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改革角度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
2016-10-21李晓霞
李晓霞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生应该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授课教师通过课堂上的点拨与指导,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懂得提出质疑,并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与总结,在课堂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两者完美结合的目的,则要通过培养学生巧妙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侧重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争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摒弃传统历史教学方法中的不良观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想要学到知识,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师生关系的融洽。只有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历史教学方法中的不良观点,转变以往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入学生当中,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初中历史课程学习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对一些在历史学习方面较为薄弱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为了达到更好的历史教学目的,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在课前与学生进行几分钟的简短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当然不仅仅是历史课本上条条框框的知识点,也可以是近期的时事新闻报道、学校的各种活动、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让学生消除之前对老师高高在上的印象,重新确立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形象。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争取做到为人师表,处处模范,让学生从内心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进而从心底尊重老师、敬佩老师,同时也为学生热爱历史学习提供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正确指导初中生完成课前预习作业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初中历史的知识和思想已经融入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则需要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基础,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不仅需要授课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也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课程学习习惯,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苦学变成乐学,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课前预习研究,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明确所要研究的对象,并认真安排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通过多种方式搜集并处理信息,最后完美地解决问题。在学生完成预习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发挥指导作用,正确地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扮演好学生的好搭档和指導者的角色。由此可知,预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也对教师的调控与指导能力提出了挑战。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所得到的知识也会变得更加深刻与直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充分挖掘初中生历史学习的潜能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历史学习呢?(1)要促进团队小组合作。教师通过对学生合理划分,形成团队成员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培养初中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2)教师深入教学课堂,与学生合作探讨,转变自身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一位独裁者,学生只负责聆听,导致个别学生在内心产生不受老师重视的想法,渐渐产生消极厌学的想法,更有甚者可能与教师发生矛盾,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进而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可以通过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更多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从而达到激发并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目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中历史课堂的探究活动当中。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媒体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等特点,因此,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大授课教师的认可,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历史教学内容,合理且有效地设置了正确的教学情境,极大地提升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进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很多不易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介绍三国时期时,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将《三国演义》当中的主要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董卓、吕布、周瑜等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体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这些历史人物,也会联想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等相关的片段。这样一来,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增加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小彦.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中,2014(12):174.
[2]熊绍安.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变革[J]. 知识窗:教师版,201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