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基础性与共性技术”

2016-10-21李松林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7期
关键词:色彩语言创新实践

摘 要:文章重新梳理并构架视觉图式语言中的色彩语言体系,提出了“艺术中的色彩是情感的色彩”“色彩语言与黑白图式语言应一脉相承”的观点,并简要阐述了其构架内容。

关键词:色彩语言;传统色彩语言;创新实践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7-0145-03

Basic and Generic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Art and Design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y on the Architecture of Color Schema Language System

LI Song-lin(Fine Arts and Design School of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ogan 432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 cards and frameworks the visual schema language of color language system and proposed " the color of art is the color of emotion" 、”the language of color and black and white schema language come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framework.

Key words :color language; traditional color language; creative practice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基于“美术与设计专业间基础性与共性”的色彩语言体系研究,对传统色彩知识进行了更新,内容由色彩语言的概念、发展、要素、创新实践四部分构成,其思路与黑白图式语言相呼应。简析如下:

一、色彩语言概念的更新

“色彩”从字面角度的理解是极富心理情感的词汇,非常抽象;从科学的角度体现的是色彩与光源的密切关系;而从“視觉”的角度,体现的是色彩与情感、视觉图像、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黑白图式语言主要是对形与单色的分析,那么色彩图式语言主要是对形与多色关系的分析,即“色彩图式语言”研究的是“彩色”的点线面关系,好比是学习如何给“点线面”搭配彩色外衣。

对于“学习色彩语言目的”认识的深度,决定了我们相应的学习方法及措施。如“应试目的”与“能灵活运用与表现”分别对应的方法及技能是截然不同的。从学科的更广阔、本质意义而言,学习色彩语言目的是为了我们能灵活的使用色彩!

为更好使用这一特殊的视觉语言,我们须涉及多种关系研究,如:色彩与情感,色彩与视觉形态,色彩三要素,色彩与物体结构、空间,色彩与材料,色彩与环境,色彩与生活应用的关系等。

虽然学习色彩语言所涉及的关系众多,但作者以为首先得有以下认识:“色彩”与“色彩图式语言”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前者语意倾向物理光学中的客观色彩,后者内核是“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属于视觉图式语言研究范畴!

二、色彩语言的发展

色彩是文化演变的象征符号,也是最醒目的视觉语言。中国现代色彩语言主要由以下两方面构成:

(一)中国传统“五色”理论起源于古代 “五行”思想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异德之故也”,是最早记载黄帝、炎帝诞生地的史料,我们从中可见中华民族“黄”“红”色彩标记的起始时间。《黄帝内经》作为中国的医之始祖。虽然难以考证其成书时代(相传为黄帝所作、后世公认此书成型于西汉),但溯源崇本之意是非明确的,其中理念显然是五行思想的体现。五行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核心文化,五行的五德轮回影响着各朝代的君主治国理念、百姓的生活习俗等各方面。

通过纵向的色彩历史比较,我们会发现五行对应的五色“青、红、黄、白、黑”居然与今天印刷与颜料色彩(印刷四色及三原色)中的物理原理基本一致,这绝非历史的巧合!由此我们可将“传统五色”作为开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即中国传统色彩背后丰富的文化寓意。故色彩是文化的象征,想了解传统色彩应先了解其文化故事。

(二)中国现代色彩理论来源于近代中西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随着18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揭开光色之谜,19世纪印象主义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进一步推进了色彩学的发展,20世纪初色彩学理论逐渐成熟(其理论代表是A·H·孟塞尔色立体和W·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包豪斯学院在色彩学发展的基础上整合并形成了特色的色彩构成教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国内)。

21世纪初,喷绘打印技术、数码影像技术的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我们对客观物理性色彩量化、系统化的掌控能力。

结合以上两方面的知识,我们可获得这样的理解:

“中”色(中国传统五色缘由)帮助我们更好知“情”(色彩象征性)。“西”色(西方色彩构成原理)帮助我们更好知“理”(光色理论)。

三、色彩图式语言要素的扩展

(一)情感要素

心理学中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并细分了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如喜、怒、忧、思、悲等;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如爱情、幸福、厌恶、美感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从色彩语言的角度来看,其“色彩”是人主观心理情感的反映。人类情感本无色彩,只因艺术的作用让丰富的、不可见的精神世界转化为清晰、可视、易读的色彩物质图像。

