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李斯特歌剧主题改编曲的艺术特色

2016-10-21何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李斯特

何静

摘 要:歌剧主题改编曲是李斯特钢琴创作领域的重要类别和内容,有着重要的艺术表现和研究价值。本文在对其歌剧改编曲进行类别和创作梳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其艺术特色。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090-02

弗朗茨 李斯特是19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史上占有特殊而重要地位的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但上述这些荣誉中,最能代表李斯特成就的,当属“钢琴家”的称号。作为钢琴家,他极大的开拓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其登峰造极的演奏技巧被世人成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他充分挖掘了钢琴的巨大潜能,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乐器之王”。李斯特一生共创作了七百多首钢琴改编曲,占其钢琴作品总量的一大半。这些改编曲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对器乐独奏曲的改编,例如改编于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独奏随想曲》的《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为交响乐或管弦乐的改编,例如对贝多芬九部交响乐的改编;对艺术歌曲的改编,例如对舒伯特、舒曼、罗西尼等作曲家艺术歌曲的改编;对歌剧主题曲的改编,例如威尔第歌剧《弄臣》、《游吟诗人》主题改编曲。

关于钢琴改编曲,在缪天瑞主编的《音乐百科辞典》中,是这样定义的:改编曲是将一首音乐作品由自己或他人从原来的声乐或器乐的演出形式改编为其他演出形式的乐曲。那么钢琴改编曲则是指将乐队作品、器乐曲、歌剧、歌曲等等不同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改编成适合钢琴演奏的作品。但并非完全模仿原作,有时甚至是脱离了原作框架的崭新的乐曲。钢琴改编曲,“改”是指改为钢琴演奏,“编”是指对材料、和声、音响等重新编配。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一首改编曲既和原作有着“血缘关系”,又因为对音响、和声、材料、结构重新进行组织,从而具有完全不同于原作的新鲜气息。

李斯特的鋼琴改编曲主要分为四类:对器乐独奏曲的改编,对交响乐或管弦乐的改编,对艺术歌曲的改编,对歌剧主题的改编。其中歌剧主题改编曲可以说是李斯特所有改编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他钢琴改编曲中占比重最大的一类。这类作品有:贝利尼的《清教徒》,多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威尔第的《弄臣》、《游吟诗人》,莫扎特的《唐璜》、《费加罗的婚礼》,瓦格纳的《黎恩济》、《罗恩格林》等等。

《弄臣》Rigoletto,是意大利歌剧大师威尔第创作于1851年的三幕歌剧,同年首演于威尼斯。李斯特于1859年根据该歌剧改编成钢琴独奏作品,选取了歌剧第四幕中著名的四重唱《赞美你,爱情的女神》作为其改编素材,在忠实表现原作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他对于原作的主要声部采取了保留、加强、润色等处理手法,使我们在欣赏时感受到与歌剧原作同样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分析李斯特的歌剧主题改编曲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从声乐形象到钢琴形象的转化

歌剧改编曲《弄臣》的曲式结构是一个复三部曲式,运用了类似四个乐段的连缀,各段长度大致相等,形成了平均分配的格局。作品选择了歌剧中几位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通过在和声、复调、织体以及音乐情绪把握上来进行改编,将人物的形象、情感器乐化,最终完美的完成了声乐艺术到钢琴艺术的形象转换。

二、大量的即兴演奏

李斯特对键盘有着很强的控制力,即兴演奏能力很强。他认定钢琴有戏剧性的特质,其内部存在无限潜力有待他作为终生“任务”去予以释放。因此在钢琴改编曲的创作中,他也添加了大量的即兴成分的段落。以《弄臣》为例,在引子部分,李斯特添加了大段的即兴演奏,这是原作中没有的,但却很好的烘托了乐曲的气氛。

三、鲜明的钢琴语汇

(一)双音音程、柱式和弦的运用

在《弄臣》中,双音音程的运用见B段中第35和37小节,这是取自原作中吉尔达的唱段,李斯特刻意选用了双音音程就是为了使和声效果更加饱满。在整部作品里他一直都在大量的运用双音音程和柱式和弦,这使得这部钢琴改编曲在和声效果上十分丰满而充实,同时也制造出了非常宏伟的交响性音响效果。

(二)八度和弦、八度音阶的运用

在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及改编曲中,能够经常见到大量的八度的运用。八度音阶的快速进行,八度大跳以及大和弦的弹奏是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中最难的技术课题,也是打上李斯特烙印的特有钢琴语汇。在《弄臣》中有很大一部分段落运用了八度和弦以及八度音阶。首先在引子部分第1—4小节,就运用了八度快速进行和大和弦。旋律引用了歌剧中玛格莱特对公爵嘲讽的乐句素材与吉尔达唱段中的第二主题旋律,运用了剪裁拼接的手法,巧妙地把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紧密连接起来,形成性格上的呼应,在开篇就体现了很强的戏剧性。乐曲的尾声部分第97—102小节运用了双手八度音阶快速下行的手法,层层推进乐曲的情绪,使全曲在激情昂扬的氛围中结束。

