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提高导学稿教学的效果

2016-10-21张韬焘

新课程·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探究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张韬焘

随着导学稿教学的实施,我校采用导学稿模式并结合自身特点提出“热身,做好信息反馈——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动机——落实目标,精讲点拨,合作学习,提升能力——归纳小结,构建知识网络——检测训练知识巩固”的导学稿教学模式。实施后,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变化,但仍须解决向导学稿要效益的问题。

一、提高对导学稿的认识,改变观念

导学稿是新课程改革的结晶,更是一线教师不断尝试总结的智慧成果。导学稿整合了教材内容,减少了教学环节,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确定基调。

教师使用导学稿时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一方面教师应抛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明晰自己的作用,勿穿新鞋走老路,对学生不放手,上课大量灌输,将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搬硬套,疏略导学稿的导学功能。另一方面教师要淡化唯成绩论学生的思想。导学稿目的在于减负增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使学生懂得学习,会学习。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能力的培养。导学稿是成绩的载体,并非教学的全部体现。切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是导学稿的长期受益者与使用者。导学稿代替了学生的作业本,以及其他资料,将学生予以解脱,利用导学稿即可轻松学习。导学稿,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绝不能将其视为救命稻草,在课前、课堂、课后随心所欲,将其当作挡箭牌或制胜法宝。

有利必有弊,导学稿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导学稿中的预习部分,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自学,敢于动手、动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导学稿的使用,同时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必须把“等待老师教”的习惯,变成“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习惯,学生自我探究问题的意识应得到强化。学生绝不能将导学稿当作试卷或者练习题随意对待处理,而随便地应付老师的检查。而应该认真地去预习和复习,努力深究导学稿背后所隐藏的更深层次的东西,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提升业务素养,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导学稿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不是教学的执行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再充当课堂上的播音机而应成为课堂上的点拨者。教学模式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终生学习应是每个教师永恒的追求。把握知识重点、难点、考点、热点,熟识知识脉络体系,在不断学习中接受新知识、洞悉专业领域的新动向,使知识不过于陈旧,脱离学生的需求,积极学习清新的教学语言、动态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涵养。

导学稿模式对教师教的要求比以前更高。用导学稿上课,其最高境界是课前从导学稿中来,课堂上超越导学稿。课前用导学稿引导学生自学,课堂上用其调控学生。老师要充分利用导学稿辅助于课堂教学,牵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将之使用到位,但又不完全拘泥于其中,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让学生觉得导学稿貌似平淡无奇但却回味无穷,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跟随老师的指引点拨。

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師的业务水平及课堂驾驭能力尤为关键。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灵活机动的教学应变技巧,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履行岗位职责中要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艺术;及时充电,与时俱进,汲取教育前辈及大师精妙的教学构思、宝贵经验和成果,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在实践中完善增强教学技能。这样才可在教学实际中避免因预设不足,或特殊情况造成的教学任务难以按时完成,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快乐参与,让合作探究走入课堂

导学稿模式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际教学中,合作探究因受长期教学习惯及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束缚,合作探究只是纸上谈兵。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洞悉学生的心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课堂上,老师实时结合教学实际巧设话题激发学生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课堂上我们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学生合作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学习的信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共性问题尽可能地从学生实际出发,借用学生熟悉直观的事情,有针对性、有指导性地在平时课堂上加以训练。学生在尝试中体味到合作探究的乐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让教学课堂悄然而去。

四、用心教研,提高导学稿质量

导学稿是教学的有效载体,在师生之间起着互通教学效果的作用。

导学稿的实用性与教学效果密不可分。导学稿的编写过程中,科任教师当高度负责,不断研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并不断地吸纳学生的反馈意见,实时调整,使导学稿切实成为教学一体的教辅资料。导学稿应承前启后,注重知识的过度衔接,新旧知识的传导;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习中能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融会贯通,顺理成章;题型设计,灵活多变,学生见多识广。知识难度力争分层设计,面向全体,人人课堂有事做;知识容量确保当堂完成,当堂落实,向课堂要成效。导学稿实用性越高,导学稿的效益才能最大化。

总之,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不断的探索实践过程。导学稿教学模式更需不断的摸索,只有实践总结相结合,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并完善,让它成为学生和老师的左右手,教学才可以取得可人的成绩。

参考文献:

易卫东.经历风雨见彩虹:浅谈导学稿的教学模式[J].教育艺术,2011.

猜你喜欢

探究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