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寨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建设对麻栗坡县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2016-10-21秦崇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新农村建设传统文化

秦崇文

摘 要: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建设,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积极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农村的传统风貌与自然和谐发展,应尊重民众在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城寨;传统文化;新农村建设;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7;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195-02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实现中国梦建成小康社会。回顾历史长河,世界几大文明的消失都是以文化消失为标志,而中国上下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得以流传至今,在于我国拥有鲜活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发源于农耕文化,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就在农村。

一、城寨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概述

城寨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麻栗坡县东北部董干镇新寨村民委员会,距县城134公里,共有153户,780人,其中传统多柱形杆栏式建筑152户,是我县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典范。2009年城寨村被列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保护规划编制》以通过省专家评审并组织实施,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二、传统文化保护区建设引导新农村建设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农业建设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其中“乡村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目标要求之一,诠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它们经过历史的沉淀,已扎根于农村的沃土之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精神脉络和延续的基因。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目前,一些地区过于注重新农村建设中的城市化,忽略了传统文化本质内涵,部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面临消亡的危险。表现为新农村的建筑丧失了传统建筑的特点,使农村传统文化失去了基本的根基,以就是丧失了基本的“原汁原味”或“原生态”。传统文化“原生态”是区别于现代文化而存在的,精神内核就是其不可替代的传统性。

城寨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建设进程中,对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杆栏式建筑特别注重,在原有的传统建筑基础之上,不改变传统杆栏建筑风貌,对危房及非传统建筑进行拆除重建和加固维修,恢复原有的传统杆栏式建筑风貌,充分体现和发扬了城寨的民族特色,保存了完整的“原生态”,还注重传承文化生态的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生态是各民族祖先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积累和结晶。民族传统文化,是一定的历史阶段、地域环境、不同族群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综合反映。文化生态是一个文化与自然有机结合的复合体,包括村落、田园、建筑、道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等自然风光,以及人们的吃、穿、住、行、娱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又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存着各民族传统文化基因,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维系当地人民群众共同生活的一种世界观、一种价值观。有利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形成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对防止政绩工程、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县地处边疆,农村文化相对较为落后,同其它地区农村一样,还是各种落后、反动文化易于滋生、发展的薄弱环节,给不良分子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一些邪教人员往往趁虚而入,走村串户,宣传反动思想,蛊惑人心,扰乱社会。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文化建设,对于提高文化自觉,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宣传科技知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繁荣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只有让农民普遍参与先进的文化活动,那些消极、低俗、迷信甚至反动的文化才会被遏制,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才会得到巩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以弘扬发展。

三、促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城寨传统文化保护区的建设,对积极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促进边境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使乡土文化凝聚广大农民,重振乡村精神,彰显农民的文化价值,增强农民的自豪感以成我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目前,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表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民间艺人,结合生态农业的建立,保护好比较完整并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村落和特定地区,建立更多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利用地区的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进行以传统美德为核心的鄉村文化建设,教育农民,激发民族感情,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社会氛围,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和现代生活观念,启发、唤醒和发挥农民自身的智慧、合作精神、自主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传统文化绝大多数根植于农村,农村有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有的甚至就“活”在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流行在山间地头,传承于农夫村妇,生生不息,代代承继。通过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和培养农民的文化创造力,回归传统文化的本体,保持农村文化的活力。民间习俗作为大家共同创造、共同享用、共同认同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对传承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节庆习俗,如彝族白倮的荞菜节、壮族三月三等,都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要大力支持开展和加以传承保护,注重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

四、指引新农村建设要维护农村的传统风貌与自然和谐发展

农村的传统风貌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仍然在继续发展和不断变化。城寨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建设,遵循了“保留原有的民居建筑,保持传统的建筑形式与风格”这一重要原则。在全县进行推广,采取了不需要强调多么的“原汁原味”不改变建筑外观的前提下,允许和指导村民对建筑内部进行适度改造与合理调整,尽可能使传统民居建筑具备现代生活的居住要求。让人们在老房子里仍然可以享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便利,就不会再轻易拆除或改造传统建筑。农村是一个由血缘、亲缘、宗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网络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自然、社会与文化的结合体,每个村落都传承自己特有的文化,正是村落文化使村落具有了相互区别的标识和特征。新农村建设不应该是舍弃传统的翻新,而是继承传统的创新。我县新农村建设中,力戒片面性,不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把新农村搞得千庄一式、千村一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集中或代表性较强,尚未受到大的破坏、具有典型农村特点的农落,列为村传统文化保护区,其规划应符合传统文化保护区要求,还明确其新建建筑外观、布局等符合当地传统文化要求,严禁在保护区域新建外观与当地传统建筑特点不相符的住宅、办公等房屋。注重了传承自己特有的优秀的村落文化,注重保护和建设农村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尤其注重保护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农村的独特魅力和持久吸引力。

五、引导新农村建设应尊重民众的主体地位

我县边境地区,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与所有生活在其中的民众密切相关,民众是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主体。通过唤起当地民众的文化自觉,文化遗产保护才可能取得真正成效。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县格外重视当地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让新农村的民众尽快脱贫致富,过上较高质量的小康生活,这是我县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尊重群众意愿,对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如工艺品生产营销,例如:城寨的蜡染、刺绣、开展文化旅游活动等,增加村民收入,让集体和群众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让村民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鼓励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及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在于唤起民众的文化自觉,理性地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进而自觉参与传统文化保护及新农村的建设。

通过全县的新农村建设,我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对弘扬我县民间传统文化,促进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新农村建设传统文化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