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治理与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2016-10-21陈丽

中文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贫困结构

陈丽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人口性别结构作为人口结构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男女人口比例关系,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平衡性别比必然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之义和重要内容。

关键词:性别 结构 贫困

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295-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指明了未来一段时间国家的工作重点和前进方向。而人口性别结构作为人口结构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男女人口比例关系,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婚姻家庭。因此,努力平衡性别比必然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之义和重要内容。而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各省、市的贫困落后地区就成了不好啃的“硬骨头”,城口地处重庆东北端,地势偏远,经济发展落后,是重庆十四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当前,城口与全国一样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各领域都发生着一系列的深刻变化,性别比的严重失衡,严重阻碍着全面小康的实现,由于各种原因,这一问题却尚未进入政府和主流研究视野。笔者基于对城口县目前各乡镇、街道性别比数据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城口县性别结构失衡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思考。

一、城口县人口性别结构现状

性别结构是指男性与女性人口的比值,或者说平均100个女性人口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由于在正常情况下,男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死亡率高于女性,因此大多数国家的女性人口略多于男性,总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应该基本等于或低于100,一旦偏离这一正常值,则被认为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的性别比为105.2,远远高于较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地区,而城口的性别比更远远高于中国的平均比值。据2015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城口的男性数量为170447人,而女性数量仅153237人,性别比为112,远远超出了正常值范围。其中25个乡镇、街道有24个性别比偏高,最高的明中乡性别比达到125,仅葛城街道性别比为99,属正常范围。比值在100—110之间的有复兴街道和坪坝镇,其余21个乡镇性别比全在110以上。

二、城口县性别结构失衡的原因

1.受生育性别偏好影响

自古中国家庭对后代的性别偏好都偏向于男孩,因此“失踪女孩”(用来指代那些因人为干预因素没能来到这个世界或者因性别偏好较早死亡的女性人口)的现象一直存在。据估计,整个20世纪中国的“失踪女孩”达到3559万。这跟中国受儒家香火传续和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有很大关系:第一,男孩偏好是继嗣需求即家系的绵延由男性来承担;第二,父权、父居、父系的儒家文化制度、“男娶女嫁”的婚嫁模式;第三,男孩的相对效用高于女孩。从经济效用来讲,男性劳动力大于女性劳动力,能减轻家庭负担,养儿可以防老。心理方面讲,男孩可以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维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第四,一直以来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

2.性别鉴定技术的普及

孩子本是父母最宝贵的礼物,一旦父母对这份来之不易的礼物带有选择性的接受,就会不公平地对未出生婴儿进行生命拥有权的独裁决定,特别是有技术可行性,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法律法规有明确关于禁止虐待和遗弃女婴的规定,国家也有明确禁止“两非”(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但在部分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小型医院,仍有医生不顾国家规定去踩红线。据了解,城口的各医院B超室虽有明确禁止两非检查的标语,但还是有部分小医院违规照顾熟人或者收礼包鉴定胎儿性别。更甚者,很多乡镇的夫妻到邻近的万源、陕西等小型医院去鉴定,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胎儿出生性别的人为选择性,容易加剧性别比失衡。

3.生育政策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对待人口问题的主要观点是重民主义,即人口多被看中,因此历代封建王朝都主张国富民强,而民强很大程度上又强调数量多,因此历来鼓励生育。到了大跃进时期,由于特殊时代背景特别是经济亟待复苏,在内外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毛泽東同志提出了“人多力量大”,这就更加造成了“人口第一”局面,就是数量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人口过多在各方面都显现出了弊端,开始提出计划生育,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到2014年中央提出“单独”二孩政策,部份省市2014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略有下降,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独二孩政策带来的变化。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是部分生育主体在男孩偏好驱使下进行性别选择性生育的结果。而“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整在一些男孩偏好较为盛行的地区带来的出生性别比影响可能是:第一,生育了一个女孩的单独夫妇,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他们的“机会之窗”被打开;第二,为了实现生育男孩的目标,部分人可能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性别选择性生育;第三,已有一个男孩的单独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愿望不强或者选择性生育一个女孩的动机不强。

