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活动,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2016-10-21徐慧
徐慧
摘 要:随着“双语教学”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会说汉语,已然成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巧借多种教学活动来有意识地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双语学习质量,同时,也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做好保障工作。
关键词:双语;情境;广播员;演讲;讲故事
双语教育的开展对学生健全的发展,对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多种活动为例,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双语学习质量进行论述,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情境交流活动的开展
情境交流活动是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和双语学习质量的有效活动之一。所以,教师要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双语交流,即,一人用汉语一人用少数民族语言,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而且对学生沟通能力的锻炼、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情境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交流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为学生双语学习质量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一些寓言进行交流,比如:对于阅读《愚公移山》《陶罐和铁罐》等文本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交流。如《陶罐和铁罐》时,我组织学生分别以“陶罐”和“铁罐”的角色进行交流,其中一个人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表达,一人用汉语进行交流,之后,在互换中掌握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在语言情境交流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多种活动进行交际,要确保学生在自主交流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让学生自编对话进行交流,以锻炼学生的双语交际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小广播员活动的组织
小广播员活动是指让学生轮流当广播员,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广播的内容,进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的“胆量”,而且,对学生双语表达能力的锻炼、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广播内容选择时,我们可以将相关“节日”“节气”“季节”等相关内容进行广播,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能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提高双语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这些广播内容的传播中增加一些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大幅度提升。
三、双语演讲活动的应用
演讲是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活动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双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演讲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双语演讲活动,同样采取的一篇演讲稿,两种语言进行表达,或者是一段汉语、一段少数民族语言,这样交叉的演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双语掌握能力,而且对双语学习效率的提高,与学生语言应用水平的提升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鼓励学生自选主题进行演讲,以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演讲活动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例如:在双语演讲中,我们可以以命题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如:以亲情为话题、以爱国为话题、以我的家乡为话题等等,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稿的准备,并进行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分配,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以良好的学习态度走进课堂,并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命题,自主组织语言进行表达,进而提高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
四、讲故事活动的应用
对于任何阶段的学生来说,听故事、讲故事都是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活动,引导学生在故事概括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流,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故事概括能力。
例如:在阅读课时,我组织学生将自己阅读的文本用双语进行概述,或者是用双语向其他学生推荐自己阅读的读物,说一说自己阅读后的感悟,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想等等。可见,有效的故事讲述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双语交流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识到双语教育的重要性,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鼓励学生在双语的交流、表达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双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玛依热·努尔麦麦提.如何提高学校双语教学质量[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
[2]江森,李明波.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教学质量[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