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影响下的古典园林画境设计研究
2016-10-21刘岳坤
刘岳坤
摘 要:文章从分析绘画与造园的艺术共性入手,探究中国画理论的思想成就,并以谢赫的“六法论”为例,阐述中国画论对中国古典园林“画境”设计的影响和借鉴。在此基础上研究画境园林的布局特征和构园要素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风景园林;古典园林;中国画论;画境设计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7-0067-03
Study on Classical Garden “Painting Conception” Desig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Painting Theory
LIU Yue-kun(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painting and garden design artistic generality ,and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theory of Chinese painting, Taking “six principle ”as an example,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painting theory on classical garden “painting conception ”Design. On this basis ,Research on the layout of the garden and Design method of elements .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lassical gardens; theory China painting; painting desig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中国画与古典园林可以说是一对“姊妹艺术”,都是在传统思想文化母体中孕育并诞生的,在思想和艺术表现上都有着共同的遗传基因,并在历史的发展中互为影响,不断成长,共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人们常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实际上这句话概括出了中国传统园林“画”的特性。纵观我国园林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国画创作以及中国画论的发展对园林设计的促进作用。当前在西方各种设计思潮不断涌入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回顾经典,充分利用好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不断推陈出新,彰显设计的民族性。
一、中国画与园林创作的艺术共性
中国画与园林创作具有共同的思想渊源与艺术共性。在思想层面上,绘画与园林受到老庄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合一,强调人向自然复归。创作中强调师法自然,向自然学习。艺术共性上,绘画的笔墨线条、章法都积攒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亦是如此,而这一笔法、章法更突出的表现在对构园要素的组织和对美的追求上。中国画家的创作方法一般是游遍名山大川领会在心,归来后伏案挥洒而就,而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也以自然为蓝本,两者具有相同的创作途径。
二、画论与画境造园
画境本指画家在生活体验之后的一种视觉表现形式上的综合虚构,中国古代园林建造大多有画家的参与,他們将绘画中的构图布局、造景理论、表现手法运用到园林空间设计中,通过空间的要素语言,创造出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再现自然之美,并融入了造园者主观的情思,以此达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画境效果。中国画论是无数优秀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所形成的高度的艺术理论。在一开始便与创作结合,并指导着绘画的实践,同时对园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南齐画家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绘画品评与中国画论的著作,他首创了绘画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翼模写),对后世影响深远,下文以“六法”为例分析中国传统的绘画理论在园林空间设计中的借鉴。
(一)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指作品上生动的艺术效果,能生动必然有气韵。气韵生动是一切表现技巧和创作构思的有机结合并获得高度统一,是形神兼备的表现。被视为“六法”之本,后来成为统领中国绘画的首要纲领,成为画家们向往的目标。实际上就是画家思想先行,笔随心运,下笔有神的效果。这也就是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立意”,意在笔先,追求空间意境,要求笔迹要为塑造形象服务。正因为有了“意”的不同,才会有“境”的相异。在园林中就像绘画一样,不尽相同的情与景的交融才能抒发意趣不同的画境。
(二)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绘画中的造型技巧,强调一种由内而外的作用力。画家对自然的美好感受需要通过洗练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这一表达过程是建立在对自然物本质属性深刻体会的基础之上。如果内容空洞贫乏,形式又浮夸凌乱,便是无“骨”,也就是抓不到事物的本质,只好讲求外饰。借鉴到园林空间的设计中主要是指对构园要素设计与运用。骨法用笔,就是要在充分认识与了解山、水、建筑、植物的固有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合理的在空间中进行安排与组织,追求笔法之“骨”,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内涵又有形式的园林空间。
(三)应物象形
应物像形是指绘画中画面的形与客观存在物的相似性。绘画与造园都是造型艺术,其“形”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真实中上升为艺术真实,从追求形似,再到形神兼备。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注重对自然的模仿,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将大自然的真山真水,通过艺术提炼,缩小尺度、取其形似,塑其神韵。在空间设计中“山水为主,建筑为从”,这是园林画境营造中“化大为小,融入自然”的处理手法,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与园林兴造都是以自然山水为范本,都追求自然之美。要想在有限的空间中完成对于名山大川的艺术处理,就必须对其进行概括和写意,这样才能做到“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自然缩影。
(四)随类赋彩
本指绘画当中画面的色彩浑然天成、搭配自然。园林设计中也要做到“随类赋彩”,正确处理好空间的色彩关系,充分认识和把握植物的季相特征。配合建筑、水体、石景的色彩,在时间与空间上营造出不同景色,以此模拟大自然四季的变化。
(五)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在绘画中指的是构图与布局,传统上称之为章法,它是一种处理画面结构的艺术手法。在传统绘画的经营布局中经常运用的宾主、虚实、疏密、大小、远近、开合、纵横等等都是事物的矛盾法则在艺术上的处理,这些不仅仅是画理,也是造园之道。在园林画境空间的布局中尤为重要,一个适宜的、合理的布局决定着整个园林艺术的优势。因此要体现园中有园、有主有次、有藏有露、有曲有直的空间布局形态。这种画面的远近感、虚实感在园林空间当中更多表现为流动的、连续的空间形式、开与合、敞与闭、明与暗对比呼应,增加了游人游园时的空间感受与趣味。
