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何处
2016-10-21朱婧薇
【摘要】《狼图腾》电影与原著一道,引发了“狼来了”的热潮。试通过其中的核心意象“狼图腾”,结合蒙古族的灵魂观与宗教观,解析其中图腾的作用:在电影中,狼图腾是沟通人类社会与神灵世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重要通道,也是蒙古族精神的象征、信仰的化身。
【关键词】狼;蒙古族;图腾
一
奉天命而生的孛儿贴·赤那,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渡过大湖而来,来到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合勒敦山扎营住下。他们生下的儿子为巴塔赤罕。”
从这则神秘的族源神话始,蒙古族就与狼有了不解之缘,孛儿贴·赤那意为“苍色的狼”,而豁埃·马阑勒意为“惨白色的鹿”,或许在以母系氏族为传承体系的历史遗存下,鹿才为蒙古族的图腾动物,而不论是姜戎先生的原作还是改编后的电影,作品名都为“狼图腾”,其中的奥妙都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深处。不妨将脚步延伸入蒙古族人的生活,将当陈阵向当地人询问毕利格老人的住处时,对方指向一个门口悬挂着一张完整狼皮的蒙古包,说:“有狼图腾的那个”,这是狼图腾在影片中的第一次出场,凛冽的风将狼皮吹起,如同阳光下奔向苍天的神兽。
在这广袤的大地上,人们的生活与狼相伴相依,他们敬狼,当毕利格老人带着陈阵观察狼群猎黄羊群的时候,高度评价着狼的组织能力和军事才能,它们持久的耐力、整齐的队阵、严密的策略为草原人民提供了最好的军事教材;他们畏狼,当羊群受到狼群的攻击,人们无法想象狼是怎样爬越高高的围墙,便传说有“飞狼”的存在,悄无声息地置羊群于死地;他们护狼,当找到狼群埋在雪下的黄羊,他们懂得只取走其中的一小部分,为狼群的生存繁衍留下食物;他们也恨狼,当狼群来袭,人们毫不留情地用马棒击向狼头、放出凶猛的狗与狼进行搏杀。在生存条件如此恶劣的游牧地带,狼性与蒙古族血液的交融教会了人们怎样生存,教会了人们面对强者毫不畏惧、从不退缩、有着坚韧的毅力和昂扬的斗志,教会了人们即使身陷绝境也不失尊严。蒙古族人对待狼的态度带着浪漫的神话色彩和图腾崇拜的性质,狼图腾本身不再是蒙古族图腾文化的核心,而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已经渗入了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判断中。
当大规模的打狼运动开始,包顺贵拿着文件到毕利格老人的家中三番五次地发动大伙参与其中时,遭到了老人严厉的拒绝。狼消灭草原上的兔子、獭子等食草动物,保护着人们时代繁衍生息的大草原,这是自然的平衡和律令。狼,不仅仅是一本值得草原人们一读再读的书,而且是沟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图腾密码。人们通过狼图腾这个密道,沟通了人心与长生天,在苍穹下交流着生的荣光、死的静谧。蒙古族的祖先“奉天而生”,狼图腾崇拜与天崇拜是相互贯通的,“天狼”信仰的源头在于天崇拜,而狼始祖型族源神话的产生与天命所生型族源神话有着不解之缘。当目光落在狼身上时,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与人类处于一个生存环境中的动物,而是一种对它背后自然力的信仰。
毕利格老人多次说人为地介入生态链条会遭狼报应,影片中,狼以不计代价的牺牲攻击马群,在一个白毛风肆虐的夜晚,将一群珍贵的良马追击进了冰湖活活制成了冰雕,老人的儿子也在与狼的对抗中魂归腾格里。与其说这是狼对人的报复,不如说这是自然给人的警告。“天狼”如同密码,帮助蒙古族人解读着来自苍穹深处的消息,旁人似乎无法触及。当两匹狼被荷枪实弹的打狼人逼到绝路,一只选择了坠入悬崖,另一只将狼洞扒塌,将自己活埋在了地下。“打狼”是人对狼的发难,也是人对自然的发难,而狼也在用它的行为昭示着自然力的尊严。的确,开着车追击了一匹狼三十八公里后,它会在人们面前轰然倒下,表面上看起来好似是人类征服了自然界,而他们却忘了,人和自然界本是相通。
