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学习状态改进对策研究
2016-10-21匡一为
匡一为
摘 要:高中数学是一门既基础又重要的学科,其在高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且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素质教学的推行,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才能针对性的调整学习方法,进而提升数学成绩。本文对高中生数学学习状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希望能够对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 数学 学习状态 改进对策
数学学习状态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而又是变化中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目前,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并不是那么乐观,要想积累更多的数学知识,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就得改进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状态。[1]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状态及成因
1.高中生数学状态的不同源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
在刚步入高中校园时,由于学习任务还比较轻松,且数学知识比较基础,教师通常会在同一知识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巩固这些基础知识。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还能够加大练习力度,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作为高中生,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整个班级的数学能力比较均衡。但是,到了高二,学习任务变得紧张起来,为了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高考前的三轮大复习,教师则会加快教学速度,这样就无法照顾到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从而在班级内数学成绩开始出现严重分化。到了高三,随着数学知识难度的加深,再加上面对繁重的复习任务,许多学生开始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产生放弃这门课程的念头。久而久之,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最后完全跟不上教师上课的步伐,数学成绩开始下滑。[2]
2.高中数学学习状态的不同源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
作为高中生,我认为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都是有差别的,而这种差别主要在于我们学习方式的不同。比如,相同的概念,有的学生只能看到概念表面的意思表达,而有的学生则能透过字面意思,分析出内在的本质。再加上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会有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思维就会不尽相同。因此,在数学的实际应用中,有的学生便能抓住题目的要点,快速的找到解题的思路,而有的学生则审不清题意,在解题时总是出错。此外,高中讲究题海战术,容易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思维定式,导致其思维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数学综合能力。
二、高中生数学学习状态的改进策略
1.适当控制教学进度
作为正处于高中学习中的高中生,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重点,适当的控制教学进度,而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不管学生是否有能力吸收如此多的知识。并且,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多了解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进度与我们的接受能力不匹配,只会让我们感觉学习更加吃力。长此以往,我们的数学基础不牢固,教师也难以开展新的教学活动,恶性循环下去,只会让数学教学越来越难以进行。此外,数学比较注重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适当的对我们的思维进行扩展。应该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和思路,并注意引导我们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将理论强加给我们,那么就会形成理论全通、实践能力全无的状态,对我们学习数学是非常不利的。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为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是要分清知识点的层次,基础知识要掌握牢固,重点知识要深刻理解,难点知识要尽量攻克,这样才能学习到系统的数学知识。其次,是要学会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要能够融会贯通。比如,在复习函数知识时,就可以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结合起来,总结出这些函数之间的联系,帮助自己全面的掌握函数知识,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选择所学知识解题。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要求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数学知识的积累过程中,要注意对知识进行梳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巩固复习,要在自己脑海中形成完成的数学知识结构和体系。另外,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经常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找到相应的改进措施。只有经常反思,善于总结,才能发现我们在学习中的问题,从而针对性的改正,以确保我们的数学成绩能有所提升。[3]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数学学习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会受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影响。无论是教学方式上的差异,还是学习方法上的不同,都会导致高中生数学学习状态存在差别。因此,为了改进高中生数学学习状态,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使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曾仕祺.论如何突破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J].商业故事,2016,(4):127.
[2]王磊,项冰莹.关于高中生数学学习心得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162-162.
[3]佟立莉.不良情绪状态对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5,(8):17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