(六)传移模写
本意是指在绘画中需要多向传统学习,多临摹、多总结,使画理、技法得以传承和发展。传统的中国园林,从最朴素的形态发展到有意识的改造自然也是一脉相承的,它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园林创作中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圆明园在建造的过程中借鉴了狮子林和杭州西湖十景空间处理手法,颐和园依据西湖的形态改造了山水布局,直接模仿苏堤建西堤,这就是所谓的“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的例子。
三、园林画境的整体布局规律
(一)道法自然,追求意境
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其内涵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之形,還体现在对意境的追求。文人和士大夫凭借他们对自然风景的理解和对自然美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创作,侧重于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寄托情思,从而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风景美如画是形容自然之美,如何把体积大的、边界广的真山真水变成形态质量小,有边界的人造园林景观,是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核心问题。皇家园林大多是对自然山水的改造,同时借鉴江南私家园林空间的营造手法。江南私家园林一般选址在城市平原,需要在极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画面,需要对有限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浓缩自然风景的精华于咫尺之中。利用空间的对比、巧借外景、道路游线的迂回曲折等手法创造出小中见大的意境。
(二)轴线布局,正变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中大多会做轴线处理,以此来统领整个全局。在主轴线上安排主要空间与景点,往往联系着园林中的主体建筑物,是全园建设的重点,它们往往在看与被看的位置遥相呼应,至少由两至三个建筑来定主轴线。主要轴线可以是一条或者两条,不宜过多,否则会失去重点。辅助的次轴线可正可斜,沿着次轴线安排仅次于主景的次要景点,其他景点散落在流线之中,使整个空间布局均衡且突出主题。一般园中的宫廷区或居住区是正轴线,并沿主轴线向一侧延伸增加景深。
(三)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计成在《园冶》中所表述的原则。因借强调可借园外之景,如拙政园借北寺塔之景,扩大园林景深,使得空间在视觉上得以延伸。体宜主要是指园林要素的尺度与比例,单个要素与环境整体要有一个对比与呼应的关系,如建筑要选择合宜的尺度与适宜的位置,以此协调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四)空间分隔,小中见大
任何园林,它的空间都是有限的,但其对于空间意境的追求确是无限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一般都会将整个园林空间划分为大景区、中景区、小景区,其中包括过渡性空间以及园中之园。有的则依据不同的功能、意境、主题划分空间。其中园中之园是中国园林空间处理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手法。比如豫园就由主题不同的六个景区组成,分别是假山区、万花楼景区、会景楼景区、内园景区、玉玲珑景区和点春堂景区,内园景区是整个园林的园中之园。
(五)奥旷交替,妙趣横生
奥旷交替是景区与景区之间相联系和过渡的重要手法之一。视野开阔,空间悠远的就是旷如,环境局促,空间迂回的就是奥如。画境园林空间要求园中既要有寥廓悠长,视野开阔的旷如空间,也要有屈曲隐蔽,迂回曲折的奥如空间,二者相互交替,不仅妙趣横生,还能产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效果。
四、画境园林中的要素设计
(一)地景“画境”设计
“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由高低;涉门成趣,得影随形”。得影随形就是因地制宜的对原有地形充分利用、开发和改造。一般造园西北地势高,东南地势趋于平缓,仿若中国疆土的地貌,多以土石山为主,以石塑山为次山;仿效自然的山峰、山巅、洞穴、岭坞等不同形态 。
(二)水景“画境”设计
在古典园林中水面一般都有主次之分,靠长堤、小桥分割水面,连接两岸。有的在湖中筑岛,动静结合,靠瀑布、水坝、深潭创造水景的竖向变化和层次落差,并注重对湖水驳岸的维护与倒影效果的营造。对于只有一方池水的小水面,通常采用水面空间的大小对比来扩大水域感,或作沧源掩尾,架桥设榭的处理,以扩大空间感。古典园林水景之美在于其形态自由与动静结合的灵性,水流因势回绕,轻流暗渡,使得园林空间因水的灵性而变得自如。
(三)建筑“画境”设计
园林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种类多样且形态各异,有亭、廊、楼、榭、阁、坊、塔、唐、轩、斋等等,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园林立意和画境空间设计要求,选择不同的建筑类型。园林建筑除了满足居住、遮风挡雨等功能外,还应与其他要素相配合,充分展现建筑的形态之美,例如,屋宇式建筑中的翼角部分从屋顶到四个角樑的位置,从立面上看会出现“起翘”,从平面上看会有出冲的抛物线,与自然形态的柔美相通共融,展现出一种画意之美。
(四)绿植“画境”设计
在园林空间的设计中,植物的栽植以遵循地形地貌和植物的自然生长习性为原则,要体现出群落之美,让树木能够显露自然之形。植物是最具生命力的要素,在园林创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园林立意与主题选择适宜的树种,同时兼顾植物的季相特征,关注时序上的变化对景观的影响,在种植形式上师法自然,根据自然中植物群落的形态有孤植、丛植、林植等多种形式。
五、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当下景观设计无尽的数据库。走好继承与发展的道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汲取传统造园的思想精华和空间处理手法,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现代设计思维来重新演绎设计的民族性,对于当今的中国景观设计来说是迫切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各种设计思潮不断涌入国内,设计的“无差别性”和“国际化”造成了风格的雷同与地域性的缺失,传统的经典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历史文脉难以得到延续。作为中国的景观设计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好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不断给中国传统园林注入新时代的血液,让其持久焕发新的活力,让“新中式”成为民族的骄傲。
参考文献:
[1] 彭军.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表现[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20-25.
[2] 郝鸥,陈伯超,谢占宇.景观设计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7-24.
[3]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74-314.
[4] 明·计成.园冶注释[M]. 陈植,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