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学科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2016-10-21高健仪
高健仪
【摘 要】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本文对于初中地理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中学地理;有效教学;有效性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一)研究背景
本课题的提出源于三个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我校地理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
1. 教育改革的需要
地理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地理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已明确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且要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活动教学恰恰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其最基本的特征,开放性和创新性是保证学生主体性得以实现的两个重要方面,这表明了活动教学对学生发展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功能。
2. 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活动教学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倍受重视的教学方式,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也把活动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与正文并列。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以现行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其活动设置达一百五十多处,共三百五十多个活动内容,活动早已取代了书后作业。
3. 我校地理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
开展本课题研究,能帮助教师改变学科教学上,重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轻思维能力、思维方式,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校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目标
1. 学生发展目标
新世纪的地理教育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掌握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地理能力得到发展。我国新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7~9年级)》强调在课程理念上“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强调将地理知识作为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学习方式上,提倡采取接受、模仿、体验、探究等不同学习方式,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在教学评价上,提倡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过程,以及探索性活动的水平。
2. 教师发展目标
教学中注重师生双边活动,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主发现活动,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潜能。因此,“讨论和辩论便是学生获知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建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化的模式”:由“设计方案——展开讨论——尝试成功——回归实际”四个环节构成。通过科组备课——学科资源库——形成教案——听课评课——打磨案例——形成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设计案例集,使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活动,包括动手画、动口说、动脑想。所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客观事实,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趣味性,能激发思维,产生灵感,加强合作学习。形成我校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策略模式,并推进我校地理教学的发展,使学生能自主高效地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一)研究内容
1. 备课策略的研究
这是上课的第一步。老师的备课,再也不能像过去单纯地为传授知识而上课,而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而备课中,就应当重视上课过程的设计。
2. 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有充分的合作,教法与学法要有很好的融合,师生心心相印,情感交流的统一。凡良师必深谙其理,要消除学生的方法障碍。教师要从方法上给予指导、点拨开窍,既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動性,也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甜头。
3. 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认识者。教师组织任何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是为了使他们掌握知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是学习过程发展的内因。只有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才能掌握教材,思考,融会贯通,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
4. 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模式在不同知识类型中应用的研究
首先笔者根据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地理教材粗略地分成几类:
(1)地理基础知识
(2)世界地理分区
(3)中国地理分区
(4)国家
表1简单明了地把各个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方式从理论基础、教学步骤、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这些活动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适当的结合会使活动相得益彰。在教学中笔者针对学校、班级及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活动方案,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调查法: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找出影响地理教学效率的症结所在。
2. 文献研究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和校园网,查阅有关“活动教学模式”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寻找理论支撑。借助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并更新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
3. 教育观察法:通过自己上课、听别的老师的课,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发与利用活动教学模式的情况,以获得需要的事实。
4. 培训学习:外出参观学习,如积极参加了区地理教研室开展的一课两讲活动,参加区继续教育由课题研究专家江涛主讲的“教育科研校本研究”的学习。
5.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及时撰写阶段性小结。积极参加市级教研活动,论文、教案评比活动;在校内开展公开课观摩学习。
6. 教学实践:在平時的课堂教学中推出高质量的教研课。
7. 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是指通过教育实践验证假设是否正确。通过课题研究验证活动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
8. 个案研究法:对值得注意的参与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
三、研究过程、活动及成果
(一)研究过程和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制订计划、申报课题、开题论证。
目标:启动课程研究计划,确定活动主题。
活动:
①向科组提出申请课题意向,学习有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②规划课程计划,设计和制定开发措施:开展调查研究并进行分析,收集有关文献及经验资料,落实阶段性开发研究措施。
成果形式:调查报告、课题开发与研究的具体方案、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
目标:探讨地理有效性的研究策略
活动:
①开展一系列的地理课堂内外的综合实践活动。笔者自己上了3节的校际公开课,听同科组10节课,其他科组10多节,到区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一课两讲”教研活动。
②编写课程教案,形成案例研究。科组分析问题,整合研究策略;每个年级骨干教师编写主题活动课程方案,做到目标明确,参与活动全过程,做好活动反思。向区级以上部门积极上交实践案例和研究论文。成果形式:课例、课件、论文、案例。
师生继续收集各种资料,建立专题网站,进行中期研究成果汇报。各年级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进行课堂有效性学习活动的研究。成果形式:文字材料、课例、总结材料。
第三阶段:结题报告、专家鉴定。
目标:形成地理学科有效性的研究报告。
活动:整理活动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成果鉴定,进行总结、反思。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简介
1. 探索出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1)提高了教师备课的质量
备课是上课的第一步,教师则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整合课程资源,把握学生学习的具体特点,对课堂教学的程序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统一备课、统一教案的做法,在备课中重视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策略的研究,“备课标、备教材、备资源、备策略”,形成了我校备课的特色,建立了我校地理学科资源库,包括课件、图片、视频等素材。
(2)设计了一系列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案例
课题研究期间,笔者在初一年级开展了以课余活动为主的教学研究,并写成案例,其中《家乡的变迁》《华南板块交通沿线经济的发展调查》分别获得番禺区综合实践案例的二等奖和一等奖。
2. 总结出教改的新鲜经验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总结,其中《意外的收获》获广东省年教育学会论文三等奖。
3. 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学生能力得到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学生与以往相比,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度明显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际应试的能力有所提高。在参加番禺区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中,平均分超过镇同类学校10多分,超区平均近8分的好成绩。
四、研究结论与观点
(一)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在学生活动中,我们不仅关注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关注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7、8年级地理的学生活动建议共有52条,这52条绝大部分是课外活动。我们的学生活动原则是:课内活动为主,课外活动为辅。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内学习的内容,为了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这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成绩也真正做到堂上40分钟就见效果。
(二)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活动过后的回顾总结是提高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在每一次活动过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养成勤动笔记录的习惯,强化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了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了教师本身的教学教育理论。
(三)今后研究设想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重视活动的“有效性”,加强指导,巧妙组织,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主动发展,这才是我们组织学生活动的最终目的。每一个地理老师如果能够从这样的高度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就都能够设计并组织好实用、高效的学生活动,成长为合格的、优秀的地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