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训练的技巧
2016-10-21王旭
王旭
摘 要:从细致入微的观察、深思熟虑的思考着手,倡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积累丰富的语言,加强训练,循序渐进,来提高作文整体水平。
关键词:作文;技巧;初中生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学科的成败,初中阶段作文能不能跨进“门槛”,将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其实,“文为心声”应该是作文最重要的法则。然而,在一切围绕考试转的大背景之下,学生习作的“功利”性越来越强,一切为了考试,导致作文训练急功近利,内容空洞,章法混乱。我认为,初中生要写好作文,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细致观察,言之有物
细致的观察,入微的细节刻画,才能表现出真切的生活,给人以鲜明的感受。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义务植树活动中,有许多同学写到植树时,就那么几句:“早晨,我们吃过早饭,带着工具,骑着自行车,一路兴高采烈地到了植树点,大家干得很起劲,有的挖坑,有的拿树苗,说说笑笑,一点都不感觉累,大半天的功夫,我们的植树任务就完成了。”事情没有写完整吗?写完整了,但是显得不够细致,几乎就是一副“骨架”。于是,我設计了几个问题,要求同学们回答:那天天气如何?景色如何?栽树的场面如何?有没有典型的事件发生?你当时的心理状况如何?同学和老师都是怎么表现的?学生都一一回忆了当时的情景,把这些细节贴在前面的骨架上。很显然,后面的作文比前面的要丰富动人的多,这就是进行细致观察的结果。前面的太粗略,没有注意细节的描写,后面提示的才是具体的细节,我们观察事物不妨有意识地多问这样的问题,逐渐引导自己进入细致入微的地步。这样写出来的东西给别人的感受才具体生动,才能将人带到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才能达到你笑人笑、你哭人哭的境界。
二、深思熟虑,立意新颖
现在的作文大半是开放性的,立意、选材、文体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这种命题意图是放宽作文的限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所以,写作时立意要准确深刻。如,有关以“桥”为故事的话题,我们可以写实实在在的桥,也可以写象征性的桥,如心灵之桥、友谊之桥。其次,变换认识事物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学生写篮球场上的配合默契,联想到“自己的价值”的重要内容,联想到怎样对待生活中的荣辱进退。再次,立意要体现时代感,平时要多留心,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做到“人人意中有,个个笔下无”。平时学习中多读报纸杂志,多看电视网络新闻,关注热点问题,给作文注入鲜活之水。
三、拓展阅读,丰富语言
古人云:“言之无物,行文不远。”这是就文章的语言表达而言的。唐代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深刻指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它不仅仅为写作提供了表达形式、写作技巧方面的范例,而且在开拓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质的深刻把握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是不可能写出优秀作品的。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好文章来,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让学生多背诵优秀诗文,多利用图书馆、网络去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2)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抄写成语、熟语、对联、格言、警句、诗句、精彩段落、逸闻趣事、谜语、幽默笑话等,丰富自己的知识语言;(3)课堂上老师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表达训练,结合课文的教学,分析重点词的作用,进行仿词仿句的训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加强训练,熟能生巧
大力提倡学生写随笔,不必限制文体、内容、形式和长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只要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哪怕是一个片段、一句话都可以肯定。让学生自己交流,互相评价,精彩的习作大家可以共同欣赏,老师也应该参与其中指导评价,尤其要给予鼓励和赞扬。老师组织、同学参与,在班上定期办手抄小报或者黑板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平台,以激发学生动脑动笔的习惯。其次是范文引路,模拟训练。传统的教学范文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都有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做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教师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技巧方法,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就是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解决,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加大作文训练的量,采用“小练笔”与“大作文”相结合的方式,制定系统的作文训练计划,将功夫用在平时,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一定会熟能生巧,学生的作文整体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作文其实是不难的,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积累。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广阅博览,勤于思考,加强练笔,学生掌握了这些技巧,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质的飞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靳惠玲.浅谈初中作文训练的方法[J].教育教学:教育交流,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