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教育资源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有效运用
2016-10-21郑忠安
郑忠安
摘 要:乡土教育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以其生活性、乡土性、操作性等优势影响着我国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和学校中的课程。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是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具体体现。乡土资源紧扣当地实际,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所在地区常闻、常见的,将乡土资源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结合,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构建三维目标,加强德育建设,传承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土文化 思想品德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18-01
1 乡土教育资源与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兴趣的培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过于注重课本材料,远离学生生活,学生所学习的大多是远离自己经验的“书本知识”,这容易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制约了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1]有些案例随时间的流逝很快就会显得陈旧,而乡土资源,是来源于学生们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大多数学生对故乡的风土人情又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必然会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2]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应善于洞察社会变化,捕捉教学需要的乡土课程资源,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在《弘扬传统文化》一课中关于传统文化继承的内容,书中的导入事例是有关针灸、京剧、书法等,这些事例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就拿京剧来说,虽然是我们的国萃艺术,但是能够欣赏的人毕竟是少数,课堂运用效果不佳,如果把它换成我们自己的乡土艺术,例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泉州南音、木偶戏、高甲戏、梨园戏、北管音乐等,学生耳熟能详,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2 乡土教育资源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培养
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来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调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必需的创造和创新的机会,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此次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课程实施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应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能力,而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可以为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就某个问题,收集相关的本地材料或事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乡土实例中所蕴含的某一个突出的问题发表见解,相互启发、互相补充,提出各种问题或就问题的不同侧面,自由发表见解。
3 乡土教育资源与学生知识目标的构建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尽量缩小课程资源和学生在时间、空间的距离和学生心理、情感方面的差异,这无疑是对老一辈科学教育思想的传承。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由国家统一配发的,然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很大,一本教科書不可能完完全全适合每个地区的学生。而乡土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化解教学重点、难点过程中,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乡土资源,不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深入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从而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深有体会,所以使该知识点一下子有效的理解和掌握了。再如在讲解“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一框题时,结合教材中的探究问题,笔者引用有关资料,向学生介绍根据地区实际制定发展战略。好的生态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优势,而且具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实例讲解有效的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了知识目标。
4 乡土教育资源与学生品德的养成教育
众所周知,传统的德育形式均以老师的说教为主,缺乏创新。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内容具有相同性,缺少了独特的东西,而乡土文化的介入将大大地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因为乡土文化素材是学校德育活动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乡土文化的精髓加强了德育的渗透,立足于乡土文化的德育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因为它源于实践、源于真情感知,从而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不仅培养了乡土文化的传承精神和热爱意识,而且构建了美好的精神家园。杜威曾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3]有助于孩子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健康人格,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乡土文化教育,是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运用泉港区各地乡贤、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从而总结出他们所彰显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深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豪感和凝聚力。通过探究人民敢于战天斗地的精神,进而深刻理解勤劳勇敢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能进一步激发继承光荣传统,为振兴中华、建设家乡而艰苦创业、开拓争先的精神。再如,在教学《人生价值》时,笔者以“感动泉港人物”的事例,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如何创造价值。
上述一切实例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更具亲和力和生命力为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4]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应积极挖掘乡土资源,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构建富有乡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思想品德课生动活泼起来,较好地实现思想品德课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霍玉敏.陶行知终身教育理论的现代意义[J].成人教育,2006年11期.
[3] 胡晓.德育课程中历史教学的困难[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六期.第12页.
[4] 李萍.探究建构爱国主义支架的乡土史教学[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