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莱斯文本类型理论角度浅析曹明伦《谈读书》的翻译风格
2016-10-21金怡文
摘 要:本文在莱丝文本类型理论的关照下,通过对培根散文《谈读书》原文文本和曹明伦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曹明伦《谈读书》的译文风格独特,具有用词庄重古雅、四字格对仗工整和多重排比句式叠加使用的特点,尽显了原作内容之美、形式之美和音韵节奏之美。
关键词:翻译风格 文本类型理论 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22-02
曹明伦是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先生在教学之余,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英汉翻译之中,一生译作丰富,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曹明伦所翻译的散文主要有《培根随笔集》,集结了培根散文五十多篇,在词汇选用、句式、行文、修辞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曹氏风格”。本文将在文本类型理论的关照下,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曹明伦所译培根散文《谈读书》的翻译风格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鉴赏,以期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1 莱斯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对翻译风格研究的意义
文本类型理论是由英国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德国翻译理论家莱斯根据语言功能对文本进行功能划分的理论。纽马克认为,语言文本分为表达功能文本、信息功能文本和呼唤功能文本[1]。莱斯将文本分为信息功能文本、表达功能文本、操作功能文本和视听媒体文本四大类,并对每一种文本的语言功能、语言特点、文本重心、译文目的和翻译方法进行了总结。由于视听媒体文本与前三类文本有一定重合,下文就不再对其讨论。莱斯认为,信息功能文本具有提供信息(陈述事实或事物)的功能,语言富于逻辑,文本较侧重于内容,翻译时要以传递文本内容为目的、力求文字晓畅易懂;表达功能文本具有表达文本作者的感情或态度的功能,语言富于美感,文本较侧重形式,翻译时要以表达其美学形式为目的、力求忠实原作风格;操作功能类文本的语言功能是感染读者、并使其采取行动,语言特点是具有与读者对话的特征,文本较侧重于效果,翻译此类文本要力求使译语文本产生原作者预期的效果、可以适当调整文本表达手段,以求达到与原作等效的目的[2]。
莱斯文本功能分类法从研究语言功能的交际环境着眼,研究翻译等值实现的过程、方法和评估。该理论以等值概念为基础,强调翻译交际的实现是在篇章的层面上,而不是在单词或者句子的层面上,其出发点是为了系统化地衡量和评估翻译,为翻译过程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方法,因此为科学而具体地研究翻译过程、选择翻译方法、进行翻译批评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虽然以等值翻译的概念为基础,但并不拘泥于等值翻译,而是认为不同的文本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为我们正确评判译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翻译标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因此,我们可以将莱斯的理论作为我们进行翻译风格研究的理论依据,将其对于各种文本类型的功能特点及其翻译方法的描述作为文本分析的工具。
2 培根《谈读书》原文文本分析
从篇章结构的角度看,《谈读书》开篇提出观点,由怡神旷心(for delight),增趣添雅(for ornament),和长才益智(for ability)三个判断开宗明义、统领全文,步步深入,富有气势地概括了全文的观点;紧接着,全文围绕“读书”中心议题展开论述,脉络清楚、结构精致紧凑、步骤分明、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的结论;从文体特征看,文章措辞古雅庄重、语体正式,文句简约匀称、逻辑严密、表达有力。培根《谈读书》一文写于十七世纪早期,所用语言属于早期现代英语,遣词用句与当代英语不同。从词汇选用方面看,文章使用了文言词语,比如动词使用了第三人称单数-th;在句法层面则使用了文言句法,甚至还使用了一些拉丁语,文言词汇的选用、文言句法及拉丁语的应用赋予原文一种古雅的韵味。另外,文章的句子大多为简单句或并列复合句,句式简洁,晓畅易懂,用词洗练精确、语言生动,文笔流畅,赋予文章一种简约美、匀称美、韵律美;从修辞角度看,文章运用了明喻(simile)、隐喻(metaphor)、排比(parallelism)、同源格(paregmenon)等多种修辞手法[3]。这些修辞运用得当,明喻和隐喻形象生动、恰到好处,排比句格式工整、富有节奏感和美感,同源格运用巧妙;从论述角度、情态、语态看,文章多使用抽象名词作主语,较少使用第一、二人称,叙事语气肯定,行文严肃,语言富有哲理。同时多用被动语态、虚拟语气,令文章论述内容更显客观与严谨。
