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016-10-21贾润
【摘要】李清照自身就天赋禀性、加之家庭教育的熏陶、曲折的个人经历、自觉的艺术追求,使她在词以其独特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称为“易安体”,在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她的词多姿多彩,是為饱尝人间悲欢疾苦所作。不仅在宋代文坛上独树一帜,而且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至今仍有不少名篇,脍炙人口,流传后世。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一、塑造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中所塑造的都是生动、具体、鲜明的形象。形象性成为艺术美的重要因素。她早年生活比较平静安适,少女时代充满着快乐,除了读书以外到处游玩。这时期她笔下的塑造的主人翁形象整体都是很美的,她成年之后还回想起这段时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这是一首游记词,词中聊聊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游览溪亭,在溪亭边喝的大醉,兴尽晚归,划舟时惊起一滩鸥鹭的主人公形象。主人翁溪亭“沉醉”、“晚回”、“误入”、“争渡”一系列人物活动的描写,使整个画面都丰富起来,赏读起来,脑海中便出现一幅少女逸兴游玩,天真活泼的画面,不仅人物是活动的,周围的环境也在变化,同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令人耳目一新,给当时词坛带来一股清风。又如《点绛唇》(蹴罢秋千)“慵整纤纤手”、“袜刬金钗溜”、“倚门回首”等几个细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体现了女性感受生活的敏感和细腻。作者所创造语言艺术的画面,虽然不像影视艺术画面那样只观,但它却在读者脑海中留下运动的画面,仿佛在脑海中既见主人公的外表形态,也感受到其内心世界。还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中间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归”、“闻”、“报”、“蹉”、“学”、“去”把主人翁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同时写出了意境阔达、水天云雾的变幻景象。这样的艺术语言使画面情景交融,充满生活气息。
抽象的事物一般很难理解,而且也不容易给人带来美感,作者善于运用艺术语言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武陵春》词中,“愁”是一种思想感情的流露,孰轻孰重,难以把握这个尺度。但作者赋予“愁”以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表明“愁”在作者心中极其沉重,使读者一目了然,心中对这份“愁”自有份量。然后同一个事物,李清照却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如《一剪梅》中也是写“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这首诗中,把“愁”比喻成一种运动的、有着生命力的事物,可“上”可“下”,给人以直观的感受,也更表达出这份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是多么的深刻!
二、委婉含蓄、跌宕起伏
自古文人皆多情,作为一个女性,李清照更是具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气质。因此她的词多表现为委婉含蓄,跌宕起伏。她善于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风致。如: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这首词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在重阳佳节,无人陪伴,半夜失眠,把酒赏菊,寂寞难遣的主人翁形象。词的下片“人比黄花瘦”堪称绝妙,此喻新奇而传神,菊花花瓣细长,色泽以黄为基调,与“瘦”易于联系。而愁和瘦的原因是“离别”和“相思”,但作者却把它藏在东篱把酒赏菊和秋叶孤枕的形象背后,多么委婉含蓄。而由此所派生的“黄花比瘦”的词坛掌故,不胫而走。又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在作者看来,她和丈夫应该像弄玉、萧史那样随凤飞升,他却要她独自留在青州。闺房里的香料已经燃尽但却无心去拨弄,太阳升的老高才起床,也不去梳头。她心里有无数的话想说却又咽了回去,她近来如此消瘦,并不是因为饮酒过量沉醉如病,也不是因为悲秋而使身体入戏消瘦。女主人的形象令人怜悯,激发读者对她的心理活动进行猜想,这隐衷到底是为什么呢?女主人翁把相思之情寄托在百般无聊的身体憔悴之中,而不加以明说,可谓是含蓄蕴藉,寄情于景。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跌宕曲折是作者强化感情的重要手段。李清照常用跌宕曲折的手法,使词在渗入自我情感中有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此词起拍连用十四叠字,由舒徐转入急促,从而形成高下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把人物感情上的波澜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既令词家钦佩,亦为技巧上的奇笔,甚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作者似乎是特意运用这种吞啮抽泣的音调,读起来便能感受到主人翁的一字一泪,欲吐欲咽、忽喜忽悲、极尽跌宕曲折,使情感不断强化,让作品取得勾魂摄魄的艺术效果。
三、语言清新易浅,明白如话,情景交融
李清照词给人第一个印象是善于提炼口语,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但浅俗决不等于内容肤浅,只有用不经意的语言写出深刻的感情,才能使人一读即懂而百读不厌。沈雄《古今词话》评易安《声声慢》时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正词家所谓以易为险,以故为新者,易安先得之。”又如《永遇乐》结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句是民间的俗语。李清照的创作都是从这些俗语、口头语中选取出来作为语言锤炼入词,浅近自然,即使是千百年的今天,粗通文墨的人读起来,也是家常易懂,几乎找不到多少难僻字和生涩古奥的典故。
易安词的第二个显著特色,就在于常常选取日常的闺阁物事、庭院景色、生活场景,但她不是在单纯的抒情,也不是在单纯的写景,而是通过叙事、写景、抒情的巧妙结合描绘出一个主人翁的活动,所写的景是主人翁活动的场所,所抒的情则是她的内心活动,读者阅读、欣赏她的作品时,伴随着她的活动,同她一起在观赏周围的景色,在体验她的双乐或是悲愁的情怀。并以情入景,以情统景,来塑造形象,抒发感情;“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作家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抑郁的心情、无聊的心绪,自然的融入到阴沉的天气、燃烧的瑞脑;又借佳节夜凉,叙写孤寂思亲之情;最后又写西风卷帘,不解人意,使人目睹黄花,更添思亲之情,倍觉“人比黄花瘦”,已分不出哪是物景,哪是心境,正是独出机杼,妙手天成。不仅如此,李清照在词作中,还善于随感情心绪的变化发展的需要,捕捉描绘连贯的、而非零散的,流动发展的、而非静止拼杂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片断。
总之,李清照是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女作家,她的词语言既富于音乐美,又特具明白如话,自然朴素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特别优美而又忧伤的一页。在词的创作上,她以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艺术成就,占据了文学史重要的一页,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风致,她的作品雅俗共赏而且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对宋词的发展和后来的许多词人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祖美. 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80.
[2] 刘 瑜. 李清照词欣赏[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97: 37.
[3] 唐圭璋. 词话丛编[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135-220.
【作者简介】
贾润(1990—),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4级美术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