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及转型建议
2016-10-21林喆
林喆
【摘 要】近年来,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我国政府确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出台后,研究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就更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特点进行分析,给出了其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分析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资源不断被开采,资源总量不断减少,一些资源型城市多年来形成的以资源为主导的单一的产业结构出现了经济结构不稳定、发展动力不足、地方财政收入减少、环境问题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资源型城市如何化解“资源诅咒”,何时转型、如何转型等紧迫问题的解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资源型城市特点
(一)计划经济影响深厚
众所周知,矿业城市曾经是计划经济的產物,因而计划经济的色彩极为浓厚。我国有名的资源型城市,基本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从规划、建设、投产到销售都是国家一统到底。因此计划经济对资源型城市的影响和渗透远远超过综合型城市。计划经济体制下,矿产枯竭了,国家会统一安排部署,城建制的迁移,国家会安排建设项目,来使矿业城市继续发展。正因为国家统一计划安排,我国的矿业城市发展积累了许多问题。仅以大庆为例:截至到2000年,累计上缴国家利税3165亿元,此外,国家还拿走了原油差价4000多亿元。由此可见,我国资源型城市从产生到发展都深深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
第一,由于计划经济,完全靠国家指令,因此矿业城市的发展,基本上等于采掘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单一,初级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以辽宁阜新为例,在煤炭发展鼎盛时期,采矿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4%;其他大多是围绕矿业服务的产业。第二,经济结构低效化。建国以来,我国资源产品和加工产品之间实行价格剪刀差,造成矿业城市比较利益下降、利益流失,在计划价格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国家首先放开了加工产品的价格,而煤炭、电力、化肥等产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由国家计划控制。价格体系扭曲和价格改革的不同步,不仅维持了原来的剪刀差,还导致了加工产品按市场形成的高价值向工矿城市返销的局面。
(三)城市功能不健全
矿业城市不是以市为主,而是以矿为中心,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城市并没有发挥聚集辐射扩散的功能。相反,城市只是为矿业的发展服务。因此,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一旦资源枯竭,则城市衰退在所难免。目前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衰退的原因皆缘于此。矿业衰退了,而城市功能却不能衰退,这就是我国矿业城市的两难境地。
二、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建议
(一)重新调整城市规划
规划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先导,做好规划尤为重要。要把握科学发展的维度。在规划上,资源型城市不仅要站在现在,更要着眼未来;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更要注意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要考虑到城市的核心地区,更要考虑到城市的边缘与乡村。要体现独具魅力的风格。与其他城市相同,资源型城市也应当突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风貌,因此在规划中要注意建筑、绿化、道路、色彩的整体搭配与协调,要通过自身的艺术形象彰显自身的艺术魅力,争取给每一个来过这个城市的人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要注意对城市历史的延续。与新兴城市相比,我国的资源型城市都具有非常辉煌的历史,都取得令人目眩的成就,在规划过程中,城市要做好对历史的保存和发扬工作。
(二)充分实现多元发展
资源型城市要更加具有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意识和忧患意识,立足实际,具体分析,改善原有的格局分布。对资源产业仍具有相对竞争能力的资源型城市而言,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对初级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相关产业链和产品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同时,这些城市还要进一步发展替代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主导产业已逐步失去优势的资源型城市,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尝试新机制,采用新办法,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资源等条件,创立开办科技型和资金型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要注意保护环境,保障好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利益,更好地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继续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城市服务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推动服务水平均衡稳步提高。
(三)创新模式扩张规模
城市的兴起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口和土地,城市的发展与转型同样也需要适当规模的人口和土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我国资源型城市实际,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与转型中,应当走一条“以大带小、一心多核、节约用地、人口适当”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模式,是指在继续挖掘资源潜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内局地与周边小城镇的优势与活力,使这些地方人口持续增多、功能不断完善,地位不断提升;随着这些地区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周边农村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不断有农民涌入城镇,变为城镇人口。
参考文献:
[1]高建民.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转型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袁增伟,毕军,张玲,等.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实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