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宋山水画的人文精神
2016-10-21王丹
王丹
摘 要:本文通过《溪山行旅图》看北宋山水画家如何诠释“三远”,看与自然相融的范宽,来理解中国古人眼中的自然所具有的内在生命力,以《溪山行旅图》画面寻找自然与心灵的衔接。我们可以超越视觉,领略山水画黄金时代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山水画;《溪山行旅图》;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166-01
宋朝人爱大自然胜过笔墨,所谓“宋人丘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常说最自然才是最真实的,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写道“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镜,以手运心,此虚境也。”倘若用自然之景表现人之心境,我们也可以说成是一种超越笔墨的虚实相生吗?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可以说是在宋朝,尤其是北宋时期,而山水画作为一门画科存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认为南朝谢赫提出的六法之一“经营位置”为后来的山水画在构图上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我们对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耳熟能详,宋朝山水画似乎又更上一层楼,将自然与心灵结合,用心灵感受自然,把世界甚至是自己都忘掉,达到庄子坐忘的境界。王国维认为,“无我之境”要高于“无我之境”,而创造“无我之境”在于“以物观物”,何谓以物观物?就是以朴素自然的心态把握朴素自然的外物。
范宽生活在北宋前期,是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所以以范宽自名,如此不拘一格的画家,作画一定有他的独特之处。中唐时期,张璪学习创作山水画的名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说以自然为师,摹写山水,并且要体现作者主观的情感,这成为宋代画家奉为圭臬的不二法门,无上真言。范宽更是深入自然,居于终南山、太华山,“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看“云烟惨淡,风月阳霁难况之景”,画出丰富感人的山川之景,形成“与山传神”的独特风格。
《溪山行旅图》,一层淡淡的云气,把画面隐隐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是一座大山,山顶杂树丛生,不以墨色浓淡求变化,而是浓墨积染表现,画中高大雄峻的山峰矗立画面中央,壁立千仞,几乎填满了整个画面,而在左上留一线空白,透出远远山峦一角,顿觉全画通透,右边一线瀑布,分流直下,水雾蒸腾,声震山谷,为画面增加了韵秀之气。山腰一下渐隐渐没于云雾之中。画的下部分则刻画细致,山前巨石重叠,两座不太高的土坡分立两边,坡上林木葱茏,近树秀润,远树挺拔,两山间小桥相连,溪水潺潺,从桥下流出,汇到山前河流中。右上有飞檐隐隐,寺院藏于山中。右下有一队商旅,行进在山间小道上,在这幅画中,这一行商旅所占比例极小,却点出溪山行旅的主题。通幅画所要表现的是一种北方山川凝重的阳刚之美,有一种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景仰之情。
许多人说这幅画是三段论法,看山顶草树之时,立脚在高空;看松衫道院之时,人在山巅;看路下巨石之时,人在庙中。如果用现代透视学的观点来看此画,没有统一的透视焦点。但是在北宋画家心中,他是把高山峻岭一起吸收,把心中感受到的美点一起表现,没有想到消失点的问题。作者是在移动中观察自然,这与后来郭熙父子的在《林泉高致集》中提到的“三远”法不谋而合,“三远”法就是画家在游遍千山万水后总结出的规律,使观者从自然景物的有限时空进入精神化的无限时空,用心观察,寄情山水,完成自然与心灵的衔接。“一幅山水画里,在山脚下,或是在河岸边,总可以看到有个人坐在那里欣赏自然美,参悟超越天人的妙道。”范宽就是其中之一吧。
在长期西方绘画影响下,我们的观察方法也基本停留在西方的透视上。有人会问这些作品是什么透视?其实在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时,视野是要在多个视点间转换的,所以,不必囿于透视。虽然透视这一词传播到中国已经很晚了,但我们回顾宗柄的《画山水序》等早期山水画论可知,古人对透视的道理早有掌握。更早的战国,荀况在《荀子·解蔽》篇中有一段记载:“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牽也;从山下望木者,千初之木若著,而求著者不上拆也,高蔽其长也”。这句话就体现了近大远小的规律。还有唐代王维所著的《山水论》中提出处理山水画中透视关系的要诀是“凡山水画,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可见当时山水画家是重视并运用透视规律的。所以并不是中国不重视透视,这就像为什么中国会选择木质结构的建筑而西方则选择石头的建筑一样,而西方看待事物是更加客观的,这应该是一种文化选择或艺术选择,如果比较一下东西方,一个是适可而止有余不尽,一个是追求完美死而后已。正是由于山水画家意识到了客观的局限,于是他们超越了眼睛抵达心灵,但不脱离视觉,又不局限于视觉,从眼睛到心灵,超越了视觉的局限,是一种无形距离的延伸,一种无尽的远。理解中国古人眼中的自然所具有的内在生命力,才是理解中国古人的艺术与思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4.
[2]陈传席.山水画史话[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