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河生态恢复规划与实践研究

2016-10-21洪菊华宋文静

价值工程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态景观生态恢复辽河

洪菊华 宋文静

摘要: 辽河是我国的七大江河之一,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然而近百年来,土地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一系列生态问题,不仅威胁了辽河生态安全,而且对区域生态和气候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制约了区域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北方大河雄浑大气、四季分明的生态景观特征亦不复从前。本文以辽河沈阳市段为例,探讨了北方城市大河生态恢复规划的理念及方法,在保障水系安全的基础上,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特性,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恢复辽河生机,为我国大江大河生态恢复治理提供借鉴。

Abstract: Liao River is one of the seven major rivers in China, and gave birth to the brilliant culture. However, over the past century, excessiv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cause lots of issues, not only threaten its ecological security, but also the impact on regional ecological and climatic environment, restrict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four seasons ecological landscape features of north river are no longer existed. Based on Liao river in Shenyang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nning concept and method of northern city river, on the basis of water security, restore natural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s, realize the balance of ecological system, restore the Liao River vitality as one of model for ecological recovery of large rivers in China.

关键词: 辽河;生态恢复;生态景观;多样性

Key words: Liao River;ecological restoration;ecological landscape;diversity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024-04

1 遼河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征

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更滋养了两岸的老工业基地与商品粮基地。辽河作为国家“三河三湖”战略整治重点工作之一,其成效直接影响着东北振兴的国家战略全局与流域的和谐发展。

1.1 辽河概况

辽河流域涉及内蒙古、吉林、辽宁,包括15 个市、56 个县(市、旗),流域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2010年流域人口4300余万,GDP 0.6 余万亿元。

辽河干流长512公里,自东北向西南贯穿辽河平原,汇入渤海。(图1)

辽河季节性特点突出,降水集中在6-9月,水位波动大,滩地多为冲积而成,间有沼泽分布,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河水含沙量高。岸坎不稳定,洪水冲刷严重时呈现河床摆动现象。

1.2 辽河的现状环境情况

辽河流域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季节性变化剧烈,枯水期河道断流,丰水期洪水泛滥,且水质污染严重。

百年以前,辽河环境稳定,水量充沛,河上可以航运,然而多年的人为破坏,河滩地变成农田,大大破坏了河滩的天然植被与生态环境,一方面,对防洪造成重大隐患,另一方面,加速土地沙化速度。研究表明,辽河滩地沙粒组成小于直径0.45毫米的占90%以上,这意味着3级风以上就可以刮起来,成为沙尘暴。

辽河滩地植被差,覆盖率低(30%以下),大片土地沙化,即使有降雨也很难产生地表径流,促使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本身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缺失,造成缺水与洪水的矛盾。据了解,辽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贫乏地区之一,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更为严重。

1.3 辽河生态恢复的意义

辽河流域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是我国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承载者防洪、灌溉、生产、生态等多方面的功能。科学、系统的恢复辽河生态,打造生机勃勃、功能完善的生态带,不仅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之都的首要条件,也是流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更是实现“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2 辽河生态恢复之途径

2.1 “可持续”的规划理念

基于辽河流域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问题形成之久,辽河的生态恢复必须立足长远,综合多方面、多学科,制定长期的修复计划与近期的行动纲领。

宏观上,为辽河制定了长远的生态修复计划,总结过往以水质改善为主的治理经验,立足现阶段生态系统恢复的本质,并为未来与城镇带、旅游带的衔接创造条件;微观上,将辽河生态系统恢复视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尊重自然规律,进行弹性规划设计,在河流自我修复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引导和干预,促进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发展。(图2)

2.2 系统的生态组织策略与研究方法

按照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研究方法,分析研究辽河生态带生态系统服务的问题,通过相应的规划对策,可持续的利用大自然的能量,扭转辽河生态系统数十年的退化,完善辽河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四大功能。并通过保障水安全、构建湿地网、恢复绿生机、打造示范点等手段系统恢复辽河生态。

2.3 科学的技术手段结合 “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规划可采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GIS技术分析生态安全格局,为规划布局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利用3S技术平台作为监测手段,时刻掌握生态带的动态变化,作为规划实施保障的技术支撑。运用效益评估体系对生态恢复效益进行定性、定量的预测评估,引导规划有效实施。 (图3)

2.4 多方协同的工作组织

规划在生态、水利、规划等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由政府相关部门、规划单位及相关科研机构等多方协调编制完成的综合性规划。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听取两岸县区群众代表及城建各部门建议,充分体现公众参与。

3 沈阳市辽河干流生态恢复规划

3.1 沈陽市域段辽河概况

辽河是沈阳市重要的水资源,干流长307公里,滩地面积近500平方公里,是联系沈阳北部生态保育区与南部城镇建设区的纽带,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沈阳市域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