从生育主体的年龄结构看,政策调整后,生育主体的年龄差异会更大,一些因为原来的独生子女政策限制了生育二胎的夫妇,直到“大龄”才迎来了政策调整的机会,所以,在政策调整的初期,“大龄”生育者比重会有一定的提高。而我们知道,相对于年轻人,传统重男偏好的观念在“大龄”生育者中更为严重。因此,大龄生育者比重提高也预示具有男孩偏好的生育者比重提高,这也可能继续导致单独二孩出生性别比偏高。

由出生性别比偏高带来的性别结构失衡,对城口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必将造成冲击和影响,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男性过剩或者光棍问题,它的影响甚至从人口领域上升到公共安全领域。虽然性别比偏高引起了部分人的关注,但由于性别比失衡所引发的社会风险还未完全显现,因此政府与社会对性别失衡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风险普遍缺乏清晰的认识。

三、城口县性别失衡的治理与小康社会的建设

1.加强宣传教育,淡化和消除性别偏好

如上文所述,男孩偏好是出生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而产前和产后性别选择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产前选择主要通过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人工流产的实现,产后选择表现为溺弃女婴。从城口县各乡镇的数据显示来看,县城内的葛城街道和复兴街道相比其他乡镇的性别比要低,葛城街道为99,复兴街道为101,其他乡镇的数据对比也显示,经济越落后的地区,性别比越高。由此可见,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男尊女卑”、“男权主义”的思想越是根深蒂固,男孩偏好越强烈,性别失衡也就越严重。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定期进行道德宣讲和基础知识培训,让人们意识到对未出生女婴进行终止妊娠和溺弃女婴的行为不但是社会道德的缺失,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更是违法行为。同时要对村民进行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让人们认识到保持男女数量基本相等,是生物学的一个自然规律,人为选择性别的现象必然会破坏男女的正常性别比例。

2.尽快完善生育政策,严厉打击“两非”

制度建设是重要的催化剂,长期以来,中国实行城乡生育的二元分化政策。从全国来看,实行“一孩政策”的地区覆盖全国35.4%,“一孩半政策”覆盖到全国53.6%的人口,“两孩政策”覆盖到全国9.7%的人口。这种区别对待的生育政策,会助长部分地区人为选择性别的行为。因而应取消城乡生育政策的二元分化格局,逐步开放二胎生育政策。当今B超技术的普及,使B超鉴定成为实现性别选择最便捷的环节,要彻底解决人为选择性别的可能性就要从严格孕妇B超检查管理、查处“两非”着手,对各医院的惩罚管理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要严格执法。

3.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呼吁社会性别平等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对养女儿经济效益差的思想有一定冲淡,但不足以瓦解。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多方面入手提高女性地位,彻底消除成本——收益核算中的性别差异,重塑性别平等的社会规范。首先,保障女性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总体看来,目前全国男童和女童在义务教育入学已经没有太大差异,但在农村地区,女孩儿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较男孩明显偏低。而教育投资平等化是男女平等的第一步,只有接受平等的教育才会掌握相当的科学技术和在新社会环境下更好生活的能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全面發展,保障女性平等受教育机会就是必要之举。其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通过优先发展适合女性就业的产业、扶持女性就业。在职场中,女性往往遭受着很多的不平等,尤其是在女性向组织高层晋升时,常常面临很多无形的、人为设置的障碍,这一现象被形象地称之为“玻璃天花板效应”。女性在掌握社会资源时就无形地处于劣势、被动地位,往往不如男性那么容易在职场中取得成功,这也是引起男孩偏好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可以优先发展适合女性就业的产业,充分发挥女性社会能力,体现女性社会价值,奠定重男轻女思想转变的社会基础。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宣传教育弱化男孩偏好,多途径提升女性社会地位,同时切断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技术可能性,才能逐步扭转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局面。虽然性别结构失衡的后果尚未完全显现,但政府必须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地应对性别比失衡所产生的人口和社会后果,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从而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贫困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论《日出》的结构
从权利观点分析中国贫困问题
农村留守老人贫困问题研究
牧民生活贫困问题研究
基于BIM的结构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