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杂交玉米良种推广与农民行为改变实践总结报告

2016-10-21黄德琼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

黄德琼

摘 要 在多年探讨农业推广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信息传播、发散品种介绍,做品种对比试验和示范的方法,开展推广工作。实践证明:科技成果推广越及时,应用的范围越广泛,效率越高。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越多。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以推广农民的需要为内容,以实现种植农民行为自愿变革为目标,运用符合农业推广原理、手段,把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与农民的物质的生产条件相结合。创造性地交给种植农民而进行的传播、传送、沟通和干预活动,实现农民行为改变实践。

关键词: 杂交玉米;示范推广;行为改变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145

玉米是石宝镇主要大春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超过400 hm2,占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多年来,全镇推广的都是已退化的超期服役的老品种,多系平展型品种,全镇667 m2产长期徘徊在350 kg以下。2000年以前全镇玉米平均667 m2产183 kg,是一个典型的低产地。石宝镇属丘陵地带,山区玉米单产低的原因,除自然因素限制和栽培措施没有跟上外,主要与品种落后有关。为了改变使用低产品种、单产不稳不高的局面。笔者采取推广高产杂交玉米与农民行为改变实践,并获得了比较理想的实践效果。

1 品种来源与推广

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紧凑型玉米中单808,四川省属龙种业生产的资玉1号,采用信息传播、发散品种介绍、做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的方法,开展推广工作。示范结果如下。

2 增产效果与农民反映

在品比试验中,中单808每667 m2产量可达617.8 kg,比中单二号增产215.2%,资玉1号667 m2产量495.6 kg,比中单二号增产152.85%,干部、农民认定中单808是一个品质兼产量型的高产品种、资玉1号是一个品质兼产量的一般品种,这2个品种都具有推广价值的杂交良种。

在玉米示范中,以根据典型调查和不完全统计,比普通品种增产六成以上,普遍要求扩大此类型的品种供应。示范村、社经过技术员、农户现场考查,选择验收,均较推广品种明显增产,其增产幅度都在30%~100%,基本上消除了农户的疑虑。此品种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3 主要收获体会

参加这次实践活动的收获很多,从农业推广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明确了影响山区农民采用行为的因素。以杂交玉米的运用推广为例,过去认为山区农民不积极采用杂交玉米良种,主要是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认识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除农民的素质不高外,还与山区玉米育种成果、推广方法和山区科技人员的行为改变有关。根据本人实践及大量资料表明:第一,推广方法较落后;第二,山区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不完全取决于农民,与科技人员和干部的行为关系很大。

4 对提高山区玉米科技含量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山区杂交玉米新品种选育的投入,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选育山区杂交玉米良种,不断向山区农民输送科技星火,改变山区玉米生产稳而不高,不稳不高的局面。

二是影响山区农民大量采用玉米杂交良种的因素有自然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山区生态环境复杂,地域气候多。老品种是当地农民祖祖辈辈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一经选育成功便对山区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否则便很难被山区农民接受。人为因素与山区农业科技人员多次引种遭遇失败而产生的思维定势有关。他们认为,现有的杂交良种都是为北方农民选育的,在他们尚未看到杂交良种在当地的使用价值时,既不会轻易推荐,更不会推广。此外,山区干部的疑虑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在他们没有看到杂交良种的增产效果时,要他们下决心推广杂交良种也是很困难的。由于山区农技人员既是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引路人,也是科技推广者,他们的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农民,还间接影响山区的村干部。因此,要想改变山区農民的习惯行为,必须首先改变山区科技人和干部的行为。

三是加大山区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宣传力度。具体办法:除要求农业科技人员进行试验示范外,还应采用信息传播、品种介绍和大搞示范推广等方法,造成一种大力推广山区杂交玉米新品种的氛围。让山区的农民、农业科技人员和领导干部都能常在信息传播,对比观察中不断思考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行为。

四是以选准对路品种为突破口,提倡多品种布局、集团当家。在现有栽培条件下,品种不对路是山区玉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品种生育期偏长,躲不过高温伏旱。二是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农户的各种需求。山区生态条件复杂,土壤肥力不同,生产能力各异。需求不同,有的是种植玉米出售,需求产量型品种,有的农户是种植玉米自给自足,需求品质型玉米。因此在对路品种的选用上,应分类型、分层次合理布局,肥力较好的土壤选用中熟、中穗、抗逆性强,丰产性好且带有山区血缘、熟期的优良品种。中、低等肥力选用带有山区血缘、熟期偏早的优良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扩大山区紧凑半紧凑玉米新品种面积。

科学技术振兴农业。参加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科学技术与农民行为改变实践,不是参加农业技术的实践,而是参加农业科学技术活动,实现农民行为自愿变革为主线的传播、沟通、干预实践。其活动的中心不是农业科学技术本息,而是从农民的现实需要出发,采用适合当时、当地农民科技素质的心理特点的推广理论、方法的技能,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科学地交给农民,使农民心悦诚服地采用行动。相反,不能也不可能成为参加农业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与农民行为改变实践。在推广过程中,以推广农民的需要为内容,以实现种植农民行为自愿变革为目标,运用符合农业推广原理、手段,把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与农民的物质的生产条件相结合。创造性地交给种植农民而进行的传播、传送、沟通和干预活动。实现农民行为改变实践。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