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偏向问题
2016-10-21祁爱梅
祁爱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有:喜歡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会写8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努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等。《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但是从日常教学和听课活动中我发现低年级语文课中存在重识字轻写字,识字和写字教学脱节等种种倾向,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的认识。
一、低年级语文课中存在写字教学缺失现象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上许多老师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引导学生如何识记生字上,而写字指导却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甚至许多老师在语文课中不指导学生汉字书写。
许多老师认为识字教学形式多样,很有趣。老师在引导低年级孩子识记生字时采取了编儿歌、找朋友、摘苹果等许多游戏识字方法,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或动画等形式,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高、师生易于互动,课堂容易“出彩”(特别是竞赛课、观摩课效果很好),所以老师乐于识字教学。而写字教学比较“耽误”时间,学生不容易一下写好,而且容易产生疲劳感,往往给人以“刻板”“单调”“乏味”的印象,尤其是在观摩课上“风平浪静”地指导学生汉字书写总让听课者觉得课堂沉闷,缺乏“热闹”的效果。
由于在语文课中缺乏有效的写字指导,学生书写水平普遍不高。学生作业中经常发现字迹潦草、结构松散、笔画错误的现象。
其实只要在写字教学中善于总结点滴方法和策略技巧,汉字书写指导同样精彩。“教师示范—学生临写”这种单一模式并不是完整的写字教学模式。写字教学不仅要学生“写会字”,还要“会写字”。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所以,我在写字教学中总结了“一看、二写、三比较”三步指导法,学生通过“观察字形、书写练习、揣摩比较”三个基本步骤练习写字,比较着写,改进着写,亲身感受书写的自我成功。还可以通过先进的电子白板技术更形象地演示笔画笔顺和运笔方法,对学生的汉字书写进行展评,使写字教学变得立体丰满。另外,在写字教学中还可以适度地引入字理,通过汉字的表形、表意性,构字原理和汉字演化过程等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汉字的文化魅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如上所述这些小策略同样可以使写字教学“出彩”。
二、低年级语文课中存在识字和写字脱节现象
识字写字贯穿于《标准》的各个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呈现的,但是在低年级的语文课上识字和写字脱节现象值得反思。
一是识字写字没有结合起来进行,书写指导不到位。在听课中我发现许多老师进行识字环节后,便让学生朗读课文,分析理解课文,到最后两三分钟才指导学生书写1~2个字,这显然是不符合课标精神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在识字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写字,既可以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还可以顺势掌握汉字书写方法,特别是对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要求“既会认又会写”的生字效果会更好。由于课堂预留时间短,使汉字书写指导不到位。例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后,选其中一个“慕”字指导学生书写。
二是教师对课标的理解有误区,使得写字教学失衡。《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低年级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许多老师对此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低年级写字教学可以少进行。课标提出的“一、二年级多认少写”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为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提前介入阅读,在教材的编排上要求“会认”的生字多,“会写”的生字少(一、二年级“识字写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会写。),所以这里的“少写”是写字的“量少”,并非让指导写字的“质少”,此少非彼少也。
《标准》对一、二年级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基础目标:“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如果忽视了低年级写字教学,这个目标就很难达成。
作为小学生,写好汉字是培养语文能力,感受语文魅力,形成语文素养的良好开端,加强低年级写字教学是必然。
参考文献:
林海虹.低年级写字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