由之可见,分析与体验情感要素尤为必要。

(二)光源要素

因为有光,才有视觉上的色彩。大多数时我们在自然界中看到的大部分物象色彩都是因为反射光或透射光的作用。

对光源要素作一定分析,有助我们了解不同知识领域色彩的构成及应用的异同。如颜料与印刷与中国传统五行文化中的色原理相同,包含相同的三原色: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计算机与光源中的三原色理相同:红(Red)、绿(Green)、 蓝(Blue)。在光的原理中CMYK模式与RGB模式本质无区别,只是产生颜色方式不同。

不同时代背景下光源的本质虽相同,但科技的发展使工具材料发生了变化,光的来源方式也就不同。显然,光源是色彩语言中的重要要素。

(三)构成理论要素

科学促进了我们对物理色彩知识的了解。如何选择、调配更合适且丰富的色彩,犹如在积累语言的词汇量,它将帮助我们扩大词汇选择的范围。

自20世纪80年代始引入国内高校的色彩构成教学理论意义非凡,但也不乏弊端:其一,当时理论过于理性机械,理论与实践之间缺乏灵活转换措施;其二,时至今日国内不少院校仅作设计类专业所属课程设置;其三,未能与时代学科的发展同步。不同时代、环境影响色彩语言的因素也不同,以往的色彩构成因素仅限于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探索,情感体验、材质等因素被忽视。

“色彩构成”是现代色彩教学中不可缺的因素,对以往“色彩构成”理念优点进行吸收,对之弊端进行调整与弥补是色彩构成学科的前进方向。

(四)形态要素

“色”“形”相依!在视觉图式语言中,没有无色的形,也没有无形的色。形态要素是色彩语言中必不可缺的要素。

从纯粹意识的角度,“形与色”可以各自孤立存在,如“红颜色”一词中没有形态,“方块形”也不依色彩存在,但在色彩图式语言中“色彩”必须有清晰的范围。如着色的笔在物质空间上任意一点,均会留下清晰轮廓,即视觉中的形。

视觉图式语言的表现中虽然形色并存,但对它们比重关系不注意将会顾此失彼。如初学者在色彩语言的练习中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容易识别的物象结构与空间或其它关系上时,便已经偏离此时学习的方向。

(五)载体要素

色彩语言如同文字语言需要特殊的物质载体进行传达,如文字与不同特性纸张或其它材质的关系,没有这些相关载体要素,文字不可能产生。

不同语言的载体材料不同,载体材料之中有着许多确定与不确定因素,需要我们去探索实验。在不断的去载体因素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色彩语言”的表达技能也将随之提高。色彩需要物质的载体繁复众多,各材料载体有不同特性,所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进行了解与实验是必须的前提功课。

四、色彩语言表达方式的创新实践

怎样的思考方式决定了对应的表现方式。意象与结构性思维是中、西传统文化艺术中不同思维方式集大成的体现,与之对应的是相应的理论与技能,如谢赫六法对应的是写意技法,解剖透视学对应的是结构性绘画技法。在现今高校的色彩语言教学理念中理应对两者进行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辯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即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同时文化是发展的,“发展”意味着传承与创新。人类“语言”也一直在发展,“色彩语言”同样如是。“对色彩载体进行创新思考、对传统色彩语言形式及内容进行创新实验”等均可构成色彩语言创新实践的方向及内容。

简而言之,“色彩语言与黑白图式语言应一脉相承”是一个上下文呼应的科学理念,将有助我们建构一个全面的视觉图式语言课程体系。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与科技发展程度不一,所以人类对色彩的认识程度也不一样,在近30年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科技飞速发展,三维打印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时代背景中,“色彩”被我们更广泛的应用,社会生活中的色彩更加丰富,其本质也更加清晰,相较以前任何时代,“色彩语言”知识理应更容易被认知与掌握。

参考文献:

[1]大卫·科恩.英国设计基础系列视觉语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3]王雪青(韩),郑美京.二维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李松林,李中华,薛亚军.新设计素描——素描语言基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6.

猜你喜欢

色彩语言创新实践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运用研究
张艺谋电影中的构图和色彩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