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闻天在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确立过程中的杰出贡献述论

2016-10-21杨永昌

中文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张闻天遵义会议

摘 要: 从遵义会议起,至随后的政治局系列会议上,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以张闻天为首脑、以毛泽东为实际核心、以周恩来为脊梁的中央领导集体。然而毛泽东在这个领导集体中的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并不是一触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举荐、初步确立到巩固提高、正式确立的历史过程。在这一个历史过程当中,张闻天起到了极为关键的历史作用,做出了无可替代的杰出贡献。本文试图从遵义会议前后的中央政治局系列会议中探讨张闻天在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确立过程中所做的杰出贡献,以期对党史的系统深入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张闻天 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 确立 遵义会议 杰出贡献

中圖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397-02

张闻天(1900年-1976年),字“闻天”,曾长期使用化名“洛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和理论家,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之后的扎西会议上被推举为代替博古的中央总负责人。他一生竖持真理,实事求是,“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1945年6月10日毛泽东在《关于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选举问题》的讲话中就高度评价了张闻天的历史贡献,他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王稼祥两位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同志们把好的账放在我的名下,但绝不能忘记他们两个人。当然遵义会议的参加者还有许多别的同志,没有那些同志的参加和赞成,光他们两个人也不行;但是,他们两个人是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的,作用很大。”①长期以来,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在那种“一个领袖”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下,许多党史论著往往把遵义会议后的红军长征和一系列重大胜利都归结为一人之功,而对张闻天的历史功绩或避而不谈,或语焉不详。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历史被扭曲了,真相被掩盖了,导致了张闻天的这段光辉历史事迹被无情地沉淀、淹没了。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张闻天与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开始逐渐成为党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并不是一触而就的,不是自然而然就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举荐、初步确立到巩固提高、正式确立的历史过程。在这一个历史过程当中,张闻天起到了极为关键的历史作用,做出了无可替代的杰出贡献。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大部分文章只是简单阐述人们熟悉的历史事件,而有些重要历史事迹却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试图较为深入地探讨张闻天在确立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历史进程中所作的杰出贡献,以期对党史的系统深入研究有所助益。

具体说来,这些杰出贡献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一、在遵义会议及其预备会议上反对李德、博古的“左”倾军事错误,支持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在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初步确立之前,即在遵义会议及其预备会议上,张闻天与王稼祥、周恩来等人共同反对李德、博古的“左”倾军事错误,支持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大胆举荐毛泽东出来领导红军,对遵义会议之后逐步确立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1.在遵义会议的预备会议上反对李德、博古的“左”倾军事错误,支持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长征途中,张闻天在同毛泽东、王稼样的深入交谈和讨论中,深刻认识了中央第五次反“围期”中和长征初期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主要的根本的是主观方面的原因,是军事领导上的战略战术错误所致,李德、博古应负主要责任,因此,必须在在政治局内开展反对李德、博古错误军事路线的斗争。对长征初期的这段历史,张闻天后来追述道:“长征出发后,我同毛泽东、王稼祥二同志住在一起。毛泽东同志开始对我们解释反五次‘围剿中中央过去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我很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见,并且在政治局内开始了反对李德、博古的斗争,一直到遵义会议。”②湘江战役之后,红军虽然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但红军主力部队从当初的8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是有史最为惨重的,引起了党内军内高层人士、高级将领和广大红军指战员的震惊与反思。而这时的红军已陷入困境,失去了原定计划到湘西与贺龙、萧克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先机。越过老三界之后,红一军团到达湘西南的苗族聚居区。1934年12月11日,红军攻占了湖南通道县城。就在这时,蒋介石得到情报,洞悉红军将要北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战略意图,已在红军北上湘西的道路上,以五六倍于红军的兵力,布下了一个大口袋,正等着红军去钻。此时红军若再北上湘西,必陷敌重围。而李德、博古不察敌情变化,仍然坚持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命令红军比上,坚称“总的前进方向不得改变”。

为了讨论和统一红军的战略方针和行动目标,在红一军团占领通道县城的第二天(12月12日),周恩来力促博古在通道县溪镇的“恭城书院”,主持召开了一次中共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史称“通道会议”。北上湘西,还是另辟蹊径?这是一个关系到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战略方针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团面临着严峻的抉择。会上争论很激烈。毛泽东分析了敌军已在北上湘西的道路上设置重兵,红军已失去了先机,应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主张转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进军,建立新的川黔边根据地。毛泽东“西进贵州”的正确主张首先得到了张闻天、王稼祥的支持,进而得到了周恩来的同意和采纳,“因此毛的建议被通过了”。③自此,具有“处理一切”权力的“左”倾最高“三人团”开始分化。历史事实表明,通道会议是党内开始清算”左“倾错误的起点和以遵义会议为伟大标志的历史转折系列会议的序幕。