为了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将培根《谈读书》原文文本分析结果列成表格,如表1所示:
3 《谈读书》曹明伦译文文本比较分析
根据文本类型理论,《谈读书》是一篇以表达功能为主的文本。此类文本的特点是强调原作者的权威,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虚拟的、幻想的或是与常理相悖的内容。作者甚至会运用一些有违语言常规的表达方法对读者形成某种冲击力和吸引力。据此,译者应该采用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方法,尽可能体现原作的风貌。这种“忠实于原作”不仅仅指内容上的忠实,也包括形式上的忠实,即写作手法的忠实。只有这样,译文才能再现原作的风格美,才能使译文读者体会原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通过译文与原文的比较,我们发现,曹明伦准确把握了原文的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文体风格,运用简洁流畅、文采飞扬的笔触将原作的风貌传神地再现了出来。概括来说,译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3.1 语言庄重古雅,尽显原作语言美和内容美
曹明伦《谈读书》译文多用“之、者、见于、皆、则、乃、惟、其、云、若”等文言词语,赋予文章古雅庄重之感,与原作运用早期现代英语词汇有异曲同工之妙。据笔者统计,曹明伦《谈读书》译文中“之”字共有17处,如“读书之用”、“学识之完美”等,“者”字共有11处,如“有经验者”、“博览群书者”等,“见于”共有3处,如“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辯”等,“皆”字共有4处,如“学皆成性”等,“则”字共有9处,如“而书中所示则往往漫无边际”等。
3.2 词汇对仗工整,展露原作形式美
此外,曹明伦《谈读书》译文还展现出另外一个特点,即大量使用四字格成语或多字对称表达,如“怡神旷心”、“增趣添雅”、“长才益智”、“蛰伏幽居”等,有二十多处。四字格是汉语特有的语言形式,它具有洗练、圆润、整饬、简明、优美、文雅、音韵和谐的特点,将故事、现象或哲理浓缩于四字之中,言简句美,对仗工整,可与原作短小精悍的句式相媲美,既体现出汉语字少意丰之特点,又将原作的语言形式之美展露无遗。另外,曹明伦还将多字对称使用,如“天资之改善”与“学识之完美”,“由果溯因之归纳”与“由因及果之演绎”等,亦体现出一种对仗之美。
3.3 多重排比句式或词组叠加,再现原作节奏美
排比句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常见的修辞格,其特点是将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叠加在一起,可以说理或议论,亦可抒情或描写。曹明伦《谈读书》译文就运用了许多排比句式,如“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辨理”、“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敏锐,笔记则可使人严谨”等;使文章显得条理分明,节奏和谐、感情洋溢,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读来朗朗上口,仿佛在弹奏一首乐曲,富有音乐节奏之美。此外,曹明伦在《谈读书》译文中还使用了词语叠加,也可视为排比,如“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等,读起来铿锵有力、富于节奏。
总之,曹明伦《谈读书》译文无论从语篇层面、词汇层面、句子层面看,还是从文体特点、修辞角度看,都能做到忠实于原文,体现原文的内容与风貌,既将英国一代散文家、哲学家培根先生对于读书的真知灼见和极富神韵的散文写作手法傳递给了译语读者,也彰显了译者本人深厚的双语功底和独特的行文风格,是散文翻译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a.
[2]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 曹明伦译.培根随笔集[C].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金怡文(1975-),女,汉族,河南省柘城人,学历:硕士学历,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英语翻译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