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构建的教学策略
2016-10-21邱开兴
邱开兴
摘 要:生物学重要概念是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位于生物学科的中心位置。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践,通过精心设计“三导学案”,巧设问题链,开展实验探究,概念图构建知识框架、修正错误的前概念,帮助学生合理构建重要概念,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策略
生物学重要概念是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它位于生物学科的中心位置。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给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支撑概念;同时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合理的框架结构;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消除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与科学概念有关错误的前概念。我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通过开展各种教学策略合理构建重要概念。
一、精心设计“三导学案”,自主学习重要概念
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时,形成如下自主学习导学案: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1)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_______、绿色部分有_______。把课本中的重要概念用一句话描述下来,用黑体加粗,对于具体概念内容用填空的形式来自主学习,使学生对本节的重要概念有一个深入了解。
二、巧设问题链,优化重要概念教学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创设问题链是基础,教师的启发导学是关键。例如,在“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课本知识内容问题化,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达到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设立如下问题链: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观察苔藓植物。(1)葫芦藓植株呈什么颜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2)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根相同吗?(3)观察葫芦藓茎与叶,有筋脉吗?用手感觉其叶片厚度如何?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观察蕨类植物。(1)比较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高度?(2)观察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如何找到其根、茎、叶?(3)观察蕨类植物的叶与叶脉,用手折一折其茎和叶有何感觉?(4)观察蕨类植物叶片背面,你看到了什么?
通過观察实物标本,设置问题链进行讨论、质疑、释疑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构建重要概念,增强对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合作掌握重要概念
例如,在讲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节时,采用以下教学环节。(1)教师邀请其中一位学生共同演示“牙签扎手”的活动,体会缩手反射。(2)教师出示医学注射器,邀请学生参与“缩手反射”的实验,学生纷纷躲避。(3)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膝跳反射”的实验,进一步体验反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膝跳反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归纳出反射的概念,教师板书概念内容。(4)教师随机测试两名学生的眨眼反射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导出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5)学生观察七下72页“反射弧示意图”,勾画出图中的关键词(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学生分析关键词的功能,尝试绘制反射弧的结构简图,并描述膝跳反射的生理过程。(6)教师点评学生的描述。教师结合膝跳反射生理过程的动态Flash,强调具备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是反射活动能够发生必要条件(板书完善反射的概念)。
在教学中通过游戏导入,学生初步感知反射概念;通过分组活动体验,认识反射概念;通过分析活动现象、生理结构(反射弧)进行综合概括、归纳反射概念。这样合作探究,层层递进,使学生深入掌握本节的重要概念。
四、通过概念图形式构建重要概念的系统框架
概念图即指以图解的方式,直观地、结构化地描述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关系。课程标准第三主题“生物与环境”中的重要概念分布在七上、八上和八下的课本,如何把它们的内在联系起来,在中考复习中通过构建概念图,把所学概念形成一定的框架结构。
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概念进行系统归类,使之纳入到认知结构的系统网络中。这样,不仅有助于新学习概念的巩固,而且有助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使相关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五、通过对前科学概念的修正构建重要概念
在学习新概念之前,学生会根据以前的认知如生活经验或外来信息或多或少地对一些概念建立某种认知,学生建立起来的概念有很多是不全面、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这些概念可以称为“前概念”。例如,对于两栖动物的理解,学生认为能在水中和陆地生活的动物即是两栖动物;学生在学习鸟类之前,就已经大致认为鸟类是一种会飞的动物,因此,所有的鸟类都会飞行,这些都是基于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个人理解而建立起的前概念。
当前概念需要修改时,就出现了概念的转变。例如,当教科书中出现了与学生已有认知不相适应或相冲突的情景时,就会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结构对“前概念”进行修订。以学生对两栖动物的认识为例,当教科书中出现的青蛙除了在水中和陆地都能生存以外,还特意表述了这两种动物都是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蝌蚪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这一特征时,学生就会自然修改和拓展对两栖动物概念的认知。
当学生已有的概念经常不足以使其成功解释某一新现象,这时学生必须更新组织其前概念。以“会飞的鸟类”为例,鸟类是适应飞行的一类动物,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形成这一重要概念,如果通过给学生举一个反例“鸵鸟是一种生活在沙漠中善于奔跑的鸟类,但由于体重过重而失去飞翔的能力”,这种补充的小资料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建立起的前概念进行重新整合和扩展。
总之,我们要认真落实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能够关注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内在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生物重要概念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构建者,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陈欣.凸显重要概念教学 体现生物学课程性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