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歌”的快乐教学初探

2016-10-21祁海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快乐教学儿歌

祁海艳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在社会和家庭越来越关心幼儿教育的今天,如何让高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上社会,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如何培养出教学能力过硬、专业素质过硬的幼儿师范生已成为很重要的课题。其中幼师生的幼儿文学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小视,本文将对幼儿文学体裁之一种——儿歌的教学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 儿歌 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51-01

高职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在校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统一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幼儿教师,幼儿文学课程是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语文学科的三门课程(阅读和写作,听话和说话,幼儿文学)之一。其中儿歌则是幼儿接受文学的启蒙文学,儿歌的教学能力是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儿歌属于幼儿文学的七种基本文体之一,是指适合幼儿吟唱的歌谣。现代意义上的儿歌,范围更广,可以有音乐伴奏也可以无音乐伴奏,包括了民间流传的童谣和作家创作的儿歌两部分。

在儿歌学习过程中,幼师生要关注到它的浅显易懂,押韵有节奏。根据儿歌的特征去品味儿歌,享受儿歌带给我们的独特美感,这是对儿歌的欣赏,要能进一步将自己的所感、所悟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幼儿来说,儿歌教学内容侧重于儿歌的哼唱、配舞以及开发儿歌的游戏功能,目的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面,本文将从儿歌的快乐教学中探析幼师生的儿歌学习。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所以快乐是幼儿的天性,在快乐的环境下成长的幼儿心智更健全,心理更健康。教学儿歌时应善于寻找“乐”,将它传达出来,师生共同品味快乐情感能进一步把握儿歌的美,在快乐中促进幼师生未来专业的成长。

1 在游戏中让幼儿体会快乐

游戏其实不是玩,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最早的儿歌产生于“母与儿戏,歌以侑之”、“儿童自戏自歌”的游戏环境之中。儿歌中的“游戏歌”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愉悦身心,熟记儿歌,同时锻炼了语言思维,动作协调等能力。

儿歌的学习是体验性学习,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幼儿园教师不仅要自己会表演儿歌,将儿歌与游戏相结合,还要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将儿歌活泼生动地呈现给幼儿,使幼儿乐于接受儿歌也是教学的关键,因此抓住儿歌中透露出的快乐,运用多媒体、多种方式进行儿歌的传播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知识巧妙融入到视听媒体中,并辅以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引导,才能够从最开始就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2 想象是幼儿独有的快乐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幼儿的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思维。对幼儿来说,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之间有时并没有严格界线,他们是同时生活在这两个世界中的。

他们会给玩具娃娃讲故事,喜欢过家家把凳子排列开当小火车,开着它可以到处旅行。在幼儿的心理,那些神奇的幻想正契合了他们想象的思维方式。比如长着鱼尾巴的小公主,拇指大小的美丽姑娘,大树说话对他们来说是自然而真实的。

如郑春华的《吃饼干》:饼干圆圆,圆圆饼干,用手掰开,变成小船。你吃一半,我吃一半,啊呜一口,小船真甜。可将儿歌最后两句改为“咬它一口,饼干真甜”。只是两处改动,但学生立刻就意识到整首儿歌形象美没有了。“小船”恰恰体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眼光和童稚可爱的想象,而“啊呜”一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孩子吃饼干时的声音、动作甚至还有心情。这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

在儿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一些容易引发联想的图片或实物,教学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大胆想象,自由表达,激励学生敢想且乐于创作。可以从童话和幼儿故事入手,把熟悉的童话故事,含常识性寓言故事、童话散文、看图写话等形式,师生接力改编成儿歌,不仅扩大儿歌学习的范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儿歌赏析与创编的能力。

2 动感是幼儿无尽的快乐

幼儿天性好动,要让一个不到五岁的孩子安静坐那五分钟而不做任何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婴幼儿在妈妈肚子里已经迫不及待挥舞着手和脚,出生后更是一刻不停的忙碌着,让人惊讶于他的精力是何等充沛。

在接受儿歌作品时,幼儿会或跟着生动形象的词一起手舞足蹈,或被儿歌中所表达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如《抓痒》:“外婆年纪大,背痒没办法。我用小手指,轻轻给她抓。从左抓到右,从上抓到下。抓到咯吱窝,外婆笑哈哈。”整篇儿歌围绕“抓”这个动词,写出了幼儿生活中出现的场景,动感强,尤其最后两句,引人发笑,挠痒痒是幼儿既乐又怕的一个有趣的动作,读了儿歌,他们更加愿意与长辈互动,感受这简单的快乐。

儿歌《如果我能飞》:“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蓝天上,变成一颗小星星,闪闪发光。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大海上,变成一朵小浪花,翩翩起舞。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森林里,变成一只小鸟儿,快乐歌唱。”幼师生可以从“飞”字着眼,结合“翅膀”、蓝天、海洋、森林等场景道具,让孩子们感受飞翔的美好,想象乘着风自由飞舞,在表演飞翔中指引孩子们发散思维,同时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有些儿歌如摇篮曲,则追求的是静谧祥和的意境。当然并不是要在每一首儿歌当中找到快乐点、兴奋点。游戏中配儿歌则能够让幼儿边玩边学,问答儿歌互动性很强,不同的儿歌教授方式起到不同的效果,要求在职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运用尽可能丰富的教授方式,在教学中要用心多揣摩,用幼儿的眼光去欣赏,从幼儿的角度去感受,去体会儿歌的魅力,从而将最适合的东西教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李维东.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6).

[2] 赵军海.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3] 边霞.儿童文学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J].幼儿教育,2006,(1).

[4] 陳明利.幼儿文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10).

猜你喜欢

快乐教学儿歌
睡觉儿歌
打造快乐体育课堂引导主动体育学习
小学美术快乐教学之我见
快乐教学法在中专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七月的儿歌
新儿歌
创新儿歌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