然而,长期不科学的开发利用导致流域内水质污染,天然植被破坏,土地沙化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威胁了辽河的生态安全,而且对城市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制约了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下,辽河水质有所好转,但未能从根本上彻底恢复辽河生机。

3.2 沈阳市辽河干流生态恢复规划要点

规划在详实的前期调查、严谨的分析研究基础上,编制切实可行的系统性方案,并提出后续实施管理的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将辽河沈阳段率先打造成“水系健康、生态完整、交通便捷、景观优美”的原生态、大尺度的自然生态之河,发挥“沈阳绿脊、生态引擎”的作用,带动区域和谐发展,从而实现“根治辽河,彻底恢复辽河生态,造福子孙后代”的根本目标,实现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为我国治理和保护河流生态系统探索道路。(图4)

为此,规划以水系为主脉,绿带为基底,通过三条路网将四个片区及二十七个节点联动起来,形成结构清晰功能完善的辽河生态网络,以完善辽河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四大功能。(图5)

①调节服务功能。

河口湿地是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质的重要手段。通过丰水期洪水淹没分析,规划形成13处干流湿地,11处支流河口湿地,并结合滩地坑塘及牛轭湖形成湿地网络,构建雨洪调蓄系统,实现生态带的调节服务功能。规划到2020年,建设湿地面积达到91平方公里。

②供给服务功能。

规划提出点源、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对沿岸工业、生活污水以及禽畜粪便、农业污染等进行综合处理,从源头切断污染;通过湿地调蓄及枯水期水量补给,保证生态带水量,以维持河流的基本形态和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良好的水质与丰富的水量,是保障生态带的供给服务功能的基本条件。

③支持服务功能。

采用“以绿养水”的生态恢复模式,提出横向、纵向分层次的植被恢复策略及布局,恢复植物多样性:临水种植多种沉水、浮水、挺水类植物,为生物提供生境; 回水范围内以种植湿生植物为主,净化水质; 岸坡和岸边滩地栽植耐水湿的灌木带,稳定边坡;上部结合土质,适量种植能耐水湿、耐水淹的乔木、林果树,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图6)

生境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实现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并培育多样的生境。规划结合植被群落布局情况,模拟树林、树林边缘、灌木丛、开放水面、沼泽、浅滩六类主要生境,为动物多样性恢复创造条件。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实现生态带的支持服务功能。(图7)

④文化服务功能。

在生态带整体恢复的基础上,规划大堤作业路、滩地管理路、滨水游览路三级路网搭建横向连续、纵向贯通的串联骨架,并利用滩地管理路构建绿道系统,实现生态系统能量流、信息流的传递。

辽河生态带的建设,促进两岸城镇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转型。为指导各县区生态带建设,同时体现辽河生态带的景观多样性,滩地内结合辽河所在县区的特点,在大尺度、原生态风貌的基础上,结合植被规划、景观塑造等手段,形成康平法库生态农业展示区、沈北都市休闲度假区、新民城郊文化感受区、辽中田园水乡体验区四大风貌特色区。并结合湿地、跨河桥梁、两岸文化遗迹,规划二十七处生态示范节点,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及生态环境监测,实现生态带的文化服务功能,使其成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科普教育基地,从而更好的促进生态带建设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形成。

4 总结

沈阳市辽河滩地目前建设湿地面积近66平方公里,新增蓄水量3200万立方米,生态封育总面积255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由原来15.2%提高到63%,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城市小气候明显改善,并且退出国家重度污染河流行列。

水质的改善,为人们带来了健康的生活及生产用水,产出高品质的粮食及鱼类等副产品,增加了产业附加值;同时,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产业也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辽河上多处节点及生态示范区已初步建设完成,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指数,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辽河已呈现出“鸥翔鹤舞,喜地湿而岸远;鹜跃鸿飞,乐水阔而河清”的喜人景象。我们相信,随着辽河生态基础的逐步恢复,辽河必将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源泉。(图8)

参考文献:

[1][美]威廉·M·马什.景观规划的环境学途径[M].朱强,黄丽玲,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美]弗雷德里克·斯坦纳.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M].周年兴,李小凌,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汤振宇,张德.城市河道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4]姚小琴,窦华港.天津海河廊道的生态恢复[J].城市规划,2009(增).

[5]刘滨宜,周江.论景观水系整治中的护岸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4(3).

[6]孙鹏,王志芳.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J].城市规划,2000(9).

[7]邓红兵,王青春,王庆礼,等.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J].应用生态学报,2001(6).

[8]潘响亮,邓伟.农业流域河岸缓冲区研究综述[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

[9]高鹏杰.浅谈河流治理中的生态问题[J].水环境,2004(4).

猜你喜欢

生态景观生态恢复辽河
辽河口
倾听
辽河文讯
基于ELM算法的辽河沈阳段水污染评价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原则及方法研究
福建长汀县生态恢复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乡土景观设计在玛纳斯河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骊山森林公同人文景观规划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