(三)双手交替敲击式技法

李斯特把钢琴当作一种打击乐器,双手轮流敲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演奏手法。这是李斯特最具有个性化的音乐语汇。音响短促、激烈,就像是密集快速的鼓点一般。如改编于意大利民间舞蹈《塔兰泰拉》的片段,在改编曲《弄臣》中也有运用(第70小节)

(四)大量的半音进行

李斯特在《弄臣》中有好几处运用了大量的半音进行。包括半音音阶的快速进行,以及双手交替的半音音程进行。这些段落的半音进行往往是用来衬托主旋律,本身不具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但却对气氛的烘托以及旋律的修饰润色起到了极佳的效果。

李斯特的这些独具特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钢琴语汇的大量运用,是对钢琴演奏方法的发展和改革,进一步做到了技术为内容服务。其中的“双手平行八度的大音程跳跃、双手的长琶音、分解和弦的大范围刮键”,这些都使人耳目一新。当创作和演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之后,创作为演奏加入了丰满的情感,演奏也为创作提供了保障。李斯特使得技巧成为了表达诗意的助手,到达了表演技能的巅峰。

四、折射出李斯特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精神

(一)从表情术语的使用方面来看

李斯特追求音乐的戏剧性表现,追求夸张的术效果和强烈的艺术张力。这些特点在他对表情术语使用的严谨上也可窥见。例如《弄臣》中引子部分第1小节上标注的a capriccio 不仅向我们指明了演奏的要素,也体现了李斯特的审美情趣。Capriccio的意思是“随想曲”或者是“带有随想风格的乐曲”。它是指在想象力方面远胜于艺术规则限定的音乐、诗歌或绘画作品,它并不是代表一种特别的音乐技巧或结构,而是幻想似的、随意的情绪。李斯特运用的a capriccio术语具有重要的,可以说是表现性的意义。它不仅表示可以自由的处理速度,而且还表示一种节奏上的自由。回应了法国浪漫主义所倡导的自由主义。显示出李斯特无比推崇匈牙利民族即兴风格,他认为匈牙利民间即兴演奏风格是摆脱演奏艺术中陈规旧套的象征。①

李斯特运用表情术语来作为音乐的补充和对演奏者的提示。这些表情术语不仅仅在大的段落风格变换时标注,还在一些细微的情绪色彩变化时用到。比如常常会有poco rall,poco f,poco accel等标注,他追求“多一点点”渐慢,或“多一点点”渐强,“多一点点”加速,那么如何把握这个“多一点点”的“度”,就需要演奏者在深入的去挖掘和把握乐曲的内涵和乐曲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演奏。

乐曲中的表情术语还有:velocissiom(极其迅速、敏捷地)、cantando(如歌地)、smorzando(逐渐消失地)、appassionato(热情地、激情地)、espressivo(有表情地、有表现力地)、tranquillo(寂静地、安静地、平静地)等等都是李斯特常用的表情术语标记。这些术语一方面向演奏者揭示乐曲的内涵表达,另一方面也很好的表现出李斯特独特的外向型音乐个性。

(二)从高难度的演奏技巧方面来看

乐曲中出现的高难度演奏技巧也是李斯特个性化的钢琴语汇,在他的天性中有一种渴望征服的个性,他追求的是一种应者云集的效果。他十分看重超凡的演奏技巧并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他在演奏的时候常常表现出将军一般的威武气质。驾驭艰难的技巧本质上就是一种征服,演奏者通过征服这些高难度的技巧同时征服了听众。

(三)从李斯特的音乐追求来看

使技术与旋律完美地结合、始终做到技巧为音乐服务是他最本质的追求。李斯特始终坚持对音乐内涵的追求,技巧只是帮助其实现音乐内涵的一种手段。他把技巧融汇于音乐的情绪中,这是情绪和音乐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纯粹炫技的造作。情感的表达,是李斯特創作的最根本目的。歌剧主题改编曲这一体裁除了囊括了李斯特钢琴风格的全部建树之外,还具有非常强烈的舞台感和戏剧性表现力:歌剧改编曲是李斯特个性的代名词,在创作中,他始终追求戏剧性的对比和充满张力的音乐表现。追求情感的体现是李斯特音乐创作中始终坚持的原则,任何创作手段和演奏技巧都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存在的。“仅仅是技巧华美的越过艺术王国的门槛的。如果它不具有神奇的灵感的火花,如果它不具有盎然的诗意,那么,社会就不会把它看作真正存在的作品”“至于说到真正的艺术作品……贯注着人类心灵的重要本质,它们能够经受住一切革命的考验”。②

注释:

①李斯特[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72.

②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43.

参考文献:

[1]亚科夫·米尔什坦,张玉芝,彭晓平(译).李斯特[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李斯特.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3]王健,沈茜.李斯特钢琴曲《弄臣》的改编手法和艺术特色[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03).

猜你喜欢

李斯特
李斯特第七首《匈牙利狂想曲》分析与演奏
李斯特:“伯爵夫人”是种执念
“钢琴之王”李斯特的故事(二)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