蒙古族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广阔的天地传授给他们的一门生存哲学就是如何与自然界相处。当小狼亲昵地在陈阵身上爬来爬去,当毕利格老人亲自去解除一个个杀狼的陷阱而不幸被炸伤,无法说狼和人不能和平共存,这也是蒙古族与草原的和平共存,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平共存。狼图腾这个被蒙古族人烙在心里的密码让他们与自然时刻保持相通,如先知一般对草原的未来感到忧患却又充满希望。毕利格老人去世之前对陈阵说:“你的狼还没有死”,以及最终小狼的出现,都昭示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不可违逆的崇高。
狼图腾,不仅仅是祖先神话中神秘的角色,更是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灵犀相通的甬道。
二
蒙古族人民心中最为敬畏的莫过于“长生天”和“腾格里”。在掏狼崽的过程中,要将狼崽抛向高空,一个小孩哭着请自己的父母放过小狼,而此时父亲安慰自己的孩子说:小狼没有死,它去了长生天那里。孩子的母亲也虔诚地请求长生天和腾格里收下小狼崽的灵魂。蒙古人把神化的苍天叫做“长生天”,巴图和毕利格老人去世也都通过“天葬”的形式,让肉体被狼吃掉从而灵魂升入长生天,“这‘葬身狼腹的葬礼,具有原始图腾崇拜最真实、最根本、最动人的内容:盲目、狂热、非理性化”。而同时,狼图腾又成为了连接人类社会与神灵世界的通道。
在蒙古族的精神世界中,一个生命的血缘关系始终是二元的,首先是母体赋予的生理血缘,另一个,则是他们的文化血缘。而这二元血缘的关系,说到底是一个神与形、魂与魄的生命哲学问题。“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华夏大地的魂魄学说带着鲜明的思辨色彩:1、人由精神(魂气)与肉体(形魄)两个要素构成;2、魂魄可以分离。人活着的时候,二者是统一的,人一旦死亡,二者就呈分离状态;3、人的生死与魂魄的活动密切相关。人死,魂魄不是一般地离异,而是魂气上天,形魄入地,进入不同的境界。如此,魂魄指的是精神与形体,而魂魄学说的核心便是魂魄与阴阳形神的二元结构,魂魄、形神可以分離,而又魂魄相即。
蒙古族人们的文化血缘中另一个重要部分便是宗教信仰。灵魂崇拜和祖先崇拜是萨满教的重要形式之一,蒙古萨满教最高信仰“长生天”与狼图腾有着紧密的联系,狼则是“长生天”派遣到人间的差使,在蒙古萨满教的传统观念中,人死后灵魂升天转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长生天派遣到人间的狼将天葬的躯体吃掉,死者的灵魂才得以升天。而同时蒙古族在成吉思汗时期就与佛教有联系,佛教中的轮回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灵魂穿过由狼图腾搭建的通道进入长生天,在长生天圣洁的力量下奔向新生。
所以在他们的观念里灵魂是永恒不灭的,形体虽死而神魂仍然在,人去如远游,归来在命运的转盘中,践行着“诞生——死亡——复活”的生命循环。此时的狼图腾文化已经演变成将图腾置于整个生存环境中来思考它的作用和地位。狼图腾,在冥冥中不仅仅沟通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也同样沟通着人类社会与神灵的世界。透过它,去触摸蒙古族的生死观,来于天地之间,一生食用肉类,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生存,死时亦坦坦荡荡,在“天葬”的仪式下完成自己朴素的心愿。似乎避开了大悲大恸,却根植在蒙古族人民的内心深处,人死不过是让灵魂安然地“回到他的本民或列祖那里去”。
苍狼是蒙古族祖先神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灵魂沿着狼图腾的烙印走向“长生天”,而在这种带着浓厚而神秘的“图腾—神话”色彩的“天葬”仪式中,灵魂远游的终点不止于此,在萨满教中,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密不可分,而佛教的轮回观念、极乐世界不仅仅是人们向往的回归之途,其“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返祖归宗,与祖宗认同”。将个人有限的生命加入到家族的无限延续之中,便是灵魂回归的最高境界。当毕利格老人走到人生的尽头,陈阵沮丧而悲痛地对老人说“那些狼都死了”的时候,老人的话如谶语:“你的狼还没有死”。陈阵的小狼未死,生生不息的自然不死,人心中的信念亦不死,灵魂会跋山涉水,让老人的生命在他挚爱故土安静地化为蒙古族向前行进的一个站点。
