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改革之浅见
2016-10-21王声琴
王声琴
在中国,对于语文教育的改革人们常常提出一套“模型”,或者建立一套“理论”;而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不知该依附谁好,抱怨语文教育改革越来越不知如何进行。本文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积累的观察,思考和分析,提出四点深入推进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让语文课堂拥有“学习活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综合性强,人文性重。如果单单的由教师在课堂上教授课程,会限制学生的语文思维。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应该主要以引导为主,科学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思考分析,总结提高。
一堂课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教师应该要有的放矢,讲求简洁有用,并且适当的留出部分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改变按部就班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激活课堂,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扩展一些和课堂相关的知识,构建有“学习活力”的语文课堂。留足给学生去领悟、提升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在领悟和思考中学到更多。只有让学生去主动思考,沉浸在快乐的学习中,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的本质,自觉的去掌握和运用语文这门工具学科。
二、运用反思性教学
所谓反思性教学,即由教学主题通过研究和分析自我教学目的等方面的问题,融合“教学”和“学习”两方面,提升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领悟知识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依赖于教学经验的累積,教学的重复。但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通过理性分析以及批判性态度对过往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思考,将实际问题反复总结并努力解决,提高教学的效果。
反思性的教师和传统的教师区别在于是否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教师应当对于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质疑,并将个人的教学和集体相结合,记录教学日志和学习档案,进行分析和诊断,检验教学的效果,有效地进行反思,将教学更加的科学化、行为化。
笔者认为反思性实践是一个包括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四个阶段的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从这一过程中,笔者发现,反思性教学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首先要提炼出相应问题,并对此进行反复深入的思考,努力寻找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在批判性验证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概念的重构,从而使反思性教学成为一个持续发展的螺旋式前进的过程。而对于广义的反思性教学而言,除了前述的“在行动中反思”之外,“对行动的反思”也是不可或缺的,理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三、语文教育需要弘扬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母语教育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中华民族通过代代相传,口述和文字记录,发展和延续了汉语教育的优良传统。
最近教育部对于语文新课标的修订,重点突出了写字教学方面,这对于继承和弘扬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迈开了可喜的步伐。书法艺术是我国国粹之一,与武术、中医、京剧被我国称之为四大国粹。写字教学是语文教育优良传统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20多年前,国内的科学家就通过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这样的科学结论:通过书写毛笔字,可以进行人体的光电作用,有效开发人类的智慧,尤其能够极大地陶冶人的心灵,提高民族素质。因此,写字教学的回归,是非常令人值得称赞和高兴的,也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进步。
在语文教育传统中既有新的,也有老的。老的是古代语文教育所积累。自从中国成立设立语文这一学科以来,在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已经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和应用。因此,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也已经升华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这类传统更加珍贵和具有特色性,需要继承与弘扬。
四、语文教育呼唤打造优秀师资力量
《学记》中就已经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韩愈也在《师说》中谈论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通过历朝历代的演绎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得到提高。
“名师出高徒”,一个具有成就的人在人生路上一定少不了名师的教育、培养、指点和帮助。这一举世公认的名言相比是不需论证的。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名师。纵观我国语文发展的历史,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教育质量的成败。然而近几十年来,我国语文教师的队伍情况可谓人尽皆知,不止大部分中学教师逃离,大学教师的日子也异常艰难。工作负担过重,培养的机会太少,待遇偏低。因此在这样的语文教师队伍中,还要确保高水平的语文教育,确实是无法实现。为此,加快建设优秀的语文教师队伍,打造优秀的语文名师迫在眉睫;同时,全面提升语文教师学科知识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以稳定教师队伍也势在必行。
以上四点,是我对探索我国语文教育出路做出的一些思考。其实,我们只需要真实诚恳,踏踏实实的落实这些基本方法和途径,持之以恒,相信假以时日,中国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就能够有一个好的希望。
作者单位:贵州余庆县白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