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生厌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途径

2016-10-21耿韩琴

新课程·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差生动机

耿韩琴

近年来在非重点中学,初中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厌学之风,不但家长茫然,教师忧虑,而且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其后果将十分严重。关注并着力解决这个问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自身来看,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使他们难以承受,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多数学生是家庭的中心,过高的希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日复一日,厌学情绪就会油然而生。具体分析,如下表现比较突出: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潜能不善挖掘,总觉得自己太笨,他们对升入高中或中专学校缺乏信心,常常在一种焦虑观望中陷入消沉;有的学生对初中毕业后的“分流”不感兴趣,对上职业高中抱有偏见,因而在初中阶段就自暴自弃;有的学生及家长面对众多中考落榜的“结局”而失望,认为他们刻苦努力等于白搭,因而过早地自己“解放”自己,混一天算一天;还有一些学生,被列入差生行列,自觉处境难堪,破罐子破摔,往往上课捣乱,考试作弊,甚至与外校的不法青少年同流合污,误入歧途。

从家庭因素来看,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侵蝕。毫无疑问,多数家长盼望子女有出息,也甘愿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但是,如果主要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的父母,行为准则失范,价值观念失准,则会给子女带来更为直接的消极影响。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在教育上,他们糊里糊涂,思想观念错误。有的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的规定,孩子学好学坏全靠学校;有的家长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担心孩子在社会上学坏,才送孩子上学,他们把“管住孩子,不出事就行”作为上学的目的,并不重视孩子做人立业;有的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还因为自身的矛盾影响到孩子,使他们无心学习。总而言之,子女厌学与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从学校及教师方面看,思想转化工作的无力使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在逐渐放任中变成一种“顽疾”。就教学体系而言,书本知识灌输多,理想教育落实少;就教育途径而言,课堂说教教育多,课外耐心引导少,特别是品德教育、成才教育疲软、滞后、流于形式;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不够,较少循循善诱、缺乏情理交融的教育引导。不少学校忽视素质教育,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单纯以成绩高低论优劣,挫伤了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面对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现状,解决途径都有哪些呢?

首先,要选准突破口,重视解决厌学问题。初中生厌学,是在特定家庭与学校环境中由于学生自身心理不适合主观懈怠而产生的一种消极行为,是诸多不健康因素下互相作用的结果。要阻止初中生厌学现象蔓延滋生,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中,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习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其次,要注重开发“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用爱心去感化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落伍是每一个教师的企盼。一般来讲,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后者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后天智力的发展,知识水平的提高并转化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即兴趣、动机、情感、性格、意志、道德、理想等。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可以阻止甚至扼杀学生的智力水平,使学生厌学;而优良的非智力因素不但可以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可以弥补学生智力因素的不足,因此,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就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由此,教育活动反映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育人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科学化、情感化、生活化。作为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才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在课内外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学,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戴;只有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洞悉他们的心灵,才能帮助他们打败厌学的拦路虎;只有甘愿奉献一颗爱心,永做差生转变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要重视研究初中差生的心理特征,开拓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使崇高的理想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人的理想、信念与动机紧密相关,动机的性质与水平影响着动机的最后形成,而理想的定位又直接表现着内在动机的现实走向,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体说来,初中生正处在理想萌发阶段。尽管他们理想的社会性与现实性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浪漫性与现实性交织在一起,他们理想带有幻想的色彩,带有模仿的特征,与此同时,随着初中生独立性与主动性的发展使他们的理想表现为一种多变性与稳定性的结合体。因此,做好初中差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找到适当的理想教育、动机引导以及兴趣培养的新方法,只有这样,才有望从根本上扭转初中生厌学的状况。

参考文献:

陈新颖,花蓉.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与展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差生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