通道会议一结束,按毛泽东的建议兵分两路入黔,途中消灭和击溃国民党湘、桂军和反动兵团的阻击,于12月15日进占贵州东南部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的黎平县。由于在湖南通道时军情紧急,仅在口头上按大多数人的意见改向贵州进军,但组织上并未形成任何文字决定,“左”倾领导人在组织上仍然可以“处理一切”。为了从组织上解决红军前进的战略方针,12月18日,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党中央在黎平县城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继续讨论红军战略方针问题。博古在会上又提出红军由黔东北上,按原定计划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主张;李德因病未参加会议,仍把坚持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见带到会上。毛泽东在会上深刻分析了敌我态势,提出不能再由黔东往北到湘西,而主张向黔北和川黔边地区进军,这一主张得到了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几乎所有政治局委员的一致支持。

黎平会议正式否定了李德、博古坚持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军事路线,正式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从组织上用文字形式肯定了毛泽东向黔北进军以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正确主张,促使了最高“三人团”的进一步分化。这次会议充分显示了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等同志在当时的关键作用。黎平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是“以遵义会议为伟大标志的系列会议中的第一次重要会议”④,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直接准备,是遵义会议的预备会议。

黎平会议结束两天之后,军委纵队到达黄平县。在黄平县的一片橘林里休息时,同为坐担架行军的张闻天和王稼祥歇在一起。张闻天忧心忡忡地对王稼祥说:“仗这样打看起来不行,李德那样顽固,还是要毛泽东同志出来,他打仗有办法,比我们强”。当晚,王稼祥将这一意见告诉了毛泽东及其他部分同志,随后便在高级将领中传开了,大家纷纷赞成张闻天提出的让毛泽东出来指挥军事的建议。黄平“张王橛谈”这个历史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遵义会议从酝酿到召开的具体过程。这就为在遵义会议上举荐毛泽东出来领导红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2.在遵义会议上作反报告时系统批判李德、博古的“左”倾军事错误,为举荐毛泽东出来领导红军铺平了道路

经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讨论和提议,在周恩来的同意和运作下,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城的柏公馆召开了。

会议由博古主持。博古代表中共中央首先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人们后来称这个报告为“主报告”或“正报告”。博古在报告中认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要是因为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力量过于强大,瓦解敌军的工作做得差,白去和苏区的斗争配合不够,根据地的后方物资没有做好等,竭力强调客观原因,为错误的军事领导进行辩护。随后,周恩来代表中革军委作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被称为“副报告”。周恩来在报告中全面、客观地从军事上总结了从第五次反“围剿”到长征以来的情况,提出了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并主动承担了责任,作了自我批评。作为长征初期最高“三人团”的成员,周恩来的报告诚恳真切,实事求是。紧接着,张闻天首先起来作批评中央错误军事路线的报告。这个报告,史称“反报告”。张闻天作报告时,手上拿着一个提纲,基本上是照着提纲讲的。这个提纲实际上是“中央队三人团”毛、张、王事先达成的共识。他在报告中旗帜鲜明地表示:“我认为博古同志的报告基本上是不正确的”,接着系统地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央在军事指挥上、战略战术上基本上是错误的,并明确指出了李德、博古在军事指挥方面的严重问题。对于在党内地位僅次于博古、与“左”倾路线彻底决裂的张闻天的“反报告”,博古非常震惊,毛泽东、王稼祥、朱德都表示赞同张闻天的报告。随后,毛泽东又作了详细阐述他的观点的长篇发言。对于张闻天的反报告在遵义会议上所产生的影响,陈云在《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一文中记载:“扩大会中恩来同志及其他同志完全同意洛甫及毛王的提纲和意见”⑤。

由此可以看到,张闻天的反报告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主张,与毛泽东的长篇发言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为与会者拥护和支持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为遵义会议彻底否定“左”倾错误军事路线和举荐毛泽东出来领导红军定下了基调,铺平了道路,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圆满成功。

二、初步阐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为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的统治,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在遵义会议之后的政治局系列会议上,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以张闻天为首脑、以毛泽东为实际核心、以周恩来为脊梁的中央领导集体。

陈云在上述《传达提纲》中记载:“(D)扩大会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⑤由此可见,遵义会议结束时原则上通过了会议讨论结果,但以文字形成的会议决议则是张闻天在会后一段时间起草完成的。

