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用学角度浅析中西跨文化礼貌用语

2016-10-21王琪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王琪

【摘要】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着人们的语言(含广义的非语言,如体态语等)的应用。通过从问候语、敬语、祝福语、道歉语等方面,对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进行分析对比,说明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和载体,要想娴熟地运用一门外语,应该充分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及语用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用语;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含广义的非语言,如体态语等)应用。这一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国自80年代开始,发表的此类学术论文、著作、译著等已达数百篇(部),如耿二岭的《体态语概说》(1988),J·法斯特(J·Fast)著、孟小平译的《体态与交际》(1988),马兰德罗等著、孟小平等译的《非语言交际》(1992,译自Malandro,et al:Nonverbal Communication)和布罗斯纳安著、毕继万译的《中国和非英语国家语言交际对比》(1991),以及我国学者胡文仲、毕继万等发表的跨文化语言交际研究的文章,等等,对我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际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将从问候语、敬语、祝福语、道歉语等方面,分析中西礼貌用语的不同文化背景及用法。

一、中西问候语与敬语的比较

利奇先生提出的“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中,以说话得体的准则为首要。该准则包含两方面内容:

首先,以问候语为例。在英美社会中,人们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讲究个人拥有的不受他人干扰的权利与自由,个人利益(egotism)神圣不可侵犯,这种准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切“礼貌原则”所包含的日常生活用语必须以此为基点,从而在日常礼貌用语中禁忌以下问题:How old are you?或What's your age?(你多少岁了?)Have you got married?

在英国或美国,提出诸如上述的问题会被认为是非常无教养的、冒昧无礼的行为。而类似的发问在中国人看来,是体现出对人的关心或表示双方关系不一般。这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分不开。由于中国文化以家庭为其基础,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开诚布公,认为“事无不可与人言”;强调人的社会性、集体精神,强化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这种重视公众化(public)的文化背景根深蒂固,与英美人重视私人的、个人隐私权(privacy)之文化截然不同,所以产生了以上礼貌方面的禁忌,并带来双方交际中的障碍。

以上差异,在敬语中也有体现。中国自古强调长幼有序等道德规范,所以人们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语境要求选用恰当的礼貌用语级别。比如:贵步、贵脚、贵趾、贵足(均称对方脚步);贵处(称对方住处或原籍);贵里(称对方家乡);贵庄(称对方所在村庄);贵府、贵寓、贵宅(均称对方府邸或住处);贵干(称对方所办事务);贵疾、贵恙(均称对方的疾病);贵体(称对方身体);有些敬语一直沿用至今。

二、祝福语及礼物的比较

汉语中有许许多多表示吉祥、幸福的祝福语,如为朋友送别时,有:鹏程万里、一帆风顺、旅途平安、万事如意等。英语里也有相应的祝福语,如:a sound/pleasant/good/safe/successful/fine/happy/wonderful journey(祝你旅途平安、愉快),a good/fine expectation(鹏程万里,一帆风顺)。

圣诞节在西方的隆重犹如中国的春节,其祝福语也不少,如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Good luck(祝你好運)、I wish you successful in the following(next)year(祝你在新的一年成功)之类。

三、道歉语的比较

道歉语是一种常用的礼貌用语,也是语用学礼貌原则的重要体现。有时为了达到道歉之目的,按照利奇先生“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Modest Maximum),说话者故意违反量的原则(Maximum principle of quantity),最大限度地贬低自己而赞誉对方,以达到息事宁人之目的。中西方语言中都有许多道歉语。

四、两种文化差异及语用的比较

以上礼貌语的差异反映出来两种不同的文化(文明)背景的不同。中国的文化植根于适于农业生产的大陆之上,这种农业生存方式形成了相应的行为和观念:依靠家庭、家族并将这种伦理推广到整个社会,如敬重老人,重人际关系不重法制,求稳不愿变革,重视群体而忽略个人等。西方的文化源于古代希腊,当地更适于商业的发展,这种生存方式也形成了相应的行为和观念:对血缘关系相对不重视,重契约法制而相对不重人际关系,勇于冒险,强调个人的作用等。

五、总结

总之,分析中西文化对学习语言表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另一方面说,学习一种外语,除了就语言学习外,还应该分析研究该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深入细致地了解其日常礼貌用语,有助于了解其文化,从而对掌握好这门外语大有裨益。同时,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更应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礼貌史,以求在跨文化交际语用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 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 胡文仲. 英美文化辞典[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