺多怀着私心,要拿着文艺作他们谋得利职的捷径,为他们经营富贵的兑换券”,而女性则不同,“女性文艺没有争名夺利的欲望在中间作祟”,但是由于礼教的束缚,“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原则使女性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个别爱好文艺的女性甚至会因才思敏捷受到男性嫉妒。文章举北宋词人李易安、朱淑真、辽宣懿皇后萧观音、明末清初吴江叶氏母女等著名女文人倡导女性不应妄自菲薄,需追求文艺创作。
除了对妇女创作的鼓励,《华文大阪每日》还希望众多妇女在婚姻生活中坚持文艺原则,认为婚姻与爱情“自始至终需要以艺术的手法,艺术的心境来培植、看护与创造,恋爱是一种艺术,婚后的生活尤其是艺术”,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于如何使用艺术的手法为婚后生活创造动的旋律,《婚后艺术生活三原则》一文给出的建议却颇为低俗,一是夫妻双方保持婚后神秘感,文章使用大量的色情描写,露骨的言论将夫妻的床帏秘事分析为欲擒故纵之术,教授妇人御夫之道;二是夫妻保持婚前的友情,维护双方的独立人权,尤其女性应将自身地位提至与丈夫相平的位置,文章甚至建议女子常常使用请求商量的语气,并擅长观人;最后一条,文章以赤裸裸的“性”为出发点,期望女性“能够聪明的运用艺术心境培植、维护与创造”,使“自己的小屋里流淌着花瓣落在水上的清悠悠的乐声”!
三、结论
在沦陷区的奴化教育工程中,新闻、出版界成为日本人格外关注的领域,《华文大阪每日》作为专门针对中国沦陷区发行的华文刊物,其所刊发的文章无一不体现了日本对华的统治意识。对沦陷区妇女这一特殊群体,《华文大阪每日》创办独立的栏目,一方面歌颂日本本土妇女的美德,为中国妇女树立楷模,另一方面又以“东方妇女固有之美德”与西方妇女独立自主之观念相杂糅,期望中日妇女既能在家相夫教子,又能出外承担社会责任。除了正面的宣传亲日友善、大东亚共荣之精神,部分文章还以所谓的艺术生活腐蚀弱化沦陷区妇女的反抗情绪,并借此粉饰太平。由此可见,《华文大阪每日》对于沦陷区妇女的教化完全属于日本“大东亚共荣”的国民意识建构的一个方面,妇女界专栏与其他文章共同向沦陷区人民宣扬大东亚战争的道德合理性,培养日本在华的“顺民”,但是这些冠冕堂皇之语赤裸裸的文化宣传早已被人民参透,日本侵略者想要以此征服人心,为自身的统治正名不过是一个笑话!
【参考文献】
[1] 时秀文. 职业妇女与家庭妇女[J]. 华文大阪每日, 1942,8,9:29.
[2] 八野井宝. 不让须眉勤劳卫国的日本女性职业[J]. 华文大阪每日, 1938,1,4,33.
[3] 万孟婉. 今日中国妇女应有的觉悟[J]. 华文大阪每日, 1941,6,11,19.
[4] 夏孟刚. 中国妇女与文艺[J]. 华文大阪每日, 1941,6,10,19.
[5] 莫 须. 婚后艺术生活三原则[J]. 华文大阪每日, 1939,2,8:28.
[6] 刘宁元. 北平日伪妇女报刊情状[J]. 北京党史, 2015,5.
【作者简介】
刘倩男(1988—),女,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