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人文素养

2016-10-21席恒君

新课程·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人文校园

席恒君

音乐是听觉艺术,情感的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富有个性的”奇妙语言,通过声音的表达,音乐具有形象性、感情性、愉悦性特征,所表露的情感有其独特的感染力,我们深入挖掘、提炼、整合并且采用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涉及美之甘露,让学生心灵受到启迪和陶冶。

一、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们针对研究成果,向学生征集意见,孩子们说他们心中的音乐课就是欢乐愉快的唱歌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那么课怎么上,才能达到孩子心中的要求,这就要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改革教学模式。

1.传统的音乐综合课的课堂内容一般都是把构成音乐的元素作为教学目标来完成的,这种教学方法只能停留在为了音乐教学而教学,停留在单纯的音乐技术学习上,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虽然有其模式可依,但学生很乏味,久而久之开始厌学。通过改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而毫无拘束地参加教学活动;允许学生独立地对音乐作品的不同学习理解和思考,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和形象的猜测等,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培养主动学习和自行运用所学音乐知识,感受实践创新学习音乐学科带给身心的快乐和音乐美的熏陶。

2.在改变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思考问题的习惯、讨论的习惯,特别是很多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强迫式学习,变成了主动的参与学习,使得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3.改变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过去完成单一的教学内容为目标,上升到根据教学内容拓展更多的相关音乐素材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深入挖掘音乐内涵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素养等,教学行为发生了质的飞跃。

那么课怎么上,才能达到孩子心中的要求,我们在音乐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剧的内容,《皇帝的新装》《灰姑娘》都让学生伴着音乐走进话剧,角色的扮演,剧情的创新,都让学生体会了艺术带给大家的乐趣,达到了学生对好的音乐课的要求,就是欢乐愉快的唱歌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培养了学生交流、传承、超越、互相合作、创新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实验的开展,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愿学乐学,愿唱也愿意实践、表现,音乐学习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艺术气质,培养审美品味

身为教师,我们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喜爱民族音乐,特别是热爱民歌,所以我们开展了《泥土的歌》民歌欣赏与试唱歌,欣赏了山歌、号子、小调等特色的民歌,让学生演唱了《脚夫调》《放马山歌》等,使学生感受了音乐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喜爱民族音乐的同时,我们让学生欣赏了《七色的管弦》一些西方管弦乐。例如《卡门序曲》《大刀进行曲》等。通过歌剧故事让学生感受音乐、感受管弦乐的魅力。

总之,让学生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优势,情感的健康与否,具有鉴别的本领,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变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

学校艺术活动是学生施展艺术才华的平台,通过艺术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增长艺术才能,丰富情感体验,增强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我们通过开展每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将德育渗透于艺术节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和演出的成就感。我们还开展了学生励志歌曲大合唱。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本着每班一首班歌,使励志歌曲深入学生心中。在展示中,每个班以方阵形式演唱了各班的班歌。例如《飞得更高》《我相信》《爱我中华》等已列入了我们的《校园合唱》校本教材,这些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励志情绪,以及爱国主义情感、人文内涵等。我们除了以班为单位开展合唱团外,还举办了校民乐队,使学校中一些有民乐特长的学生集合在一起,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悠扬的音韵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古朴高雅的《彩云追月》感染着学生,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的魅力。学生在观看中国民乐团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新年音乐会的盛况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对于中国民族音乐有了新的认识,更加热爱民族音乐艺术。在校艺术节上,我校的古筝乐队将现代的流行歌曲《荷塘月色》用古筝、笛子完美地展示出来,使学生通过流行音乐感悟了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音乐课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人文素养在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更加丰富多彩,得到升华

在一些学校开展扇子舞、手语表演、武术旗阵表演、腰鼓、口琴、葫芦丝等技能表演教学的启发下,我校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完善开展了“校园集体舞”的教学,使每一个人每一个班都随音乐舞蹈起来。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校园华尔兹”“青春旋律”“校园秧歌”等集体舞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舞蹈的改编,做到班班有新意,班班有主题。真正面向全体后,我们开展了“校园集体舞”展演活动。做到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需要,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锻炼及展示才能的机会,每个班展示了他们的集体舞蹈,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学生跳着集体舞蹈魅力,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意识。

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培养人文素养这一主题成果的升华,我们真正地做到了面向全体,人人会唱歌,人人会舞蹈,人人会乐器,音乐给我们力量,教会我们做人,我们会在培养人文素养上下工夫,努力探索,改变、创新教学模式,给孩子们更大、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

参考文献:

陈希权.在综合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9):156.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人文校园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