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究
2016-10-21呼玄颖
呼玄颖
摘 要:当前,中学生越来越热衷外来文化。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弥补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立足本土、立足本国、俯瞰世界的一代中国人。
关键词:传统文化;阅读教学;初中语文
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村孩子也慢慢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起了洋快餐,看起了外国电影,越来越远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天天唱着意境浅顯的流行歌曲,却背不出字字珠玑的古诗文;捧着卡通漫画看得津津有味,却对古典名著敬而远之;传统节日不知意义何在;民族英雄不知时间朝代……正应了网络流传的一句话,现在的中学生知道郑智化,不知郑成功。站在时代的讲台,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灿烂的民族文化长河中遨游,把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代代相传。
一、在课本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还是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因我国的传统教育,以德育教育为先,我认为现代教育,也不能失掉这一点,教学时不应纯粹讲知识,应把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即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因一切“物语皆情语”。在课堂教学中,应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爱弟妹,宽容忍让、有礼有节、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淡泊名利。如在《荷叶——母亲》《散步》《羚羊木雕》等课文的教学中,教育学生热爱母亲、体谅宽容母亲。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关爱,还能真心去爱其他人吗?
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文明和民族文化的教育。如从《黄河颂》《土地的誓言》中,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献身;从《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馆》的学习中,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文明遗迹;从《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中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风俗民情;从《安塞腰鼓》《竹影》中教育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如腰鼓艺术和中国画。
从古典名著的阅读与古诗文的学习中去感受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例如,从《岳阳楼记》中感受古圣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胸怀,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追求;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学习诗人虽弃官但仍时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奉献精神。从古典名著中学习鲜活人物形象的优秀品质。例如,从诸葛亮身上可以学到“智”,从关羽身上可学到“义”,从岳飞身上可学到“忠”,从陈胜身上可学到“反抗压迫”,从孔融身上可学到“礼让为先”,从包拯身上可学到“公正廉洁”等。以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成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心胸坦荡的中国人。
二、用多种教学形式弥补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
1.我们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交流。如端午节,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弄清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与哪些名人有关,端午节各地都有哪些风俗习惯,你家是怎样过端午节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感受传统节日的浓浓民族情结。还可以利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有计划地让学生去探究实践,把地域文化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把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授给学生。
2.利用系列讲座,如成语故事、文学典故、文学常识、名人传记、奇闻轶事等学生感兴趣、易于被接受的故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来历,“推敲”一词是怎样产生的,“江郎才尽”中“江郎”是谁,“洛阳纸贵”发生在哪个朝代。
3.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故事:一年腊月,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从老家山东移居浙江绍兴,新春之季,他连写了两副对联,因字好、词好而被人借走,无奈,他让儿子把对联拦腰剪断,先贴上半截,对联为: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果然再也没有人去揭。第二天凌晨,王羲之让儿子贴出下半截,对联改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对联寓意喜庆,对仗工整,成为千古佳联。
三、注重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
教室内外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对教室内外的墙壁、黑板角、课桌角张贴一些带有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激励教育学生,让学生沉醉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利用课前把音乐课上学习的京剧片段、古诗词谱成歌曲学唱,如周杰伦的《青花瓷》、王菲的《水调歌头》,也可以播放古曲古乐,早读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经典诗文朗读等,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熏陶。
农村学生比城里学生接受的文化氛围较少,家长也很少给孩子灌输。只要教师持之以恒,从小处着手,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把传统文化的雨露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社会不断发展,文化的内涵也在进一步扩大。我们语文老师,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时,既要对学生进行世界文化知识的教育,让学生跟上时代,跟上世界大潮,也要无时无刻地把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让我们的中学生成为立足本土、立足本国、俯瞰世界的一代新国人。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关健英.文化传统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德治主义[J].道德与文明,2011.
[3]陈敏华.试论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江西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