三
狼图腾将人们的思维结构由二元对立转换结构演化为了三元思维结构,除了“人类社会—自然界”,也将第三界——神灵世界纳入了进来。狼图腾,是蒙古族对待自然的一面镜子,他们与“长生天”是通心的,当偷猎者拖走狼埋在雪堆中的黄羊时,当人們疯狂地掏狼崽时,蒙古人就可以预见这会引起狼群的报复,会引起生态的失衡;狼图腾,也是人们通往彼岸的甬道,躯体由苍狼引渡,在故土奔向下一个生命的轮回,当毕利格老人平静地去腾格里的面前讲述自己的一生,他的灵魂与蒙古族同在。
所以,与其说苍狼是蒙古族的祖先,不如说它是一个密码,一个解读蒙古族人与自然界、蒙古族人与神灵世界关系的密码。天边的云化成狼的模样,奔驰在草原的深处,这是让陈阵觉得最接近蒙古族人心灵的图案,带着神秘和生命初始的力量。蒙古族人没有将自己和自然界隔离,也没有自己与神灵世界划清界限,三者浑然一体、互相贯通,这或许就是他们的思维哲学。透过狼图腾,蒙古族人拥有了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他们从来都不曾离开长生天的庇佑和腾格里的眷顾,这看似原始的思维体系建构着自古沿袭的一种生存智慧。在自诩聪慧的打狼人面前,他们无法言说,因为在打狼人的思维中,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生生被割离,而神灵世界,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外来人看似打死的是狼群,其实打向的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通道、人类社会与神灵世界的通道,如此,才会有人与自然之间平衡的打破和信仰体系的坍塌。为了可以买一个收音机,马倌将狼埋黄羊的地点告诉了商人,之后同样是为了利益,有人又摔死了陈阵刚刚掏出的小狼崽想要卖了换钱。很难去评判对错,在打狼人的观念中,人生的长河中,既没有前世的溪流汇入,也没有支流的前方是来世,而人类社会,是世界中孤立的存在。狼图腾是一个沟通三界的密码,当利益和现实的白毛风刮来的时候,它在有些人的心中,就再也解不开了。
电影的最后是小狼隐没在草原深处的情景,狼的生命不止,自然的力量不灭,神灵的信仰未倒。谁会料到在多年以后的今天,毕利格老人的预言真的成为了现实,腾格里盛怒之下发起了对人类的报复,将当年一望无垠的草原变为了苍茫荒漠。狼图腾,在苍穹深处默立,看着人们对待自然和神明的态度进行着从肆无忌惮到小心敬畏的轮回。
而这沟通三方的图腾密码,是否可解、如何解,就如同一个有着多方入口的多棱的宝塔,看人们选择从哪一方进入。狼图腾是一种信仰的化身,若深深烙在心中,便如同天边的星辰,永不失色,也便找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平衡点,找到了人类社会与神灵的对话方式,找到了真正的魂归之处。
【参考文献】
[1] 余大钧. 蒙古秘史[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2] 马昌仪. 中国灵魂信仰[M].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3] [英]J.G.弗雷泽. 金枝[M]. 商务印书馆, 2014.
[4] 何星亮. 图腾与中国文化[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5] 包和平, 吉日嘎拉. 蒙古族天葬的文化内涵及生态意蕴[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9(03).
[6] [德]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 商务印书馆, 1984.
[7] 嘎尔迪. 蒙古文化专题研究[M]. 民族出版社, 2004.
[8] 包海清. 蒙古族天崇拜文化传统与族源传说——蒙古族族源传说起源探讨[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2010(01).
【作者简介】
朱婧薇(1990—),女,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故事学、传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