张闻天在他自己起草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遵义会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中,不仅系统总结了反对敌人五次“围剿”和长征以来的十四条经验教训和系统批判李德、博古的“左”倾军事路线,而且首次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初步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一些规律性认识。张闻天在这份决议中指出了红军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应该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而不是“分散兵力”、“分兵主义”;是“运动战”而不是“阵地战”、“堡垒战”;是战争的持久战与战役的速决战,而不是相反,不是“拼命主义”和“冒险主义”等等。

《遵义会议决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文献。这一重要文献的发表,对于彻底否定李德、博古的“左”倾军事错误,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思想,统一全党和红军的步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夺取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决议》也体现了张闻天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这既是张闻天本人挣脱“左”倾教条主义桎梏,实现拨乱反正和思想飞跃的界碑,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开始成熟、稳步前进的标志。”⑥

三、在遵义会议之后的系列会议上助力维护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之后,为巩固遵义会议成果和维护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党中央先后召开了一系列政治局会议,张闻天在这些系列会议上对确立和维护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作出了无可替代的杰出贡献。

1935年2月,在红军由遵义出发到云南东北部威信的行军途中,党中央又召开了一系列政治局会议,史称“扎西会议”。扎西会议上中央决定“洛甫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这使张闻天成为党内负责全面工作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不高高在上,而是坚持集体领导,充分发扬民主,遇事总是同大家商量后再作重大決策,也一如既往地尊重和支持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和战术决策,逐步确立并注重维护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军事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结束之后,张闻天支持、拥护和执行中央关于“毛泽东当选为常委”和“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的决定。1935年3月4日,在打鼓新场,中央特设前敌司令部,张闻天提议让毛泽东担任前敌总指挥。中央红军二占遵义城之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苟坝会议上,张闻天赞同毛泽东提出成立“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的建议,支持新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全权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从此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军事领导地位。尤其是在随后的1935年5月12日至14日由张闻天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理会议上,由于林彪不仅抱怨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而且还向中央提出要求改换军事领导者,对此,张闻天首先代表中央作了严厉批评林彪对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怀疑和动摇的报告,同周恩来等人一起,极力维护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从而巩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后来在沙窝会议召开半个月之后,由于周恩来连续几天病重,张闻天在沙窝主持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议上,确定毛泽东为取代周恩来统管军事、执掌帅印的军事负责人。接着,1935年11月3日中央政治局下湾寺会议上,张闻天提议毛泽东担任中革军委主席,会议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张闻天的建议。“从这次会议起,毛泽东在周恩来、张闻天等人的支持、辅佐下,第一次就任中革军委主席,开始正式执掌军权。”“从这次会议起,毛泽东在周恩来、张闻天等人的支持、辅佐下,恢复了自江西中央苏区宁都会议以来的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职务,从而廓清了三年的迷雾。”第一次正式担任中革军委主席,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最高军事领导地位。张闻天在遵义会议之后所作的这一系列工作,为毛泽东在全党全军最高领导地位的确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共事合作中,张闻天始终以中国革命事业为重,淡泊名利,不争权,努力树立毛泽东的威信,尊重毛泽东的意见和建议。王震在《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一文中,回忆说:“闻天同志当时是党内地位很高的领导者,曾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留学,有广博的知识,但是那么谦和,大家同他在一起,感到毫无拘束,都很敬佩他。”“在延安,毛主席一次同我谈话,说洛甫这个同志是不争权的。我把毛主席的话告诉了闻天同志,闻天同志连声说:‘这是对我的最好评价。他为毛主席这样了解自己感到十分欣喜。”⑦张闻天同志在确立和巩固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的历史进程中所作的杰出贡献、所展现出来的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良好的党性修养应当值得大加称赞。

注释:

①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24-425.

②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遵义会议文献[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79.

③[德] 奥托·布莱恩.中国记事[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114.

④石仲泉.长征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68.

⑤陈云.陈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⑥余伯流.历史转折中的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75,249.

⑦编辑部.回忆张闻天[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12-13.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资料汇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石仲泉.遵义会议评价的科学历史观——纪念遵义会议七十五周年[J].中共党史研究.2010(1).

作者简介:杨永昌(1985-),男,苗族,贵州省黄平县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毕业,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共黄平县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中共党史等。

猜你喜欢

张闻天遵义会议
张闻天陈列馆
张闻天《神府调查经验谈》
张闻天晚年:想做个“普通的劳动者”
从生活小事看张闻天廉政大情怀
党的建设视域下遵义会议的多维价值
批评与自我批评:遵义会议精神的特色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
张闻天的军事活动
在遵义会议决议的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