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晚疫病最佳防治药剂组合初探

2016-10-21詹祖斌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晚疫病防治效果试验区

詹祖斌

摘 要 晚疫病是制约马铃薯产量的关键因素,连续几年我们都在寻找马铃薯晚疫病最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以达到最佳效益。本试验研究代森锰锌、破菌、克露、瑞凡及银法利等药剂交替使用2~3次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效及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3次用药效果好,平均防效、产量代森锰锌+克露+银法利组合防治最佳,是防治晚疫病的首选组合。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药效;667 m2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10

巫溪县地处渝东边陲、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县境地跨东径108°44'~109°58',北纬31°14'~31°44',全县幅员面积4 030 km2,马铃薯每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59万hm2以上,占全县粮食总播面的31.8%,居重庆市第二位。2013-2015年,全县晚疫病敏每年发病在0.67万hm2以上,是制约巫溪马铃薯产业的主要病害。选择低毒环保、生态高效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组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1]。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重庆市巫溪县通城镇新华村2组,海拔1 250 m。矿质黄泥酸性土壤。

1.2 供试品种

马铃薯选用“荷兰15号”,属感病早熟类型。供试药剂: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浙江禾本农药化学有限公司25%甲霜灵锰锌500倍液、上海杜帮农化有限公司72%克露500倍液、拜尔作物科学公司银法利800倍悬浮剂。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净作、3次重复。共设13个处理9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种植8行,行距50 cm,株距33 cm;每行种植15株,667 m2密度4 000株。1月5日播种,以施用1次清水作对照。各处理设计见表1。

1.4 试验区气象

试验区1-7月最高气温36 ℃,最低气温1.9 ℃,月平均温度12.6 ℃。1-7月雨日97 d,累计降雨量361.1 mm。雨水集中分布在5-7月,雨日28 d,累计降雨量263.7 mm。

1.5 施药时间及方法

5月19日第一次施药,同时开展药前调查。以后分别于5月30日、6月9日、 6月19日施藥最后一次调查在7月1日。

1.6 防治效果计算

病情分级标准按《农业部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的执行。

2 试验结果

2.1 病指调查结果统计

晚疫病于5月17日开始出现中心病株,以后各阶段病情调查结果见表2。

2.2 试验分析

从病情指数调查结果来看,施药2次与施用3次药的防治效果要差,且产量差异很大。施用3次药剂后发生病害明显降低,产量大幅增加。与对照比较,施用药剂的比没用药防治效果要好,所有施药小区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施用药剂能有效控制晚疫病的发生,提高667 m2产量,施药小区比不经的最高增产在109%。

从防治药剂组合来分析,2、3、5、6、7、9这6个小区之间产量差异不明显,平均667 m2产量都在2 000 kg以上,产量从高到低为处理5、6、3、2、9、7、1,处理12产量最低。说明施用代森锰锌、克露、银法利能够达到高产的目的。处理6、3、2次之,因此防治效果以处理5、6、3、2为当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较好药剂组合[2]。

从投入与产出比来分析,处理1为1∶17.2,是试验区中最高投入产出比。其次为处理4。在大面积生产上虽然考虑投入产出比,但实际种植中还是注重高产高效。通常采用处理5、6、3为最佳地。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最好的最佳药剂组合为森锰锌、克露、银法利交潜用药,值得在生产上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长魁,王多成.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马铃薯,2009(5):290-292.

[2]舒进康,李定莉,刘少华,等.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A].庆祝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成立10周年暨植保科技论坛[C].2007.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晚疫病防治效果试验区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揭示晚疫病菌负调控植物免疫的新机制(2020.8.1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河北承德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试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中国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