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拙可见美,粗可见巧

2016-10-21房艳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陶器艺术

房艳

【摘要】陶器的发展史是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欧洲人掌握陶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汉族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且中国的陶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备受世人的推崇,说到陶器,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价值不菲的紫砂,以及光鲜亮丽的各种精美器物,但是有一种陶器,一直低调的以它独特的魅力存在着,它恪守古朴,粗糙温和,泛着时间的光泽,纹样简约而富于律动,它那种侘寂之美,是没有法则的无心之美,也许你看着它时,会让你想起旧时的永磨盘,外婆家的米缸,爷爷留下来的茶杯,它就是粗陶,一种独具禅意的器物。

【关键词】陶器;粗陶;艺术

粗陶的美,归根结底是来源于中国的传统美学,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随着快消时代的更近,各种玲琅满目的工艺品也随之诞生,陶器也在其中之一,从最原始的手工制陶,到当今的各种生厂线,器物是越来越多了,但是美却越来越少了,粗犷的陶土,回归当下寻找喧嚣中的宁静,它细腻,不谄媚,不世俗,仿佛是出淤泥而不染,当你在红尘乱世中走过一遭,依然可以与它相守在最淳朴的生活。

一、陶器的历史与文化

陶器是由粘土或以粘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中国的陶器制作,远从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尤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型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文化之一,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半坡文化的彩陶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略微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一部中国陶器发展史中的点点滴滴,说明了中华名族是一个具有智慧和创造力的民族,陶器的发明,更使得中国在世界上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粗陶作为一件背负着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艺术,却很少有人将他的历史涵养,文化典故读透,读懂,并非做工粗糙的陶器就叫粗陶,真正的粗陶是艺术家手工拉抷成形,会有胎体薄厚不均,或者器型非正非圆的情况,艺术家在烧纸过程中为了达到艺术效果加入了一些纯天然材料,出现令人惊叹的效果,这往往是粗陶的独特魅力所在,并非有瑕疵的陶器。现代粗陶艺术是陶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部分,是从陶艺术中派分出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与传统陶艺最大的区别在于摆脱了传统陶艺实用性质的束缚,否定了传统工艺的绝对性,打破了传统审美习惯长期以来主宰评判作品优劣的标准。粗陶材料的美感是通过陶土的不同配比,达到不同的表现效果,但其作品肌理展现出不同的质感,或质朴,或原始,或粗犷,从而彰显出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美感。拙可见美,粗可见巧,它是一种没有法则的无心之美,拙器有如天马行空,一片天机,难寻的拙朴,带着大自然赋予的天真,淳朴静穆。

二、粗陶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

粗陶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我们的祖先对粘土的认识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原始社会的生活中,祖先们是处处离不开粘土的,他们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晒干后变得坚硬起来,对于火的利用和认识历史也是非常久远的,大约在205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崭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陶器制作过程

(1)选土:选用粘度高的陶土,一般用高岭土。

(2)淘泥:将土倒入水中,和均匀,从中淘出精细的泥土。

(3)制抷:将选出来的泥土成型,做成陶瓷胎型。

(4)干燥:将陶瓷胎放在桌子上干燥,是阴干。

(5)修抷:干燥后,再用工具修理平滑。

(6)上色:在表面用画笔画上图案,瓷器和有的陶瓷会在画好图案之后施若干层釉。

(7)焙烧:将画上团并施完釉的陶瓷器放入炉中焙烧。

2、粗陶制作方法

(1)泥条盘筑法。

(2)手捏(雕塑)成型法。

(3)泥板成型法。

(4)印模(印抷)成型法。

(5)拉抷成型法。

(6)泥浆铸件成型法。

三、粗陶的用途

粗陶总是在我们似乎快要遗忘或忽略时如获至宝,爱好生活的人,在如今枯燥,机械,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状态下,都希望寻觅到那么一丝属于自己的思想空灵的寄托空间,有人喜欢喝茶聊天趣谈人生,有人喜欢赏花赏月观盆栽,有人喜欢养猫养狗溜公园,这些都是一种相对良好的当下生活状态,粗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人称之位高超的艺术品,粗陶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品,在古代,我们的祖先首先发现了粗陶的实用性,他们将粗陶作炊器的鼎,作食器的钵,作盛器的缸,后来他们渐渐发现了粗陶的装饰性,通过艺术想象,在陶器上面绘画,使粗陶從一开始的实用性转变为后来的装饰艺术性。

