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2016-10-21刘必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出师表学生

【摘 要】本文以《出师表》的教学为例,简要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关键词】学生;个性化解读;《出师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出师表》一文时,我特别注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一、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我所执教的是新疆预科班学生,他们都是从新疆远道而来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文言文,基础尚未打牢,所以《出师表》的学习对他们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在老师的引导鼓励下更易踊跃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个性化理解。所以,我据此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文言知识的查漏补缺和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我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从而做到“知人论世”。并在此基础上就《出师表》的内容或情感态度提出一个自己困惑或怀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有很多,教师的作用不是确认哪个是正确的,而是用一个问题引出更多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说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例如,在理解诸葛亮写作《出师表》时的情绪时,我抛出了课前第一小组提出的疑问: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不知所言”?学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学生一认为,诸葛亮虽然向刘禅表明了自己出师北伐的决心,但由于客观形势不容乐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因此他还是不自觉地表达了一种忧虑;学生二认为,诸葛亮一开始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就尽心竭力辅佐刘备兴复汉室,但如今刘备已死四年,而自己仍未兑现承诺因而感到愧对刘备与刘禅;学生三则认为,诸葛亮临别赠言,情词恳切,虽然说了那么多但仍无法表达自己所有的情感,所以觉得“不知所言”。学生能够联系背景及文本表达自己的独特看法,得到了我的鼓励和赞许。

当然,鼓励个性化解读的同时教师还需通过正面引导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同时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二、课堂生成,各抒己见

课堂生成是不可预见的,但是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意外的生成总会变成美好的收获。

《出师表》是诸葛亮于公元227年出师北伐前写给当时蜀汉后主刘禅的奏疏。其情辞恳切,令人读之无不动容:字里行间流溢着对先帝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对白帝城之托的尽心竭力之奉行;而文末的“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短短12个字则将诸葛亮的一片赤诚忠心更加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无怪乎诸葛亮被奉为忠臣楷模。因此,我计划从直观感知诸葛亮情感的角度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式真切体会其忠臣形象。

不少学生在朗读中都再现了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同时浸透着自己对他的崇敬之情。就在我要就这个问题进行总结的时候,一个男生举起了手,提出了一个让人始料不及的问题:“诸葛亮忠心我不否认,可是他太自私了。”说实话,对于诸葛亮的形象,一直存在很多争议,我曾经也读过这类文章。但是课前考虑到学情和课堂容量的问题,我没打算就这个问题做更多的探讨,可是现在这个问题被学生自己抛出来了,我不能视而不见。况且我知道,这个意外的生成会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契机,同时它并没有偏离我们的教学目标,反而有利于我们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更加丰富、多元的解读。

但是,我没有立即回应,而是把问题又抛回给学生。我说:“你的观点很新颖,你能告诉我们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吗?”他说:“他为了兴复汉室,不考虑当时蜀国的实际情况,贸然北伐,最后遭殃的还不是老百姓吗?”一个女生说:“他不是希望老百姓更好地生活吗?”又一个男生说:“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有灾难!”一个女生反对道:“那也不能说诸葛亮是自私的。只能说他考虑得不够周全,或者方法不对呢。”很奇怪,这个问题的讨论最后变成了男女生的一場辩论。

眼看着下课时间快到了,而且辩论有点离题,我赶紧打住,就这个问题做了小结:“同学们,我很高兴,今天看到了你们思维的碰撞,你们说出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独特理解,每个人都很棒!诸葛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古至今都无定论,不过这样的他才是真实的,因为人本来就是复杂的。但就《出师表》这篇表文来看,他的忠心是不可否认的吧?我建议大家今天回去,把你们对诸葛亮的理解都写在读书笔记本上,因为这是你们自己的智慧结晶。”

同学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无法自拔”。

三、课后辩论,激活思维

下课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只要引导得法,课后时间也可以成为学生思维拓展的最佳时机。

“老师,我觉得诸葛亮并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忠心。”一下课,一个男生便跑到我面前说。我看他这么积极,便说:“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回答:“有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诸葛亮如果真的忠心耿耿的话,应该把他的治国之道教给刘禅。可是他临走前把什么事都给刘禅安排好了,连用哪些人都帮他决定好了,这也太专制了吧。这样的话,刘禅完全就没有自主的权力啊,久而久之,也难怪他渐渐就安于享乐,最后亡国啦。”很多同学听了他的话都围过来了,也都频频点头。这个学生的想法不无道理,但是我觉得有点偏激,而且显然对其他同学产生了影响,需要适当引导。于是我说:“你说的很有道理。诸葛亮确实应该多教刘禅一些治国的方法,而不是什么事都帮他做好。看来,诸葛亮这个丞相做的真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啊。可是他为什么这么做呢?是因为专制吗?”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一个女生挤到我前面来,说:“我觉得‘专制这个词形容诸葛亮不恰当。首先,他并没有夺刘禅的权。他只是给刘禅提出建议,比如‘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等,他说的是‘宜——‘应该,并没有说‘必须。其次,诸葛亮是受先帝所托辅佐刘禅,刘禅称他为‘相父,作为一个长辈给晚辈一点嘱托也没什么不对。第三,正因为诸葛亮事无巨细,才说明他忠心,否则,他什么也不干,当他的丞相享福就行,为什么还要冒险去北伐呢?”这个女生的回答一下子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他们有的小声讨论,有的抢着发言。于是我说道:“两个同学的发言都很精彩,说明他们都认真、深入地思考了。看来就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究呢。”

这时,之前发言的女生提议,同学们写完读书笔记后各小组整理一下,下次班会课开展一场辩论赛,就谈诸葛亮的形象。这个提议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我也觉得非常好,便同意了。后来,学生自己整理材料,组织了一场题目为“诸葛亮精神应当/不应当弘扬”的辩论赛。学生在激辩中表达着各自的见解,彰显着自己的个性,并参考了丰富的资料,对诸葛亮的形象做了多元解读。这是学生个性化解读的优秀成果,也促进了后来每一次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新课标指出,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语文教师更要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从而彰显他们的个性,实现其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联昕.谈《出师表》的品读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37.

[2] 王志尧,高梓梅.一代贤相忧君报国的正气歌[J].闽江学院学报,2003,(8):13.

[3] 骆秀文.《出师表》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46.

[4] 朱刘君.浅议教师文本解读和学生个性解读的关系[J].学术论坛,2011(2):63.

[5] 张朝满.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对策[J].语文教研,2011,(1):68.

作者简介:

刘必莉(1988~),女,江苏南京人,专业或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猜你喜欢

出师表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王洛勇朗读英文版《出师表》,网友:诸葛亮英语八级
《出师表》阅读题湖南邵阳市试题
学生写话
《出师表》的思想格局及蜀汉政治背景探寻
特意和故意
《出师表》的研究综述与教学建议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