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鉴赏解题的几点注意事项

2016-10-21孙艳玲

新课程·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题目解题

孙艳玲

摘 要:古诗鉴赏包括理解、分析、综合、鉴别、评价,都是能力层面的东西;但是,准确鉴赏一首古代诗歌,相关的知识积累必不可少,临场解题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就临场解题的几点注意事项做了阐释,包括注意诗歌题目、诗歌下方注释、鉴赏术语的积累和依“问点”作答,希望考生通过这些注意,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古诗鉴赏;解题;注释;题目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且题型稳定,分值固定。诗歌鉴赏试题是高考复习的重点,但由于古诗产生年代距今久远,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与现今存在一定的隔膜,又兼有语言洗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使学生在鉴赏和解题时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得高分也就无从谈起,以致学生望题兴叹,望题生畏。针对此情况,经过实践研究,总结出临场解题的几点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一、注意诗歌题目

题目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确定了诗歌的类型,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一目了然了。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首诗用“咏怀古迹”作诗题,很明显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此类诗歌多运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追慕贤人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国无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怆等感情,有的还借古讽今,劝谏统治者。杜甫的这首诗正是借才貌双全的昭君不被宠幸却远赴塞外的不幸遭遇表达自己生不逢时和怀才不遇的愤慨。

二、注意诗歌下方的注释

诗歌鉴赏题中常有注解,注解常常交代以下内容:(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2)解释诗歌中难解词语和生僻的字;(3)标明典故的出处和内容;(4)标注有争议的文字。这些注释对鉴赏诗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辨识诗歌所用的手法技巧等。考生绝不可忽视,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如: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柳通叟寄

王文通

(注)①凌云:据《史记》中记载,司马相如所做《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③湔祓(jiān fú):举荐提拔。④割鸡: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

题:首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这个问题考查的是表现手法的运用,只要关注一下注释,我们会发现注释①介绍了典故的内容,不难判断出首联运用手法中的一种必定是用典。另外,黄绶、湔祓、割鸡这些生僻词的解释,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了解诗人故人的艰难处境,诗人希望其得到举荐提拔当一县小官的诉求。

三、注意积累熟记鉴赏术语并恰当运用

鉴赏术语具有概括性,运用它可以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同时,恰当运用鉴赏术语,可以使表达更为精准,更贴近诗歌的语体。那么积累熟记鉴赏术语就很有必要甚至说不可或缺、迫在眉睫。下面我把常用的术语总结如下:

形象方面:生动、活泼、鲜明、优美、明丽、雄奇、萧瑟、萧条、寂静、清冷、凄凉、辽阔。

表达技巧:比喻、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双关、对偶、反复、互文、通感、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想象、象征、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咏怀、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细节、白描、工笔。

思想感情:喜悅、愉快、忧愁、悲苦、孤独、消极、旷达、洒脱、悲愤、乐观、建功立业、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生不逢时。

诗歌鉴赏用到的术语非常多,考生只要把常用的、最基本的掌握就可以了,我们在答题的时候恰当运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诗歌鉴赏水平也会有显著提高。

四、注意依照“问点”作答

高考的命题,往往要求明确、毫不笼统。命题者一般会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来设题考查,那么作为考生就要分析好题型,依照问点答题,做到准确无误。如:2014新课标全国卷诗词鉴赏题:

阮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题: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试题分析:此题“问点”是景物描写对情感的作用,关键是“作用”二字。景物描写对情感的作用无外乎以下几点:(1)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2)渲染了气氛;(3)创设了意境;(4)奠定了感情基调。考生只要紧扣“作用”这一问点作答,不难组织出答案。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答出奠定情感基调的给2分;结合内容分析的给3分)又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题: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试题分析:此题“问点”是手法,那么考生就要在诗歌鉴赏的手法中找寻答案。之后在全面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筛选出主要的手法,准确作答。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彩,却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得2分,分析3分)。

做到依点作答,就要审清题意,抓住题目要点。有些考生答非所问,或者答得不全不深,不一定是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审题态度和审题经验问题。建议复习训练时,把每道题的“问点”圈出来,以引起重视,形成习惯。

参考文献:

杜菲菲.高考语文及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研究及教学[D].河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题目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用“同样多”解题
关于题目的要求
巧用平面几何知识妙解题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