在当代生活中,粗陶依然具有使用功能,艺术欣赏功能和价值功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粗陶作为餐具,茶具,缸,盆,罐,碟,碗等,然而更多时候我们爱上粗陶是爱上它独特的艺术美,在它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颂扬简单,功能性和本质性的气质,貌似落后粗糙的工艺却是刻意简化造型,展示浓厚人情味和生活味,它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它的身上有各种小小的痕迹和细细的瑕疵,但是这正是它的自由之处,用粗线条勾勒出一个静谧世界,传达出了一种静享生活的态度,我们将粗陶作为花器,闲来约三五知己一起享受自己的小花园,感受一份安详。我们也将粗陶作为茶器,虽然它没有紫砂那么完美,可是却有紫砂失去了的天然质朴,我们可以拿着一份报纸,在阳光下品茗,喝茶说到底,不过是尘劳处的一份蔚籍,它或有舒适的织物沙发,或有一本心爱的读物,让人一见安坐。我们也可以将它作为藏品,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也许你现在的生活脚步太快太疲倦,忘却了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现在你可以放慢脚步,去享受这悠然时光。

四、粗陶的发展与研究

粗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夏朝以前,从传说中的皇帝尧舜及至夏朝,是以陶器来标志其发展的,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汉朝,陶器受到了更加确切的重视,这一时期,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致的釉陶普遍出现。唐代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时期,陶器工艺技术进步巨大,唐三彩的出现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陶器在宋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以钧,汝,定为代表的众多各有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明朝时期,景德镇制陶是世界上最好的,在工业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陶器的发明是中国5000年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正如英文中的“china”一词,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了表达了中国就是陶器的故乡。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百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陶器品种,它们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粘土,石英,长石等传统陶器原料,而是使用其他特殊原料,甚至扩大到非硅酸盐,非氧化物的化学范围和空间环境的不断要求,现代陶艺形成了风起云涌的全国性局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同了现代陶艺观念。作为陶瓷大国,深远的历史带来陶瓷技艺登峰造极的同时,却也形成了严格的技术师承和窑系区分,隔离了各门各派的相互交流从而固化了陶工对美的形式的单一认知,使陶艺观念在我国较难得到普及,粗陶产品应用也没有得到很大的突破与发展。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影响和介入,粗陶同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在造型与装饰上逐渐趋于现代化,开始大量应用于生活家居、环境建筑、工业产品之中,如:以器世界、陆宝、万仟堂为主的知名品牌的粗陶器皿就广受大众喜爱。

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工艺,可是在制作陶器时,我们仍然不能丢弃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明,粗陶的制作既要不失前人所流传下来的优点,又要满足现代人心中的期望,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作品。陶瓷装饰艺术是和工艺材料紧密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粗陶的艺术创作中,运用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所谓“工以理材为难”。“理材”就是利用材料和改造材料。粗陶土主要是由高岭石、蒙脱石、石英、长石等组成的粉砂质粘土,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以及少量的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等等。当其中三氧化二铁含量较高时,烧制后坯体多为黑褐色带铁点现象。色彩上,在粗陶土配置中含铁量的多少对作品的烧制效果起很大作用,不同的含铁量,能产生白、灰、黄、红等等丰富的颜色变化。含铜量的不同,也会呈现出各种深浅的绿。肌理上,若要使作品体现更粗犷的材质美感,则可在缸料中加入熟料和碎石粉、煤渣等。反之,则要通过过筛、水沉淀或球磨等方法将其进一步细化。也可在作品未干时用骨、竹、石等坚硬光滑的工具对陶坯表面进行同一方向的打磨,使黏土颗粒顺一个方向排列并具有暗淡的光泽,这既可增加陶器的密致度和减少渗水的作用,又美感实用。创作者可根据自身喜好或作品需求,进行缸料的调配,通过对粗陶的材质美感的完美诠释,赋予传统粗陶文化新的语境。

因而,我们研究粗陶文化内涵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外部世界比较直观的表面现象上,而应该进入到比较深的层面,去分析研究传统文化在当今陶艺作品中的位置及主导作用,揭示其本质的特征,只见传统文化的树叶而不见其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皮毛的继承很难有很大的发展,抓不到事物的本质,也就容易使新的粗陶作品停留在表面的模仿上,陈陈相因,无所发展和创造。

五、结论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手工业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心手相连的艺术,体现了人类在生活中对自然发现与利用的聪明才智。每一种手工艺的生产和发展,乃至消亡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在工业,电子科技高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对众多传统工艺保护和传承。正如陶艺术虽然是中华名族的国宝艺术,但是却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日本茶道的发展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不禁让我们思考,茶文化早在很久以前,神农尝百草的时候,就在中国发展起来了,之后也有各种关于茶的故事,比如陆羽煎茶,乾隆皇帝封御茶等,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文人墨客,都深爱品茗,可以说茶文化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标准,好茶配好器,可以说陶器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也可以说茶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陶器的发展,但是在今天提到茶道,我们首先想到的却是日本,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呢?粗陶是我们祖先对我们的恩赐,我们有理由好好继承和发展,今天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冯先铭, 主编. 中国陶瓷[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2] 赵丛苍, 主编. 小 鹿, 编著. 古代陶瓷[M]. 中國书店, 1997,5.

猜你喜欢

陶器艺术
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
老佛爷的茶碗
纸的艺术
指尖上的小陶器
云阳陶器,极简,极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中国古代陶器:火与土的图腾
不完美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